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学”的文学史写作——读《材料与注释》兼谈文学史研究中的情感问题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908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决定从“印象”出发.开始《材料与注释》的评论写作。2001年秋至2004夏.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当代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时.洪子诚早已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名家.所以他的课总是人满为患。那时候,一有他的课,不管有没有选上,我和几位同学总是挤去听。我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的严肃、严谨、严密,是他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硕士毕业前.洪老师就退休了.从那时起.就很少见到他了.但每当他有新书出版或新作发表.我总是找来阅读。
其他文献
吕正惠教授的《发现欧坦生》(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第4期)一文,引起我对上世纪一段往事的感念和对本世纪两岸文学研究交流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