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给予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社会目标.
其他文献
电影《第八日的蝉》讲述一个女婴被生父的情人诱拐并与之产生母女之情,被解救回生父母身边后却无法感受到幸福的故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电影的女主角惠理菜进行
摩尼教是3世纪中叶在波斯兴起的世界性宗教,6世纪前后经粟特人向西域东部传播.摩尼教在鄂尔浑回鹘人中曾得到广泛流传,并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在前
三阶教衰亡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学说上的非难和政治上的禁断.就学说上的非难来说,主要是由于三阶教的一些学说不符合正统佛教的传统并且不为统治阶级所喜.至于政治上的禁断,本
这里的反思以一个佛教争论为出发点,它涉及这样一个问题:过去究竟是某种现实的东西,抑或仅仅是我们现在回忆的当下内容.接下来,在与我们过去知识的其他形式的比较中,回忆的特
本文简要分析了明末清初罗马天主教对祭祖从宽容到禁止的过程;阐述了1939年罗马教廷取消禁令的复杂原因和政治背景,说明禁令之取消与日本军事政治压力密切相关;最后扼要说明
德性的传统不应被看作是流逝而去的历史痕迹,而应看作能够指引我们在当代更好地认识德性的前辕之辙。作者试图通过对德性历史传统的考察,理解德性的内在普遍性与可理解性的发
参与和推动草根社会运动,是宗教组织影响国家政治的重要途径,在东欧剧变过程中,各种宗教组织积极推进的社会政治运动是造成社会主义政权更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冷战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善恶观一方面纵情宣扬世俗物欲的幸福,另一方面竭力歌颂现实理性的德性和自由,同时还自觉揭示了人性及现实善恶的矛盾。这既为后来的善恶理论奠定了基础,又有
"语言转向"使哲学研究发生了重大变革.语言开始成为一些哲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于是出现了一批热衷于研究语言的语言哲学家.他们认为,一切哲学问题都可以归于语言问题,哲学问题
随着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设立,我们有必要对西方学者提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研究体系进行反思。西方学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