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
  1.师生关系失衡化。
  我国当今师生关系在理论上的认识主要有“双主体”论、“主体主导论”、“主体一客体一主体论”等,它们虽然都对“主体客体论”进行了批评,但是在现实的小学音乐教育理论和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应然上是平等地位,实然上是不平等,师生地位失衡。即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一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教学方式单纯看做是教的活动,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终极目的;学生是接受者、盲从者,难以有效地提升创造力。
  2.师生对话被动化。
  对话是指师生以民主、平等为信念,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主动进行双向沟通。师生的对话关系意味着师生双方都自愿参加,不仅包括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且有知识、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对话的本质是主动的、自愿的、积极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的音乐情境,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抒发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沟通与合作达成协调统一。现实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以外很少和学生讨论,极少参与学生的课外生活,更不会主动向学生敞开心扉,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互动。
  3.师生情感淡漠化。
  上音乐课时,有些学校还是“秧田式”教室布局,加之相隔的讲台,使教师学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此,师生仅仅是讲者与听者的关系,单调地进行着知识的讲授,难有插曲。音乐教师与学生情感淡漠,关系趋向单一,蜕变为一种纯粹的工作关系。而且师生课后各自行色匆匆,即使碰面也是擦肩而过、点头示意,蜻蜓点水似的交情,非常冷淡。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用和蔼的教态,拉近师生距离。
  人人都喜欢看别人的笑脸,也都希望别人关注自己,学生也不例外。课堂上,当教师面带笑容,娓娓道来,与学生交往的语气和善、沉稳而不急躁时,学生们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如此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增强其自信心,教师也就更容易走进他们的中间,在信任中了解其近况、性格、兴趣。当教师满怀爱意的目光环视着每个角落里的学生时,学生也会回敬你一脸灿烂的阳光,因为学生觉得老师是在喜欢我、关心我,从而更容易走近学生,缩短师生距离。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会连带着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位教师而非常认真地学习她或他从前不感兴趣或者困难的学科,以至于逐渐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相反地,当一些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时,他们会放弃这门学科。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2.作为学生真诚的赏识者。
  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在歌曲创编时,经常会写出一串你不认识的字符,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唱,老师来记谱,给学生的“作品”编写节奏。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强化其优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很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本里的内容,而是在生活中学了很多流行歌曲,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忽略,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歌曲,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自我发挥,自我表演,再教他们“一两招”,让他在愉快的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充分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当好促进者,使学生生动活泼、充分自由地发展。
  教师往往最喜欢聪明、漂亮的学生;最了解顽皮好动的所谓差学生,而忽视那些少言寡语、性情忧郁的一般学生。但他们却对音乐有着强烈的渴望,在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中却表现得很不自信,干什么事总是唯唯诺诺,自卑感较强,进而远离音乐、远离人群。音乐教师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与尊重每一个学生,绝不可忽视这部分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丑小鸭”。与每个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感情,才能使教学圆满完成。
  3.给学生自主活动的选择权。
  决定以什么样的方法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学生个人的权利。一种方法可能会适合所有的学生,但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绝对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并不都是最有效的。而一种学习方式对不同的学生效果不尽相同,也不会适应所有的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是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以自主发展的重要策略。学习方式的选择是学生必须拥有的学习权利,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真正为学生提供并让其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的各种音乐课程中,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自主活动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关键的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4.用细致的观察,深入师生间的情感熔点。
  针对学生人数多、师生接触少的实际情况,音乐教师要多长个心眼,观察揣摩学生。这就要从尽快认识教育对象入手,准确地叫出其名字。每当学生在学校或公共场合向老师问好,每当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老师都能微笑着说出他们的名字,就能缩短师生距离,密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双边关系。同时,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有一种威慑作用,当他们有违纪企图时,及时点名予以制止,他们就会有所收敛,并尽快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另外,熟悉了解学生还可从中发现许多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这有利于开发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如动员形体好的、动作灵敏的学生参加舞蹈队;音准、声音条件好的参加合唱队;乐感好的参加器乐队。总之,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的音乐才能得到发挥,并随之受到美育的滋润和陶冶。
  在教学中,要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要时常告诫自己,和学生走得更近些,因为他们都是你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构建一个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教师应当努力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营造起和谐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培养,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高校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 课堂管理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影响其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课堂管理。成功的课堂管理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不
摘 要: 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一直是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则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作者结合几年来的授课心得,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增强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教学策略 教学效果 教学制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一、认真做好教学准备,是提高授课质量的关键  1.熟练掌握教学内容。  老师对教学时间的掌握,受老师本身对课程熟悉度的影响。如果教师对课程
摘 要: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课堂建设是当前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应当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潜心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音乐教学实际,从多个角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现代手段的运用,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增强音乐教学魅力,构建立体教学体系,努力实现音乐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 高效课堂建设 改善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
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突破单纯课堂教学的狭隘限制,让美术教学更加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将教育活动向前延伸和向后拓展,并通过有效的师生双边活动实现教育目标,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独立自主、拓展延伸和美育、德育渗透原则,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开展有效师生互动,在课后进行活动拓展延伸,为学生创造素质化的立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美术立
摘 要: 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认识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的基本素质:感知、愿望、再现、创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据,特别是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为主,在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同时,有机地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使学生接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情感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  关键词: 情感教育 美术教学 运用  一、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接纳自己,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它有别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不刻意阐述心理学理论知识。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就初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初三是整个初中阶段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班级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初三最后的中考,既考学生,也考家长和老师。因此,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老师,都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初三的各项工作也很繁杂。因此,作为班级的领航者,班主任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任课老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班级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一、和学生沟通  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学业压力大,思想负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