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情境式教学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mfw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课标明确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四种具体建议: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其中,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较为普遍,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笔者以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为例,阐述案例情境式教学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
   以案例为载体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要显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力求可操作、可把握。比如,在《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课中,教师设置真实场景,让学生和游客对话,一切都那么自然流畅。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两岸桃花一湖水,碧波荡漾到三门!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黄河岸边,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它的名字叫三门峡!自然山水、宜居城市,黄河明珠、天鹅之城,三门峡的美好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瞧,一批北京的青年游客来了!请欣赏第一集《初到三门峡》。
   记者:你们好,欢迎来到天鹅之城三门峡,我们是三门峡市一高小记者社团的学员,想采访你们几个问题,可以吗?
   游客:当然,请问!
   记者:请问你们来三门峡旅游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游客:准备行装,衣服,鞋子,帽子,雨伞,充电宝,查阅行程路线等。
   记者:从北京到三门峡是乘坐火车、高铁还是飞机的呢?
   游客:高铁,很快很方便。
   记者:你们的高铁票是从车站买票还是从网上订购?
   游客:当然是网上订票了,方便快捷又节省时间。
   记者:你们入住的酒店是提前从网上预订还是来之后订的呢?
   游客:网上预订。
   记者:你们准备去参观哪些景点呢?
   游客:风景区,黄河公园,陕州地坑院等。
   记者:好的,谢谢!
   以案例为载体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要围绕议题,指导、组织富有成效的活动。接着上述学生和游客的对话,老师抛出议题“同学们,刚才小记者们采访了北京游客,你能提炼出他们对话中的经济关键词是什么吗?如何分析呢?”,组织学生围绕议题,开展富有成效的讨论展示活动。
   【抛出议题】
   老师:同学们,刚才小记者们采访了北京游客,你能提炼出他们对话中的经济关键词是什么吗?如何分析呢?结合本节课内容讨论3分钟。
   老师:时间到,请同学们举手发言。
   同学甲: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老师:很好,请同学们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同学乙:北京游客准备行装、衣服、乘坐高铁、入住酒店等,都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同学丙:北京游客从网上订票、订酒店、选景点等,体现了生产決定消费方式。
   同学丁:游客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风格的酒店、不同文化内涵的景点等,都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同学戊:没有通信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手机的普遍需求;没有交通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高铁、飞机的普遍需求;没有餐饮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饮食、酒店的普遍需求。这充分体现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以案例为载体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要充当组织教学内容、贯穿逻辑线索的必要环节。《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课,关键词是生产和消费,主线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通过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内容、贯穿逻辑线索。
   【逻辑线索】
   在初到三门峡环节,通过学校小记者们与游客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推出生产决定消费;
   在游观三门峡环节,通过学校小记者们与游客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游客的到来给三门峡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好处,从而推出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在助力三门峡环节,通过学校小记者们与游客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我市如何发展生产才能满足更多游客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出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推介三门峡环节,通过学校小记者们与游客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让三门峡走出河南、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以案例为载体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能有效地支持、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以“一批北京青年游客来三门峡旅游、本地学生作为小记者采访游客”为背景展开教学,共分四集:第一集《初到三门峡》,第二集《游观三门峡》,第三集《助力三门峡》,第四集《推介三门峡》。这四集层层递进,主题鲜明,不仅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最大化实现,而且培育了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的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了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法治意识素养,培育了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共参与素养。
   注: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编号JCJYC18091230)课题研究成果。
  编辑 王彦清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关键,通过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显著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从利用拼音教学、把握识字教学、巧用插图、加强朗读教学、营造良好氛围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摘 要:近几年,小组合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行列中,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有效提升自身英语阅读的水平。就此,重点分析了在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小组合作;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依靠教师的描述来进行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只能扮演聆听者,不能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广泛应用,有效
摘 要:特殊时期,我国各个学校采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新模式。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特殊教育时期小学美术网络教学中高效的教与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责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实現学生的积极融入。在网络教学中,应该注重趣味教学模式的课堂融入,在有趣味的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不断地融入,与老
摘 要:数学是学生从小接触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考。但是经过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所以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当今时代迅速发展,教育改革齐头并进,德育广受提倡。但是在各类学科之中如何来进行德育的渗透是很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作为研究方向,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让德育与数学
摘 要:近年来,快乐教育的理念在中小学不断深入,该理念指出教学活动应该充满趣味,让学生感到快乐,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也就需要关注到寓教于乐这一重要思想理念,在课堂上构建起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对此,首先分析寓教于乐的内涵价值,然后探讨小学语文课程实现趣味化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   语文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在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习作单元,现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对习作单元教学的粗浅思考。   一、聚焦要素,串珠成链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某一项关键的习作能力。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导语部分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最根本的内在需要、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有趣纸箱变变变”的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出发点,思考如何依据《指南》有效地支持和帮助幼儿通过
摘 要:每一个学生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作为老师只有做到平等相待,做到一视同仁,才能使“后进生”感到班级的温暖,感到他们也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没有被“抛弃”和“放弃”。这就要让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知道:成就与出身无关,与信心有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关键词:老师;转化;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都会经过一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要素——古诗文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融入,同时还应当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首先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文教学及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最后针对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一旦喜欢上阅读,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当前的教育体系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基于此,针对“快乐读书吧”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小学语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