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学习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不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就会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不能得体地运用英语。我们应通过中西文化比较,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手段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使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中西文化比较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人们在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习一门外国语,如果只掌握其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虽能够产生众多合乎语法和语义规则的句子,但在与外国人的实际交际中,常常会表达出一些不恰当或不得体的句子,从而引起一些误解。究其原因,缺乏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我国许多外语专家学者在语言与文化、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如邓炎昌和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等。同时我国外语教师及外语教材编著者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中如何引入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根据人类文化学的观点,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6]。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人类的知识是由语言来记录、保存的,人类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都是通过语言来积累、传承和发展的,可以说语言就是文化的折射。作为文化的一种折射,语言本身也深受文化的影响,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可能离开文化。外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文化教学。著名的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Lado.R)在他的《语言教学的科学的方法》(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5]中国语言学家邓炎昌和刘润清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也对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作出过相近的论述“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1]我们学语言,不只是学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更主要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要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就必须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掌握一定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比较得体地使用英语,避免误解和错误。
  三、中西文化比较
  英语和汉语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语言交际方面还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友好往来方面,两种语言都有这样的问候语,如“How are you?”(你身体好吗?)“How are you getting on?”(你过得怎样?)。在表示问候、祝贺等时,“Give my regard to your mother.”(代我向你母亲问好。)“Wish you a happy birthday!”(祝你生日快乐!)“Congratulati ons on your success!”(祝贺你成功了!)。在别人提供了帮助时,都会说声“Thank you!”(谢谢!),也都会说“You are welcome.”(不客气。)作为回应。在引荐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时,引荐者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不同文体,如“May I introduce Mr.wang to you?”(请让我给您介绍王先生。),这较正式;“This is Mr.wang.”(这是王先生。),这较为随便,两个人在被引荐后都会说“How do you do?”(您好!)等用语。在询问对方姓名时,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用于各种场合的文体,“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这较随便。“May I ask your name?”(请问您的姓名?)这较为随意;“Would you mind telling me your name p lease?”(请问您的尊姓大名?)这是很正式的用语。
  当然,由于地理环境、政治因素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中国人和英美人在语言交际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差异,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有时交际方式上的差错比起语言错误(如时态不对,用词不太恰当等)更严重。对这一情形我们都会这样的体会:该说的话没说或不该说的话却说了,该笑时不笑或不该笑时却笑了,这都使人很不好过,结果轻则使自己或对方感到尴尬,或双方感到尴尬,重则无意得罪或惹恼了对方。如中西方人在称呼上有很大差异,在美国家庭,一个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得体的,在校园里,大学生直呼教授的名字也是常见的,在西方人眼里,他们觉得这样称呼显得亲切、平等、融洽,但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认为不礼貌,没有教养。在接受赞扬时,中西方人的反应也有很大区别,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否则他们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而中国人则比较委婉、含蓄,即使心里很高兴,也不会立即认同,爽快接受对方的赞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如有一位英语很好的大学生在一次与美国来宾交谈时,该来宾对他说:“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你的英语非常好。)他立即回答:“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非常差。)来宾听到这样的回答有点不知如何回应,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有点不诚实。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英语中有一句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就是说,一个人的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未经许可,不得入内[1]。涉及个人的私事也是如此,不希望与不太熟悉的人谈论自己的私事,自然也不愿意被人问及与其有关的问题。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make?”,“Are you married?”等涉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问题的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西方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isn’t it?”,“It’s raining hard,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而中国人在见面常常说“你到哪儿去呀?”“干什么去呀?”等,对不太熟悉的人还要问一些诸如“结婚没有?”,“工资是多少?”,“多大岁数了?”等以表示关心。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会令大多数西方人感到不高兴,会认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四、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6]。我们在前面讨论了英语和汉语在语言交际方面的相似之处,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在我们英语学习中起着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我们的英语学习,因此被称作“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上述还讨论了英语和汉语在语言交际方面的不同之处,这种文化差异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起着消极作用,会干扰或抑制我们的英语学习,因此被称作“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然,由于中西方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很多这种负迁移,这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高度重视。笔者在一次听力课练习时看到英语教师让学生听一个打电话的英语对话:
  A:Hello,this is Peter speaking.Who is speaking?
  B:Hello,George is speaking.
  …
  英语教师在学生听了一遍后,又一句一停让学生重复每一句,直到学生听懂该对话,然后英语教师让学生俩俩地做一个模拟英语打电话对话练习。过一会,英语教师让学生表演他们做的模拟英语打电话对话,其中有好几对学生的对话开头是这样的“Hello,who are you?”,“Hello,my name is ×××.Who are you?”明明英语里打电话的开头是“Hello,this is Peter speaking.Who is speaking?”,“Hello,George is speaking.”,可是这些学生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是采用了中国式的打电话方式。笔者后来了解到学生并非没有听懂英语打电话的对话,而是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英语和汉语在打电话时用语有所不同。既然老师让我们做对话,我们就按自己想的方式去做。在做购物对话练习时,有时也出现这种情况,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对扮演顾客的学生说“What do you want?”,而没有说“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类似现象还不少。要解决这些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需要我们统筹计划。首先,我们在编写英语教材时要考虑英美文化背景,要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语言知识同时潜移默化获得一些跨文化交际所必需的基本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其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手段,如多媒体、小组讨论等使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最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后学习英语时间,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材料,营造英美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多与讲英语的外国人交流等。
  五、结语
  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文化制约语言,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当以英语为媒介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交际者就要遵守英语的文化语用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给英语学习者造成很大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基本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跨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最终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能够得体地运用英语。当然,要有效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仍需对跨文化交际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如何导入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Lado.R.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McGraw-HillInc.US,1964.
  [6]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7]马永辉,刘凤辉.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7(7).
  [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2006(6).
  [9]许国彬.大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与文化忧患意识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困难是一直困扰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在英语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需求。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学习现状的分析,提出将ESP教学模式作为基础,构建更适合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ESP教学模式 艺术专业 专业需求  1.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不断改进,对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
摘 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家庭环境、阅读环境、语文基础等原因导致其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城市学生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随着中、高考改革的重大变革,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而作为农村初中生由于家庭环境、阅读环境、语文基础、学习习惯等原因导致其语文学科综
目的:RASSFIA是位于3p21.3区域的新型抑癌基因,其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导致该基因在某些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表达缺失。本研究用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
摘 要:学习兴趣对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决定着学习成绩,尤其对于学困生,可现实中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直是难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策略  在现代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着一部分学生群体――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弱、厌学,最终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低,成绩低于其他同年级学生。而在学困生产生的众多原因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法隐喻理论框架,对比一致式与隐喻式的语言特征,认为语法隐喻的使用是导致语义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提出教师应鼓励学习者掌握语法隐喻的使用。  关键词: 语法隐喻 外语教学 学习者  一、引言  语法隐喻理论由系统功能语法学家韩礼德提出,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大类[1]。语法隐喻是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现具有相同意义的表达,可以分为一致式和隐喻式。一致式是语
摘 要:高中政治是当前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就有效地提高政治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材  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经常会对政治的事例很感兴趣,但是其在分析事例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政治教师应就学生学习政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地分析,就提高学生政治课堂的学习效率进行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 照射后HaCaT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作
摘 要:数学是个理论性和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也需要学生不断的积极的思维、理解才可以系统的掌握,鉴于这样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加强他们在职校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可以取得更优異的学习成绩,加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中分析了自主的学习方式,和他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模式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