于丽娜:董秘需要职业精神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上董秘,最初出乎于丽娜的意料。
  1992年,她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即加入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基层做合同管理、法制宣传工作,一干就是5年。由于一拖股份筹备香港上市,于丽娜1997年调至公司董事会秘书处,负责法律工作,从中得到历练。其后她一直留在董事会秘书处,负责法律、合规性工作,并于2006年成为董秘。一开始于丽娜觉得董秘岗位离自己很远,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工作人员,没定那么高的目标。如何看待用了将近10年实现的华丽转身?用她的话说有点“水到渠成”。
  由于自己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对规则的敏感度、合规方面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更有优势,这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康运行是有帮助的。于丽娜对《董事会》表示,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涉及合规、公司治理的问题,自己一定会跟董事长和管理层沟通。沟通的结果,或是被接受,或是不接受。如果是后者,在执行过程中就要以合规为底线,适当灵活处理。
  于丽娜对经理层同样开诚布公。经理层提出的东西,如果感觉有问题,于丽娜首先会找总经理沟通,同时建议经理层跟董事长做沟通。而和经理层的沟通,有时需要“借用”董事长。她说,这种借助是站在沟通工作、客观的角度,这么多年,自己跟董事长、总经理的沟通是畅通的。
  “很多岗位包括董秘都需要职业精神,就是能站在比较职业的角度来履职、发表意见,这一点,对董秘非常重要。”她说。
  “学法律的人,按规则办事、合规的意识比较强,能够在公司运行中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并在合规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家才认可你的存在价值。”于丽娜说,“当然,董秘还不是完全的制衡作用,实际上是把公司治理机制推动起来。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达到公司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的相互制衡、协调运转,促进公司发展。”。
  不少同行感叹董秘的地位有点尴尬,高管地位难以落实,对此于丽娜的看法是,“如果董秘只是限制在沟通、三会服务,确实会限制董秘对经营管理工作的介入,话语权会受到一些限制。这是我的一个切身体会。”她说,2012年下半年,公司让自己在经营上分管一些工作,她很痛快地接受,分管了公司股权投资。效果是,同样参加经理办公会,发表意见,原来更多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并不能在执行层面更多地发挥作用,现在对相关问题的了解会更深入,发表意见的分量也增加了。“这样一来,我的能力、在公司的影响力都提升了。董秘的高管身份就做得比较实一些了。”于丽娜感慨,“确实是这样:有为才能有位。”
其他文献
从发力电商平台战略被业界看好,到收购海外资产被业界看空,合生元的境遇可谓是伴随着自身经营战略的波动而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转折  虽然没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受到牵累,但合生元的境遇也没有太过潇洒,特别是继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发展电商平台消息后,又终止对旗下电子商务扩展及融资方案,其间的战略反复颇让人费解。  战略刹车  10月20日,合生元一纸公告宣布将不再为电商平台融资,这意味着其发力电商平台的战略
知识共享是企业有效开展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协同企业降低知识创新的成本和提高企业收益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协同知识创新中的知识共享问题进行了
我国冷端系统凝汽式汽轮机的运行仍存有部分问题没有解决,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发电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资源浪费。基于此,本文将从火电厂能源消耗概况出发,介绍凝汽式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