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想害我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科科长老王退休了,局长经过一番考察后,让李明做了科长。
  不久,小城下了一天一夜的暴雨,境内不少地方被淹,宝塔乡是全县的“锅底”,所以情况也最严重。接上级指示,局长带上李明和另外几个人去那里查看灾情,给予必要的经济援助。下午,他们去了最后一个村子,刚到村口就被一处又深又宽的水洼拦住了。
  局长站在水洼前,面有难色。想到局长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李明决定把局长背过去。他脱下鞋,卷起裤脚,走到局长面前,弯下腰对局长说:“陈局,我来背你过去吧。”局长微微一笑,连声说好,可是他刚要往李明身上趴时,突然想起来什么,大声说:“不需要不需要,我自己过去。”局长一边说一边脱鞋,李明还保持着刚才的姿势,说:“你就不要脱了,反正只有十几米远,还是我背你过去吧。”
  局长的脸色冷了下来,小声训斥道:“你是不是想害我?”
  李明一惊,一番好心好意却换来局长这种态度,他不晓得自己错在哪里,因此变得郁郁寡欢,整个下午都提不起精神。
  几天后,李明又跟局长下乡有事。到达目的地时,下起了小雨,幸好李明早有准备,拎着的包里就放有一把雨伞。李明拿出雨傘,打开后发现局长竟然站在雨中,他忙跑过去把雨伞撑在局长的头顶上。局长正在跟一个六十多岁的农民谈话,雨突然停了,一看头上多了把伞。李明见局长回头,便朝他笑了笑。
  局长像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慌忙跳到雨伞外面,说:“不需要不需要,你自己打自己的。”李明以为局长客气,赶紧跨上一步,又把雨伞撑到局长头上。局长很生气,想到在这种场合发火有失身份,于是发出了一声低吼:“你要干什么?”
  局长脸上的表情让李明有些害怕,他解释道:“给你挡挡雨,不要淋生病了,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没想到局长一听更加生气,再也顾不上什么场合不场合了,说:“你是不是想害我?快走开!”李明吓得浑身一哆嗦,手里的雨伞差点掉到地上,他不明白局长为什么会如此大动肝火,愣在了那里。虽然不太明白,李明也不敢再坚持,可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局长淋雨啊。他想了想,把雨伞递给局长:“您自己打吧,我年轻,淋点雨不碍事。”局长好像没有听见,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跟老农谈话。
  围观的村民看在眼里,不禁冲局长竖起了大拇指,局长的脸色才稍许好看些。回到局里,局长把李明喊到局长办公室,劈头盖脸地问李明到底什么意思,我顶着压力把你提拔起来,你难道就用这种方式报答我吗?再有下次就别怪我了。
  李明大气不敢出,但是又觉得冤枉,等局长的火发得差不多了,他才小心翼翼地说:“我见您岁数大了,身体不怎么好,所以才那么做的。”局长并不领情,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李明,似乎在判断他是否在撒谎。过了半天,局长说:“好了好了,你先去上班。”紧接着,局长又冒出一句:“你看不看新闻?”李明老老实实地回答:“有时看有时不看。”局长“哦”了一声,说:“没事多看看,否则容易犯错误。”
  李明回家仔细一想,吓得浑身直冒冷汗。李明想立刻打电话给局长,又怕打扰他休息,一夜没睡安稳。第二天,李明一上班就去跟局长解释并道歉,局长拍拍李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还年轻,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李明诚惶诚恐,连连点头。
  一年后,局长因贪污受贿被批捕,这次不知道是谁害了他。
其他文献
每到年底时,又是总结"爆表"时,一时间忙煞了"四海之内"的各路笔杆子。当此挑灯夜战之际,笔杆子们最大的苦恼不是"无米下锅",而是有时"缸中米"太多,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一箩筐的事
贾县长从市政府参加完“年终表彰奖励大会”回来后,让边秘书把卫生局局长、民政局局长和教育局局长找来,指着桌子上摆着的三面锦旗,阴沉着脸说:“你们三个看看,咱们县的卫生、民政和教育工作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作第一’,知道这是谁的功劳吗?我告诉你们,要是没有边秘书,你们都得给我‘拖后腿’,所以,市政府发的一万五千元奖金,一分也不能给你们,都得给边秘书。你们有没有意见?”这三个得“第一”的不但没意见,而且还在
[摘 要] 赶考精神的产生与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历史背景源于中国共产党从历代王朝兴替的“历史周期律”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建设新中国、建设执政党的政治抱负中确定目标,从世界政党兴衰中反思自身,从60余年执政经验中科学总结。“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文化渊源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于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传统思想;源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思想
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在我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中,有不少和劳动有关的诗词歌赋。  文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记载,“三皇”之首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都要“御驾亲耕”,百姓也要在这天开始下田耕作。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述了周武王在二月初二不仅举行盛大仪式,还率文武百官亲耕。到了宋元时期,二月初二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劳农节”“踏青节”。发展到明
古时候,文人墨客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为了显示高雅,常常给自己的居室或书房取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这个名字就叫室名。室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历史悠久,品位高雅,可称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雅嗜。  据《晋书》记载:“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为盘龙斋。”这是古代可考的最早室名之一。唐朝时期,室名可考者有刘禹锡“陋室”、白居易“池北书库”等。到了宋代,室名渐多,许多藏书家都有自己的室名,如尤袤“遂初堂
[摘 要] 新时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独立性、自主性不断增强,农民获取资源的方式日益多元化,农民内部分化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农民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公共事务等方面。但与此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却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期待形成强烈的反差。正是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