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BRAF)基因突变与131I放射治疗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及术后行131I放射治疗的21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样本,根据患者对131I放射治疗的耐受情况分为耐受组和敏感组,检测病理组织样本中KRAS和BRAF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耐受组年龄≥45岁、甲状腺滤泡状癌(FTC)、远处转移及转移灶≥1 cm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敏
【机 构】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云南昆明,650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BRAF)基因突变与131I放射治疗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及术后行131I放射治疗的21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样本,根据患者对131I放射治疗的耐受情况分为耐受组和敏感组,检测病理组织样本中KRAS和BRAF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耐受组年龄≥45岁、甲状腺滤泡状癌(FTC)、远处转移及转移灶≥1 cm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在FTC中发生率较高,BRAF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发生率较高;此外,KRAS和BRAFv600E基因突变均与原发肿瘤最大直径、AJCC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远处转移及转移灶大小有关(P<0.05).耐受组KRAS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年龄≥45岁、转移灶≥1 cm、KRAS和BRAFv600E基因突变是DTC患者131I放射治疗耐受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耐受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敏感组,KRAS突变型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BRAFV600E突变型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耐受组KRAS、BRAFv600E突变型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RAS基因和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导致DTC患者131I放射治疗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线治疗10~14个月后会出现耐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为获得性T790M突变,而出现小细胞肺癌转化较为少见,目前国内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文献仅为少数个案报道.本文报道2019年6月22日乐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患者的支气管腔内新生物基因检测结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9外显子缺失突变,予以盐酸厄洛替尼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团块增大、疾病进展,再次活检支气管腔内新生物,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肺癌,予以依托泊苷联合卡
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其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密切相关.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世界上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对于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血管疾病中同样存在显著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显示出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无损包扎法在压力性损伤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龙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年龄≥60周岁的压力性损伤患者67例.根据首次治疗时患者整体及压力性损伤局部的评估结果,按患者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损包扎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再次受损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发红、新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总结近年来有关中药单体对卵巢癌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药单体可以调控卵巢癌的多条信号通路,按照作用机制分类,主要包括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如淫羊藿苷、千金藤素、柚皮素等)、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调控(如白藜芦醇、槲皮素、莪术醇等)、对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如原薯蓣皂苷、龙胆苦苷、二氢杨梅素等)、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如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皮酚、芹菜素等)、对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如双氢青蒿素、山萘酚、姜黄素等)、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如人参皂苷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