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铜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猪铜中毒是由于饲喂不当导致猪摄入过多的铜,使铜在肝脏内大量蓄积,随后突然释放造成器官出现实质损伤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当铜的摄入量超过500 mg/kg时会导致猪死亡。本文从中毒机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探讨了猪铜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促进猪铜中毒的有效防治、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猪;铜中毒;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5-0071-03
  铜是动物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铜是构成氧化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等活性成分的辅助物质,也是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等的主要组成部分,还能作为电子促进酶与底物相结合,保持酶空间结构的稳定。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在生长过程中补充铜,能显著增强小肠中酶的活性[1]。此外,铜还参与猪的被毛和骨骼的生长,但是当猪摄入的铜数量超过250 mg/kg时会引发铜中毒,导致肾脏发生病变,引发尿毒症,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发育。本文将探讨猪铜中毒的防治措施,以期对猪铜中毒的防治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1  中毒机理分析
  猪摄入体内的铜主要为复合态铜,通过小肠吸收,少量通过离子态的方式吸收。铜进入猪机体后,会结合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后贮存于肝脏。肝脏内的铜含量占机体总含量的80%左右,其余部分储存于心脏、肾脏等器官。肝脏中接近85%的铜会随着胆汁排到小肠,被机体吸收,然后绝大多数的铜随粪便排出体外,一小部分由尿液排出体外[2]。猪生长发育过程中,铜的饲喂量要控制在            100 mg/kg~250 mg/kg,一旦超过250 mg/kg,会发生中毒,过量摄入铜会引发死亡。发生铜中毒后,猪体的铜会大量聚集在肝脏中,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肝功能,严重时会导致肝脏坏死。铜中毒时过量的铜会进入血液,导致红细胞谷胱甘肽的含量下降和红细胞变脆,出现溶血现象,继而提高肾脏中的铜含量,阻塞肾小管,导致肾功能衰竭,引起尿毒症。
  2  发病原因剖析
  铜作为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能参与机体的多种新陈代谢,适量补充能加快机体的生长发育,但是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引起猪铜中毒的原因可归结于饲养管理不当,给猪饲喂含铜过多的饲料添加剂。在日常生产中,有些养猪生产者或猪场为了促进猪快速生长,缩短饲养周期,饲喂铜含量超过25%的饲料,再加上饲喂方式不当,未采取分阶段育肥,饲喂的铜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猪非常容易发生铜中毒[3]。此外,有些养猪生产者或猪场所用的饲料是自己配制的,在配制过程中添加较多的铜,如果饲料未充分混合,会造成局部饲料的铜含量过高。猪一旦摄入此类饲料,易引发急性铜中毒。猪的饲料通常含有铜的拮抗元素钼,长期饲喂会导致钼、铜比例混乱,日粮的铜含量过高,猪采食后极易发生铜中毒。
  3  临床剖检变化
  在临床上,猪的铜中毒主要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猪发生铜中毒后,表现出呕吐、流涎,严重时会出现腹泻症状。发病猪食欲下降,伴有黄疸、皮疹等症状。铜过量摄入后,猪的体温明显下降,心跳加速,突然死亡。另外,依据不同的并发症状,猪的铜中毒可分为皮疹型、消化道型、溶血黄疸型、神经型[4]。发生皮疹型铜中毒后,猪的皮肤常出现丘疹和湿疹,异常瘙痒,养猪生产者或兽医常误认为是感染了螨虫所致。消化道型铜中毒的病变主要位于胃肠道,表现为胃肠道炎症,腹泻不止,严重时胃肠道出血、糜烂,机体虚弱无力,食欲不振,喜卧不爱活动,粪便颜色呈黑色或深绿色,且夹杂着胃肠黏液和脱落的肠黏膜。发生溶血黄疸型铜中毒后,猪表现为严重贫血,体表皮肤苍白,无血色,黏膜黄染,并伴有血红蛋白尿,严重时机体日益消瘦,眼球突出,四肢无力。出现神经型铜中毒的猪表现为肌肉震颤,条件反射强烈,受到外界刺激后会大叫,运动功能几乎丧失,常卧不起,症状较轻时很快恢复,严重时采食量下降,无法站立活动,1 d内死亡。发病猪剖检后,皮肤、腹腔、内脏等组织和器官有黄色液体,心脏黄染肿大,肺脏暗黄水肿,有坏死性病灶。肝脏呈土黄色,肿大,部分质地坏死;肾脏呈棕色,肿大,伴有少量出血点;胃肠黏膜出血脱落,严重中毒者出现炎症和溃疡,血液稀释,凝固性不强,色泽暗淡。
  4  防治措施
  猪铜中毒的预防重点在于要建立科学的饲喂方式,一方面在日粮的搭配上要根据猪群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来合理添加铜,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生产的饲料在配制过程中一定要混合均匀,防止由于混合不均导致局部饲料铜含量过多,从而引发铜中毒。猪一旦发生铜中毒,要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同时立即停止饲喂原先使用的饲料,换成新鲜的饲料。中毒猪可用0.2%黄血盐溶液洗胃,并且口服由20 g氧化镁、400 mL水和1个鸡蛋组成的蛋清水[5]。当铜中毒的时间超过10 h时,应给中毒猪服用盐类泻剂,以尽快排尽体内的毒物,同时应服用一定剂量的胃肠黏膜保护剂。此外,也可给中毒的猪静脉注射含0.3%依地酸钙钠生理盐水,2次/d;也可口服0.3 g青霉胺,3次/d。当发生慢性铜中毒时,应按每50 kg体重10 mL的剂量给中毒猪肌内注射10%硫代硫酸钠液,1次/d。除此之外,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可对中毒猪进行强心、补液、导尿和保肝治疗,同时强化抗菌消炎,防止发生继发性炎症[6]。
  对于铜含量较高的饲料,要适当提高锌、铁元素的含量,保持铜、锌、铁等元素比例的平衡,防止铜中毒的发生。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适当水平的锌、铁,能显著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减少饲料的消耗量。一旦疑似发生铜中毒,使用硒和维生素C进行补液治疗会加快铜的吸收,加重发病猪的病情。猪的铜中毒也可用中药治疗,取五味子40 g、龟苓膏 25 g、决明子40 g、牛蒡20 g、菊花10 g、甘草 20 g等按一定比例研磨后加入水灌服,1剂/d,连续服用3 d~5 d即可起到治疗效果。
  5  总结
