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好似一张白纸,一无所有。然而如何让他们喜欢这门学科,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奇特和乐趣,如何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造就一批新一代化工人才,白纸上的第一笔,入门的第一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印象往往是唤起人们对事物兴趣和探索欲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字:好奇心和兴趣 巧设问 关注和热爱
第一节课如此重要,第一印象如此关键,然而怎样做好这两个第一就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了。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促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现象的好奇,就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初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一切一无所知,陌生的学科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潜在一种神奇,只要我们好好利用这一点就会让学生对本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关注。例如,我们可以把课本上有关的化学实验放在第一节课来做,让奇妙的化学现象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在事先用NAOH溶液浸泡过的白纸上用蘸上酚酞试液的笔写字,出现的红色字迹会让学生惊诧不已,然后再蘸上酸溶液在字上描一遍,随着字迹的消失,学生更会感到神奇。再如: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并作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取一个准备好的一拉罐,将其一端打开,另一端打一个两毫米的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在空气没有完全排出时,从小孔点火使氧气燃烧,这时一拉罐会被炸飞并伴随有剧烈的声响。从学生们的惊呼声和他们兴奋的表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好奇心和随之产生的浓厚的兴趣,第一印象已在他们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相信这一定促使他们高度关注这门课。
二、巧设问,不求其解但求其深思。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一个人积极思维的源泉。作为第一节课,我们不求学生理解多少,但也不能只停留在好奇上,要引导学生深思。有了因上述实验二产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同是一种气体,为什么既可以安静地燃烧又能发生如此剧烈的爆炸呢?身处农村你知道100斤尿素和多少斤碳酸氢铵肥力相等呢?石油资源不断减少,你能设法开发出新能源吗?你知道原子弹的能量是靠什么产生的吗?诸如此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包含有丰富化学知识的问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他们想象、关注、热爱、深思、探索,从而达到我们引导的目的。
在日常学习中,总有议论某某学生智商太差,记忆力不好等等,但就是同一个学生,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他看过后却可以讲的头头是道绘声绘色。原因是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对此有兴趣,所以他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故而记忆深刻。无数事例说明,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主观能动性才会有探索的动力和创造性思维。我们把化学课本中后面的有关实验放在第一节课,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此方法行之有效。
关键字:好奇心和兴趣 巧设问 关注和热爱
第一节课如此重要,第一印象如此关键,然而怎样做好这两个第一就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了。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促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现象的好奇,就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初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一切一无所知,陌生的学科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潜在一种神奇,只要我们好好利用这一点就会让学生对本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关注。例如,我们可以把课本上有关的化学实验放在第一节课来做,让奇妙的化学现象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在事先用NAOH溶液浸泡过的白纸上用蘸上酚酞试液的笔写字,出现的红色字迹会让学生惊诧不已,然后再蘸上酸溶液在字上描一遍,随着字迹的消失,学生更会感到神奇。再如: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并作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取一个准备好的一拉罐,将其一端打开,另一端打一个两毫米的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在空气没有完全排出时,从小孔点火使氧气燃烧,这时一拉罐会被炸飞并伴随有剧烈的声响。从学生们的惊呼声和他们兴奋的表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好奇心和随之产生的浓厚的兴趣,第一印象已在他们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相信这一定促使他们高度关注这门课。
二、巧设问,不求其解但求其深思。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一个人积极思维的源泉。作为第一节课,我们不求学生理解多少,但也不能只停留在好奇上,要引导学生深思。有了因上述实验二产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同是一种气体,为什么既可以安静地燃烧又能发生如此剧烈的爆炸呢?身处农村你知道100斤尿素和多少斤碳酸氢铵肥力相等呢?石油资源不断减少,你能设法开发出新能源吗?你知道原子弹的能量是靠什么产生的吗?诸如此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包含有丰富化学知识的问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他们想象、关注、热爱、深思、探索,从而达到我们引导的目的。
在日常学习中,总有议论某某学生智商太差,记忆力不好等等,但就是同一个学生,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他看过后却可以讲的头头是道绘声绘色。原因是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对此有兴趣,所以他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故而记忆深刻。无数事例说明,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主观能动性才会有探索的动力和创造性思维。我们把化学课本中后面的有关实验放在第一节课,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此方法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