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酵方式的益生菌酸奶代谢组学的应用及探究

来源 :现代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3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了常用的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UPLC-Q-TOF MS~E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发酵方式生产的益生菌酸奶进行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益生菌L.Plantarum P-8发酵得到的样品(p)和采用益生菌L.Plantarum P-8与传统酸奶发酵剂YC-X11共同发酵得到的样品(bp)在BPI基峰图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其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时,采用UPLC-Q-TOF MS~E的分析方法共鉴定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4-羟基苯乳酸、泛酸、4-吡哆酸、L-肉毒碱、2-羟基-2-甲基琥珀酸、组氨醇、Asp-Pro-Pro、Met-Ser-OH、L-prolyl-L-Proline、Ala-Ala-Ile-Trp、His-His、Ala-Gly-Asn-Asn、Asp-Met-Met-Gln、Ala-Glu-Pro-Cys和Tyr-Asp等38个代谢物,并具体分析出了两种发酵方式得到的代谢产物的变化,为益生菌酸奶中代谢组学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选用6种不同类型茶树品种一芽二叶鲜叶固定样,以Folin-Ciocalteu(福林酚)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儿茶素、咖啡碱和没食子酸含量,三氯化铝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胶原纤维膜是一种重要的可食性蛋白膜,但其性能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胶原蛋白膜的性能,使其能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包装等,本实验研究了不同p H值(2、3、5、7、11)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