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到底有多重要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jil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就要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在6岁以前,还需要继续接种其他疫苗。一些家长往往会产生疑惑,幼儿为什么需要打这么多针疫苗?疫苗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到底有什么作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人们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细菌、病原体、病毒从呼吸道和其他途径进入人体致使患病机率增加。新生儿的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难以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在吃、喝、排泄、呼吸的过程中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这给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威胁。因此疫苗接种工作从婴幼儿时期就应受到重视,疫苗接种能够为人体构筑免疫防御屏障,抵御细菌、病原体、病毒的入侵,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在过去,黑死病、天花等传染疾病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这类传染疾病具有传播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类一直在与疾病做斗争。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疫苗的发明让一些传染病销声匿迹。例如天花,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在儿童中传染率极高,在16~18世纪,超过60%的全球人口遭受天花的威脅,直至牛痘疫苗的出现。1976年,全球推行天花疫苗接种。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天花。小儿麻痹症高发于1~6岁儿童,该病可通过食物、水、感染者传播,小儿麻痹症给儿童带来夭折风险的同时,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肺不张、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患儿即便活下来也会终身残疾。接种疫苗实现了对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及控制,是目前预防该病最有效且最经济的办法,由此可见疫苗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巨大作用。
  疫苗对传染性疾病具有控制和消灭的作用,除了牛痘疫苗之外,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疫苗被投入使用,为新生儿乃至成人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而疫苗在人体又是如何作用的呢?这就要说到免疫系统了。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在某种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将识别该病菌并产生抗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人体再次接触到同种病菌时,免疫系统将抵抗其对人体的侵害。例如得过水痘的人,不会再次被传染上水痘。疫苗便是借助这一原理,疫苗通过对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人工减毒、灭活、基因重组,制成主动免疫制剂,注射后不具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当病原微生物再次侵入时,免疫系统生成抗体。部分家长对疫苗缺乏认知,认为疫苗接种具有危险性,拒接接种。事实上,病原微生物经减毒、灭活、基因重组后已经失去致病力。在我国,第一类疫苗由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因此疫苗接种是抵抗疾病最有效且经济的方式。
  第一类疫苗称为计划内免疫疫苗,也是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当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共11种疫苗,成人接种的第一类疫苗有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卡介苗能够增强机体对结核的抵抗力,预防结核病,宝宝在接种卡介苗后两周,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形成小溃疡,这是正常反应,家长无需过度担忧,小溃疡在后续会结痂,家长需保持接种部位清洁避免感染。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特殊疫苗,正常新生儿及体重大于2kg的早产儿在出生24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需接种三次方可有效,通常在1月、6月龄还需接种第二、三针,乙肝疫苗在体内可存在5年左右,后续需再次注射,有的人对乙肝疫苗无应答或应答弱,需提高疫苗接种剂量和增加接种针次改善抗体应答水平。小儿麻痹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4月口服1粒可强化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对牛乳制品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总而言之,疫苗作为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为人们的疾病预防贡献了巨大作用。希望家长们能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进行疫苗接种。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家庭都是幼儿重要的成长教育平台,因为家庭能够为幼儿提供精神支持,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应大力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并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必要的建议。家园合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可以缩短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现状  (一)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了家园合作工作  教师和家长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意味着家庭和学校的
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意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1997年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nrik Kehlet教授提出。其目的是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手段减少应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手术治疗中传统护理模式较为常见,随着人们医疗意識的不断增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一模式被提出,ERAS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取得了巨大成效。本文以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为例,
“不学礼,无以立。”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学习,在幼儿日常教学中渗透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幼儿讲文明、懂礼貌,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本文主要谈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以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为依据,通过环境创建,影响幼儿;通过活动渗透,吸引幼儿;通过家园合作,提供保障等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  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完善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对幼儿的礼仪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心脏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冠心病、高心病和心肌病等疾病会引起慢性的心功能不全,影响心脏收缩能力,导致整个机体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相应的综合征,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前期病因多为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心绞痛等,导致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脏无法负担日常活动。比如前期患者
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因各种原因产生告状行为。孩子的告状行为看起来是件小事,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和师幼之间的关系,对幼儿良好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老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了解孩子告状的原因,采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幼儿告状的原因  1.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评价多依赖成人的态度。幼儿认识水平较低,生活经验缺乏,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不能进行完整、全
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抵抗力比较差或本身患有疾病,生产时很容易引发各种产科并发症。产科危急重症主要包含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及严重产褥期感染等。产科危急重症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离不开麻醉,本文详细介绍麻醉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过程中的作用。产科麻醉的概念  麻醉指的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体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可逆性的功能抑制,从而使肢体感觉及痛觉丧失。一般认为,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高危专
孩子天性好动,加之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其成长发育过程中受伤风险远大于成人。因此,家长看护以及掌握相关医疗知识非常重要。尤其当孩子发生意外骨折时,很多家长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家长只凭主观认知对孩子进行救助护理,反而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家长要学习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方法,确保孩子在意外骨折后能得到有效治疗,并早日恢复健康。  孩子意外骨折发生概率相对较高,除好动的天性因素外,还与孩子自
家园合作是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共同注重幼儿成长的一项育儿方式。两者各扬所长,相互补充,家庭与幼儿园间的有效沟通在促进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能使两者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幼儿美工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多种能力,如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家园合作可以将美工教育对各项能力的培养发挥到了极致,这也契合了如今的教育发展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紧密协作,可以促进幼儿教育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管发炎,病症较为顽固,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反复发作,伴随患者一生的时间。大多数的哮喘在患儿婴幼儿时期发病,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哮喘的具体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等。患儿哮喘发作超过24小时,同时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时,我们称之为哮喘持续发作。患儿一旦哮喘持续发作,应该立即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否则容易出现死亡现象。  所谓的哮喘持续状态
环保理念受到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学校教育也在不断深化环保教育,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作为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中的一个环节。深入贯彻环保意识,有利于幼儿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对幼儿今后的个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提升讲堂的趣味性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具备相对活跃的思维逻辑以及求知探索的欲望。因而,教师需要满足幼儿不同的心理需求,尊重幼儿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充分调动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