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彝英禁忌差异比较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禁忌在不同文化中具有迥然不同的表现。深入了解藏彝英文化中的禁忌差异,对于实现跨文化交际顺畅进行,推动文化交流和发展尤其重要。本文从生活礼仪禁忌、颜色禁忌、数字禁忌、饮食禁忌等方面探讨了藏彝英禁忌差异,以期引起人们对于藏彝英禁忌文化的重视和比较研究。
  关键词:藏彝英 禁忌 比较
  禁忌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禁忌一词在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taboo)。“塔布”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方面,它意指“神圣的”;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神秘、危险”之义。在西方学术界,最早对禁忌提出较为系统见解的研究者是弗雷泽。弗雷泽的著作《金枝》重点论述了原始禁忌,从四个方面对原始禁忌的起源、分类、本质等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分析。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运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认为“禁忌是矛盾心理的产物”,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另外,马雷特所著的《禁忌是否定的巫术吗》、斯泰尼所著的《塔布》、杜伦所著的《东方的文明》等都在禁忌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就国内禁忌研究而言,朱顺天《原始宗教》可以说是最早介绍禁忌习俗的著作。任骋《中国民间禁忌》用文化学的研究方式论述了民间禁忌产生的原因、特征、功能、传承方式、发展方向等,在禁忌研究中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郭锦桴《中国女性禁忌》以女性为研究对象,多角度论述了女性禁忌的变化和消亡过程,使禁忌研究进一步细化。但是目前针对藏彝英禁忌文化的对比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相应的深入研究。
  一.藏彝英葬丧禁忌差异
  藏族人特别忌讳直接说“死”,认为含有诅咒、对某人不满之意。对活佛高僧的去世一般称圆寂,老人、长辈去逝要说“回家了”,对小辈、小孩的死也忌讳说“死了”。忌报丧者直言“某某死了”,要说“病重”、“老了”、“走了”之类。藏族亲属去世后,49天内忌办喜事、唱歌跳舞,以便让亡灵安静地升上天堂。
  对于丧葬,彝族有一套特别的禁忌与规定.例如,丈夫死了妻子不能当面哭,妻子死了丈夫也不能哭,如果哭则被人笑话。报丧人不能直接说某某已死,要求他人前来参加。对于寿终正寝的老年人的死亡,彝族谚语有“老者该去则去,儿孙该乐则乐”的说法,故都按喜事办理,其间,要举行摔跤、赛马比赛,获胜者能得到相当的奖赏。
  西方文化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禁忌在北面树立墓碑。原因是北面通常是埋葬犯人、凶手或自杀者的地方。在葬礼上,人们只是静静地在灵柩旁沉思默祷,禁忌捶胸顿足、嚎陶痛哭,保持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西方人认为人生短暂,身体的死亡不过是躯体的丢弃,人的灵魂之后可以进入天堂,所以死亡并不是件恐怖的事情。
  二.藏彝英生活礼仪禁忌差异
  1.身体接触
  藏族人比较忌讳别人拍他的脑袋,这跟藏族的信仰有关。藏族文化认为人的头顶和肩部有多个保护神存在,是很神圣的地方,假如有不洁的东西放在头上或者肩膀上,就有可能使得神灵遭到亵渎而脱离自己的身体,从而给自己带来疾病。因而,藏族人严禁他人随便触摸肩膀和头部,只允许活佛摸顶,长辈亲吻额头,但是严禁他人勾肩搭背,随便触摸。
  彝族的男孩和未婚男子在头顶前蓄一撮长发,结婚后的男子,请人在头顶梳辫子,辫子比较短小,盘于头上,称为“天菩萨”。彝族人把天菩萨视为男子汉灵魂的藏身之地,绝对不准任何人触摸。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那就是一种裘读和侵犯,此男子将终身倒霉,除了让犯忌的妇女杀鸡打酒赔礼以外,此男人还得把“天菩萨”剃掉,否则死后不能升天。
  英语文化深受基督教“天主赐爱、抚顶触肩”的熏陶身体语言丰富;另外,欧美人爽朗好动性格外向,常有互相拥抱、拍背表示善意和友爱的身体接触。
  2.称呼
  藏语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一般情况下敬语只用于对尊敬的长辈、学识源博、德高望重的活佛、和尚、老师,以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尊崇。这类禁忌有:忌讳直呼父母、长辈、活佛等的名字。而非敬语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通常同龄人之间交谈时,常常使用非敬语。
  彝族文化中也忌讳直呼长辈的名字,弟弟不能直接叫哥哥的名字,忌讳晚辈对长辈称“你”。如果有人直呼长辈的通用名,就会被当作没有教养、不懂规矩的人遭到世人的非议和鄙弃。
  在英语国家中,晚辈沿用长辈的名字不犯忌,长辈和晚辈之间直呼其名的现象也很常见,关系密切的学生可直呼老师的名字。但是,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上帝的名字Jehovah(耶和华)便是最大的禁忌语。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
  三.藏彝英数字禁忌
  藏族数字禁忌较为独特,凡是与数字有关的,都遵循崇单忌双的原则。如三、十三等单数在藏族人眼里是吉利无比的神圣数字。在西方,最具迷信色彩的数字是13,西方人认为13是个凶数,在当今的美国,某些大厦也没有第13层楼和第13号房间。但藏族却恰恰相反,由于在神话中天被描绘为由13层组成,第十三层天正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所描绘的极乐世界,故13是个吉利无比的神圣数字。
  彝族文化亲睐“三”和“九”,如彝族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仪式等都是以三天为界限的。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火把节和过年都是庆祝三天。火塘旁竖有三个锅庄顶一口锅;吃饭三人一桌;摔跤斗牛比赛以三次为准,三打两胜定输赢。“九”彝音读“古”,在彝语中“古”有稳固、坚实之意,如“古鲁克勒”即“牢固坚实”。彝族文化忌讳“四”和“七”。
  西方国家的人们几乎都忌讳“13”,认为“13”是个凶险的数字,应当尽量避开它。对于“13”的忌讳来源于基督教《圣经》传说: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吃饭,其中第13个门徒就叫犹大。他为了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当权者。结果,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来苦难和不幸。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西方人还忌讳“3”字。据说1898年大英帝国和荷兰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一天夜里,一位英军士兵划燃一根火柴点烟,当他为第三个战友继续点烟时暴露了目标,结果对方开了枪,这个英军战士随即丧命。后来,西方人就把数字“3”作为忌讳数字。因此,西方人有时避免“3”这个数字,尤其在点烟时,当点到第三人时,有人会礼貌地拒绝。   四.藏彝英颜色禁忌
