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模式下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307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及影响因素,找出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医联体建设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某医联体内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上的单因素卡方检验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采用访谈法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双向转诊的政策及实施情况。[结果]门诊患者对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的认知较为欠缺,多数患者还是以三级医院作为首选。[结论]需要加强医联体中双向转诊的宣传工作,并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总体水平,使得患者对双向转诊有更新的认知。
  关键词:门诊患者;医院管理人员;医联体;双向转诊;认知及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35
   近年来,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9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通过逐步将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从而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2010年,国家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应与城乡医院加强合作,公立医院通过医疗技术支持、交流学习、管理模式的指导促进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同时,意见中再次强调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2017年,国家出台《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基层医疗领域建立诊疗联动机制,将区域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区域内的所有诊疗机构,应树立完善的目标,划分具体权责,形成合力,为患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诊疗服务。2015年,国家出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纲要指出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疗机构之间,针对双向转诊应建立协同机制,从而为基层患者提供连续的、系统性的、全方位的诊疗服务,各个诊疗机构间应逐步形成社区首诊、急慢分治、双向协同、上下联动的诊疗新常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南京市某医联体内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200名门诊患者(15岁以上)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84%。
  1.2 调查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政府和医院相关网站来了解关于医联体的概念、实施现状、相关制度和政策等。
  (2)问卷调查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市医联体的实施情况,对南京市某医联体内的8家医院门诊患者進行相关问卷调查。制定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门诊患者的一些个人信息主要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诊地点、月均收入、职业、前一年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障形式、首诊医疗机构、是否知道双向转诊等;第二部分是门诊患者对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调查其愿意上转和愿意下转的原因以及对社区首诊的态度,首诊的选择权由谁决定等。
  (3)访谈法。通过对医院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对双向转诊制度、运作方式、政策等实施情况及双向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在双向转诊过程中的权力、责任等情况。
  1.3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SPSS25.0统计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处理,分别使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人群的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门诊患者共168名,其中男性较多,占69.0%;年龄在56~65岁的,占31.0%,家庭人均年收入主要集中在5万元及5万元以下,占比67%;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初中及以下,占比为32%;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占比96%。
  2.2 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
  在被调查168位门诊患者中,对双向转诊知晓程度很了解的人数为38人,了解的为77人,了解一点的人数是23人,知晓率为82.14%,不了解的有30人,占比17.86%。有102名患者接受过转诊服务,占比60.71%。
  2.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对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知晓情况分析
  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为36%、38%、42%(χ2=8.97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分别为49%、42%、52%(χ2=9.32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均为最高。
  而通过访谈形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医院管理人员对双向转诊比较了解,比如如何实现双向转诊及实现双向转诊的意义,双向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等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2.4 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认可情况和知晓情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上的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法。
  (1)认可情况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认可情况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可情况与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参保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和医院来源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632,p<0.05)。
  (2)知晓情况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医务人员双向转诊知晓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转诊的知晓程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参保、来源均无显著性差异,χ2统计量所对应p均大于0.05。
  2.5 医院管理人员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分析   通过访谈调查得知,在双向转诊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几点:(1)只见上转不见下转,比如一些慢性病患者在大医院就诊完以后并没有回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2)医院硬软件和三甲医院有一定差距,使得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心;(3)转诊程序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如基层医疗机构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不积极进行向上转诊,还有医院担心医患纠纷不敢将患者进行下转。
  3 讨论
  3.1 医院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医院患者对双向转诊总体的知晓程度均不到50%,对医联体的概念也知之甚少,同时经过分析还发现不同医院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可情况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宣传和倡导力度还不够所导致的。
  3.2 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医院患者对双向转诊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对基层诊疗服务单位的诊疗水平、医疗设施设备、药品种类的不满意。而大多数患者愿意向上转诊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大多数患者比较认可三甲医院的诊疗水平、认可三甲医院的医疗设施设备,以及较为完善的药品种类。随着人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条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所以提升基层诊疗单位的综合医护水平,对于双向转诊工作,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 建議
