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6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0~69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6例,高处坠落伤12例,挤压伤5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髂骨后部纵向骨折7例;不稳定骶骨骨折27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区14例,Ⅱ区11例,Ⅲ区2例;不稳定骶髂关节脱
【机 构】
:
322000,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322000,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322000,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322000,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322000,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322000,义乌市中心医院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6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0~69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6例,高处坠落伤12例,挤压伤5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髂骨后部纵向骨折7例;不稳定骶骨骨折27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区14例,Ⅱ区11例,Ⅲ区2例;不稳定骶髂关节脱位19例,其中伴髂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7例,经耳状关节与韧带的骶髂关节脱位2例,伴骶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3~28 d,平均6.7 d.采用前侧重建钢板固定7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26例,经皮后方跨骶骨重建钢板内固定20例.结果 本组53例均获12~3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不愈合或明显双下肢不等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功能恢复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5例骶丛损伤患者鞍区感觉减退或膀胱排尿困难的症状均基本消失,2例骶从损伤患者遗留会阴部麻木和足下垂. 结论 手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手术者的经验、设备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 例1,男,12岁.坠落致头部外伤,原发昏迷约2 h.当地医院经对症治疗10 d后出院.伤后19 d突发一过性意识障碍,腰椎穿刺为血性脑脊液,伤后23 d再次意识障碍并左侧偏瘫,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好转后转入我院,入院后CT检查示右额叶血肿.伤后28 d第3次意识丧失,急诊颈动脉造影示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瘤颈显示不清.开颅探查发现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背侧方,壁极薄,无明显瘤蒂,行动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突发8.0级大地震,造成四川省多个县市大面积毁灭性灾害,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笔者就汶川县城伤员救治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医疗卫勤组织总结和探讨。
机体有创伤,就必定存在组织修复与再生.组织修复包括了创伤愈合和组织再生.再生或者说完全再生是发生在许多低等动物如蝾螈、蜥蜴等以及人胚胎早期的组织修复方式,即成体动物在机体受到严重创伤或丢失部分组织/器官后能够通过再生完全恢复到伤前的结构和功能状态[2],它是多细胞动物基本的、原始的一种能力。
成年中枢神经细胞生成最早由Altma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神经细胞生成的过程包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目前已知中枢神经细胞生成主要发生于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的三个区域:嗅球、海马齿状回区、脑室下区.神经细胞生成受到多种因素调节,例如遗传、年龄、生长因子、激素、环境、药物刺激等.成年中枢神经细胞生成的作用及意义仍在研究当中,并且存在很多争议。
目的 探讨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初期疗效. 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6月,采用PFNA治疗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7例,女21例;年龄35-93岁,平均65.4岁.按AO分类标准:31-A1型10例,31-A2型21例,31-A3型7例.所有患者均经骨科下肢
心脏破裂患者多数因大量、快速失血致失血性休克,于现场或转运途中死亡,少数能转达医院者病情也十分危重,快速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抢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7月收治胸部钝性伤致心脏破裂患者3例,经急诊手术均获成功。
颅骨缺损后再生临床少见.自1993年以来,笔者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致颅骨缺损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及随诊检查,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目的 评价采用介入技术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颈动脉损伤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本组颅外段颈内动脉(ICA)损伤1例,采用覆膜支架封闭颈动脉破裂口),颅内段颈内动脉损伤110例,采用球囊栓塞73例,弹簧圈栓塞12例,注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6例,覆膜支架封闭破裂口11例,应用多种材料联合栓塞8例.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颅外段颈
为什么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可以再生并恢复功能,而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却不能再生并留下永久性功能障碍?早在100年前Xajal就观察到:家兔脊髓切断后2 d,近侧端的轴突膨大,第5~6天像发育阶段神经轴突的形成一样,呈管样开始出芽,但很快塌陷,形成球状末端。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和抗体,探讨VEGF在屈肌腱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兔屈肌腱损伤模型,局部应用VEGF中和抗体,分别于术后4,7,10,14,28,56 d 6个时相点取材,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应用VEGF中和抗体对肌腱粘连评分、VEGF的表达、胶原合成的影响,对比应用抗体前后的肌腱生物力学,透射电镜观察修复区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应用中和抗体后,肌腱粘连程度评分、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