  色彩在藏族人心目中有明显的象征意义。服饰颜色的不同也预示着尊卑好坏和凶吉。黄色是很尊贵的颜色,只有高僧大德之人才能着黄色的衣物,普通民众是不能穿黄色衣物的,尤其不能穿黄色的袜子、鞋子、裤子等认为是对佛的大不敬。西方文化中的黄色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如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yellow back廉价轰动一时的小说)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streak胆怯等等表达。
  彝族喜欢黑色、蓝色以及红色。但是彝民族崇尚的黑色在欧美文化中却是基本禁忌色,它象征死亡、凶兆和灾难。黑色也是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法国、比利时等西欧国家民俗中禁忌的颜色是黑色、墨绿色和深蓝色,这是因为他们的国家在近现代史上多次被纳粹德国所侵略和占领,这三种颜色常会令人不快地想起纳粹国防军、“党卫军”和“冲锋队”等军服的颜色。
  五.藏彝英饮食禁忌
  藏族人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嚼不出声、食物不能剩在碗里,认为这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喝茶时不能发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缺乏教养。这与欧美文化吃饭要求“杯干盘净”,不能剩饭,吃饭不发出声音的禁忌是一致的。藏族人对大蒜有很多禁忌,虽为调味品,但若去转经朝拜也是绝对不能用,因为吃蒜后的臭气会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令神灵不悦。英语文化里有一项禁忌就是口臭。英美人不喜欢闻别人午餐后留在口中的味道—尤其是洋葱或大蒜味。他们怎么解决这问题呢?漱口、吃薄荷糖,甚至饭后刷牙,保持清新的口气。
  彝族人斟酒要斟满,客人吃肉吃饭时不能 “一干二净”。主妇时刻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等客人碗中饭吃光,便添饭给客人。彝族文化认为,客人碗里的饭吃光后才给他添饭是不礼貌的。
  英语文化斟酒不能斟得太满,最多只斟八分满,他们认为让酒溢出来是极其失礼的行为。在宴席上,藏彝文化喜劝客人喝酒吃菜,唯恐招待不周,甚至往朋友碗盘里夹菜,而在西方是禁忌这样做的,他们随客人的意愿,从不强迫客人吃什么喝什么,常说“Help yourself, please.”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特别是禁忌文化,对于消除文化误解,减少交际失误,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和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从而进一步推进对于藏彝英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白兴发.彝族禁忌的起源及演变试探[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2]冯继巍,吴哲.谈英语的禁忌语[J]. 现代交际.2011(02)
  [3]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弗雷泽.金枝[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5]华锐·东智.浅论藏族传统的禁忌文化对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J].?西北民族研究.2003(01)
  [6]卢春樱.试论彝族传统禁忌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99(04)
  [7]任聘.中国民间禁忌[M].作家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寓言是文学类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以比喻的形式展现富有内涵的故事,并讲述相应的道理,对于小学生的人格形成、思想道德培养有一定的辅助效果。为了促使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高效实施,本文详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教学的运用方式。  关健词:小学语文 寓言教学 运用  一.创造教学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寓言故事非常经典,许多经典的寓言故事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经典的语句或者典型的精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帮助教学互动顺利的开展。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生 有效互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问题  1.师生互动的时机把握不到位。对师生互动的时机进行合理的把握,是一项需要一定的经验性以及技术性的工作,也是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课
内容摘要:现代化高科技深入各行各业之后,人们对高科技的依赖力越来越强,往往忽略了人文环境、情感等因素对生活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肩负起此教育重任,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高职生进行情感教育,弥补学生在情感认知方面的缺陷,为情感的养成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习惯。  关键词:高职 语文 情感 融入  一.影响高职语文情感融入教学的因素  高职生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受家庭因
信息时代,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主流,学生能根据幻灯片,读起文来朗朗上口、声情并茂,就是难见悉心动笔书写。学生写字姿势不规范、字体潦草、错别字随处可见等问题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时代中,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图像,对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很多教师发现,现在学生的阅读主题内容已变为了图形图像,因此
内容摘要:有效教学强调教学要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进而成功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要在教学实施前认真了解学生,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本课堂,开展教学反思和教学观摩研讨。  关键词:有效 教学 教学目标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有效教学,目前理论界有多种观点。有学者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这种观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