  4.1 加强宣传培训
  定期开展针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政策学习交流培训工作,做到思想统一,形成共识。同时由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较多,可以在门诊大厅等医院患者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双向转诊的宣传工作,包括双向转诊的流程、政策的解读等。同时建议官方能搭建一个关于双向转诊的网络咨询平台,该平台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就诊患者开放,使得双方都能对双向转诊有更好的了解。
  4.2 首诊选择的重要性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首诊的方式,伴随着“互联网+”医疗越来越发达,一些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咨询,如可以通过下载春雨医生APP,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医生问诊,然后可以再根据首诊的结果来确定是到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去三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做到患者适当的分流,减少三甲综合医院的就诊压力。
  4.3 完善双向转诊的政策及配套措施
  医联体的主要负责单位,需要优化双向转诊的流程及细节,明确转诊目标定位。医院针对上下转诊情况应该开通绿色通道,免去挂号排队的时间;加大报销的比例;可以定期派一些权威专家去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坐诊,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并让患者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双向转诊所带来的便利。
  4.4 加强上下级诊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认
  积极构建并完善医联体网络信息云数据平台,对患者的健康信息进行资源共享、互认。使得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都能够对患者病例、病史及不同医院之间的诊断情况通过该平台都能查询到。加大了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对称性,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双向转诊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2009-04-06)[2020-04-01].http://www.gov.cn/jrzg/2009-04/06/content_1278721.htm.
  [2]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0-07-22)[2020-04-01].http://www.gov.cn/ztzl/ygzt/content_1661148.htm.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7-04-23)[2020-04-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4/26/content_5189071.htm.
  [4]申刚磊,方佩英,沈崇德,等.无锡市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7):501-504.
  [5]张榕榕,王萱萱,李志光,等.江苏省医联体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1):18-22.
  [6]陈敏,谢新鑫,刘苏熠,等.无锡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双向转诊情况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J].中国医院,2019,23(5):15-16.
其他文献
摘 要:2019年以来,区块链在各领域应用落地的步伐不断加快,正在商贸金融、供应链、社会公共服务、税务、物流、医疗、能源等多个垂直行业探索应用。当前,我国企业也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期,区块链以其特有的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以及可追溯性的分布式记账特点,将会给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乘数效应。本文将结合区块链的本质特征及工作原理,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对我国会计行業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区块链在会计行业有效
摘 要:[目的]探索团体箱庭疗法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方法]将16名社交焦慮的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团体箱庭疗法进行每周一次共6周的干预,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前、后测。[结果]干预前两组在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实验组报告在社交方面更加主动积极,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包容、接纳他人。[结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
摘 要:多元化投资作为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日渐突出,并威胁企业的发展。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并且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解决。我国企业应该避免对多元化投资进行盲目地跟风和排斥,从自身情况考虑并判断自身的发展是否适合多元化。  关键词:多元化投资;华润集团;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
通过研究CGSS 2015数据发现,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居民受教育年限与二孩生育意愿也呈显著负相关.而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却与二孩生育意愿呈显著正相关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基于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具体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
如今,为了不断提高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能力,要重视结合实际,不断制定更加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本文以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为研究,总结了实施高
近年来,高校应届生面临毕业压力、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增大的局面,可能诱发更多心理危机.高校应依据生命至上、系统性、及时预警、联动性等干预原则,通过心理危机风险识别和评
摘 要: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的数据为基础,使用广义分层线性模型(GHLM)对我国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会影响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子女数量、子女给予经济支持、自理能力、经济状况等因素对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男性、居住在城镇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机构养老居住,有配
摘 要: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我国体育竞赛领域,还存在运动员年龄造假、性别造假、“假球”、黑哨、兴奋剂事件偶发等不诚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诚信社会氛围、体育竞赛参与人诚信水平低、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不完善、体育竞赛法制建设不健全造成的。  关键词:体育;诚信;缺失;原因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
摘 要: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心理健康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尚未有研究对社会支持与拖延行为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已有研究发现,拖延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它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心理。社会支持是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更高的社会支持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学校和家庭要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必须给予学生来自学校和家庭各个方面的社会支持。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