  铜是动物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相比其他营养物质,猪对铜的需求量并不高,如果日粮中铜的含量过高,极易引发中毒。一旦发生,中毒猪可服用0.2%黄血盐溶液进行洗胃,并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静脉注射含依地酸钙钠的生理盐水或口服青霉胺等,中药也是治疗猪铜中毒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应立即停用原先的饲料,以防病情加重。总而言之,科学的饲喂、饲养方式可有效防止猪发生铜中毒。
  参考文献
  [1] 陈丽茹,李雨来. 猪铜中毒的临床症状、诊断和中西药疗法[J]. 现代畜牧科技,2017(9):134.
  [2] 刘威. 猪铜中毒的诊断与防治[J]. 现代畜牧科技,2020(2):118,122.
  [3] 孙桂云. 猪铜中毒病的探讨[J].畜禽业,2013(9):96-97.
  [4] 孙树彬. 猪铜中毒的病因分析、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2016(11):99.
  [5] 徐梅珍. 猪铜中毒的探讨[J]. 当代畜牧,2014(2):71-72.
  [6] 桂德芳,赵家龙. 猪铜中毒的研究進展[J]. 农技服务,2013,30(6):626,628.
其他文献
摘 要: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后发病猪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亚急性型猪丹毒表现为发病猪皮肤疹块和发热,常有皮肤感染症状。全身治疗用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钠、青霉素钠等,配合解热镇痛药(如安痛定注射液)和消炎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皮肤感染用碘剂涂擦有很好的疗效。及时正确的治疗是降低发病猪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猪
摘 要:在国家多项助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养猪呈蓬勃发展态势。随着养猪生产者不断增加,养殖规模日益扩大,猪病防控问题也日渐严峻,养猪生产者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猪病防控,但收效甚微。本文结合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了农村养猪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广大农村养猪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防疫;疫苗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
摘 要:目前养殖户对蛋鸡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处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逐步更新升级。相信在广大养殖户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蛋鸡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会越来越高,生态饲养模式会更好地带动蛋鸡养殖业的发展。本文总结了中小规模蛋鸡场粪污与资源化处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蛋鸡粪污资源产业链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蛋鸡场粪污;处理技术;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
摘 要:猪传染性胃肠炎会影响猪的生命健康,严重损害养猪生产者的经济收益。笔者经大量调查与研究后发现,部分养猪生产者没有意识到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巨大危害,还有部分养猪生产者因为缺少动物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而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看作普通肠胃疾病,或认为猪群是因为饲养方法不当或季节更替原因而出现了传染病。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详细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相关诊治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治疗  中
摘 要:不管是种火鸡还是商品火鸡,其一生中最早几天的健康状况对随后的生产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雏火鸡的体温以及环境温度在让其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雏火鸡;育雏;温度  中图分类号:S83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5-0077-03  雏火鸡能够活泼地探索环境、采食和饮水,说明它们处在一个很舒适的环境中。特别是在外界气温极度寒冷时,重要的是要
摘 要:雏火鸡到达养殖场时身体应该没有缺陷,能够积极寻找饲料和饮水,能应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并表现出典型的日间行为。本文分析了影响雏火鸡健康状况及其随后生产性能的因素,告诉养殖户如何通过孵化管理和雏苗运输器具的检测确保引入的雏火鸡健康。  关键词:孵化;检测;采样;雏火鸡  中图分类号:S83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5-0074-03  当雏火鸡到达养殖场时,它
摘 要:畜牧兽医专业群在“双高”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企业员工技术工作手册和教学资源平台、创新实施“工作间+工作制”的教学方式以及加强技术培训和多元咨询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整体设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专业群。  关键词:畜牧兽医;“双高”建设;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S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5-0099-0
摘 要:全球蛋鸡行业每年生产150亿羽雏鸡,其中一半是雌性雏鸡,之后成为生產用产蛋母鸡,但另外75亿羽雄性雏鸡会被淘汰。这不仅会引发重大的伦理道德和动物福利问题,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错过的潜力。以色列Soos公司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可以在孵化场将鸡蛋胚胎的性别从雄性改为雌性,从而解决雄性雏鸡被淘汰的问题。  关键词:声振动;重新塑造性别;蛋鸡  中图分类号:S814.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