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而目前学生的书写状况不容乐观。激发学生书写行楷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行楷字;书写;兴趣;习惯
学生学习规范的行楷字,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硬笔行楷书五步教学法课堂步骤
指导思想:行楷书五步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旨在提高书写能力、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坐姿、握笔习惯、读帖习惯、勤学习惯、提笔即练字习惯。
1.读帖
培养学生自主“读帖”的能力,引导他们“读”出行楷书的字形特征和行笔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讨论法、观察发现法,归纳总结出行楷书的字形特征:连笔书写、字形多变、以转代折、笔画减省等。通过教师板书示范向学生阐明笔画间的呼应关系,以及这种呼应关系如何表现为笔画间的连带。为了笔画连带的顺畅,一部分行楷字会出现笔顺的改变。如“王”字,楷书的笔顺是“横横竖横”,而行楷书的笔顺是“横竖横连横”。
2.临帖
看一笔,写一笔的临法,缺乏整体感,因此要提倡学生把整个字的结构、笔顺,细看、熟记后凭印象写下来。临摹几遍,达到形似、神似为止。学生学写时,教师巡视课堂指导。
3.展示
鼓励部分学生板书展示范字,好的书写,当即表扬。
4.评价
(1)学生自评:有利于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的书写。譬如,让他们对自己的临帖做出优劣判断时,开始可能只会表达“好”或“不好”之类的概括性评价,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就会说出“结字”或“笔画呼应关系”或“笔顺”问题等较客观、具体的评价了,并能提出改进建议等。
(2)学生互评:要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譬如,笔画间的呼应是否恰当、字形结构是否合理、笔顺是否正确、笔画的清晰度如何、字形大小如何等。学生在互评中会强化自己对范字的分析、领悟,还能提高表达能力。
(3)教师总评:教师对学生自评、互评及临写做出总结评价,并给学生的临写提出改进建议。要讲得生动具体,让学生记忆深刻。
5.提高
学生根据教师的总评和书写建议,在原临写水平基础上,巩固优点、改进不足。这一环节是收获成效的一步。学生反复练习后,再次板书展现改进的范字。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该字的行笔路线、结字、字形进行记忆,效果更佳。
二、开展课外书法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
1.开展学生硬笔行楷书比赛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行楷字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时检验练字的效果,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硬笔行楷书比赛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发现和培养有书法特长的学生。
2.给学生提供作业展示平台
定期把学生美观的作业张贴到学习园地,能起到示范作用。
3.建立学生书法兴趣小组
各班级建立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教师对有书法爱好的学生加以指导,可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关于行楷书五步教学法成效迁移的认识
硬笔行楷书的学习有其内在规律性,其成效的显现就是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即摒弃自己原有的书写习惯,接纳一种新的书写习惯并运用自如。
实现迁移需一个过程: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和兴趣的养成,随着学习量化的积累,使学生最终产生对书写的审美需求,即外部条件内化为内部动机。这时学生常常处在一种学习状态中,学生的临帖成果逐渐会“融入”平时书写的应用系统中。这样,知识的迁移就实现了,因每个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差异性,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會略有不同。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临帖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是另一种书写。“临帖”和“应用”不一致。这正是知识技能迁移尚未完成的状态。
如有学生评价同学书写时,对优点和不足表述准确,自己却写不好。这也符合实践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的认识论,眼界先高了,动手能力还没跟上,这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坚持学习,实现迁移就是迟早的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心理不可取,不能用急功近利的心态学习行楷书。我们应坚持文化自信,客观地认识学生现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关键字:行楷字;书写;兴趣;习惯
学生学习规范的行楷字,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硬笔行楷书五步教学法课堂步骤
指导思想:行楷书五步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旨在提高书写能力、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坐姿、握笔习惯、读帖习惯、勤学习惯、提笔即练字习惯。
1.读帖
培养学生自主“读帖”的能力,引导他们“读”出行楷书的字形特征和行笔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讨论法、观察发现法,归纳总结出行楷书的字形特征:连笔书写、字形多变、以转代折、笔画减省等。通过教师板书示范向学生阐明笔画间的呼应关系,以及这种呼应关系如何表现为笔画间的连带。为了笔画连带的顺畅,一部分行楷字会出现笔顺的改变。如“王”字,楷书的笔顺是“横横竖横”,而行楷书的笔顺是“横竖横连横”。
2.临帖
看一笔,写一笔的临法,缺乏整体感,因此要提倡学生把整个字的结构、笔顺,细看、熟记后凭印象写下来。临摹几遍,达到形似、神似为止。学生学写时,教师巡视课堂指导。
3.展示
鼓励部分学生板书展示范字,好的书写,当即表扬。
4.评价
(1)学生自评:有利于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的书写。譬如,让他们对自己的临帖做出优劣判断时,开始可能只会表达“好”或“不好”之类的概括性评价,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就会说出“结字”或“笔画呼应关系”或“笔顺”问题等较客观、具体的评价了,并能提出改进建议等。
(2)学生互评:要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譬如,笔画间的呼应是否恰当、字形结构是否合理、笔顺是否正确、笔画的清晰度如何、字形大小如何等。学生在互评中会强化自己对范字的分析、领悟,还能提高表达能力。
(3)教师总评:教师对学生自评、互评及临写做出总结评价,并给学生的临写提出改进建议。要讲得生动具体,让学生记忆深刻。
5.提高
学生根据教师的总评和书写建议,在原临写水平基础上,巩固优点、改进不足。这一环节是收获成效的一步。学生反复练习后,再次板书展现改进的范字。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该字的行笔路线、结字、字形进行记忆,效果更佳。
二、开展课外书法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
1.开展学生硬笔行楷书比赛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行楷字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时检验练字的效果,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硬笔行楷书比赛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发现和培养有书法特长的学生。
2.给学生提供作业展示平台
定期把学生美观的作业张贴到学习园地,能起到示范作用。
3.建立学生书法兴趣小组
各班级建立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教师对有书法爱好的学生加以指导,可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关于行楷书五步教学法成效迁移的认识
硬笔行楷书的学习有其内在规律性,其成效的显现就是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即摒弃自己原有的书写习惯,接纳一种新的书写习惯并运用自如。
实现迁移需一个过程: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和兴趣的养成,随着学习量化的积累,使学生最终产生对书写的审美需求,即外部条件内化为内部动机。这时学生常常处在一种学习状态中,学生的临帖成果逐渐会“融入”平时书写的应用系统中。这样,知识的迁移就实现了,因每个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差异性,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會略有不同。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临帖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是另一种书写。“临帖”和“应用”不一致。这正是知识技能迁移尚未完成的状态。
如有学生评价同学书写时,对优点和不足表述准确,自己却写不好。这也符合实践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的认识论,眼界先高了,动手能力还没跟上,这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坚持学习,实现迁移就是迟早的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心理不可取,不能用急功近利的心态学习行楷书。我们应坚持文化自信,客观地认识学生现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