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胡适 《老鸦》 手稿说起
胡适的 《尝试集》 是中国新诗的开山之作,一九二〇年三月亚东图书馆初版,同年九月再版,一九二二年二月三版,一九二二年十月“增订四版”。再版、三版和“增订四版”均有增删,“增订四版”最终成为 《尝试集》 定本,至一九三五年八月已印行十二次。
《尝试集》 的增删,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可作为专题研究。按胡适自述,除了他自己修订,帮他“删诗的朋友”先后有任鸿隽、陈衡哲、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蒋百里等几位 (《〈尝试集〉四版自序》)。《鲁迅全集》总共只收入两通鲁迅致胡适的信,其中一通就是专门讨论 《尝试集》 删诗的。据粗略统计,“增订四版”所收诗与初版相比,已变动 (包括删除、增补和多次修改等)百分之七十左右。这固然说明胡适虚怀若谷,也说明了新诗草创阶段审美标准的不确定性。而迄今尚无一部较为完备的 《尝试集》汇校本,也不能不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研究的一个重大缺陷。
《尝试集》 各版始终保留的新诗里,有一首《老鸦》,也即第二编第二首,第一首是 《鸽子》。这两首诗历来被认为是 《尝试集》 中具“胡适之体”新诗特色的佳作,胡适自己也公开声称,《老鸦》 是他“自己承认”的“十四篇”“白话新诗”之一(《〈尝试集〉 再版自序》)。《老鸦》 最初诗题为 《咏鸦与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尝试集》 第二编手稿出土,使我们首次见到了《老鸦》 完整的初稿:
十二月十一日,重读易卜生之《国民公敌》 戏本 (Ibsen’s An Enemy of the People),是夜梦中作一诗,醒时乃并其题而忘之。出门见空中鸽子,始忆梦中诗为《咏鸦与鸽》,然终不能举其辞。因为补作二章: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尝试集》 中的诗大致按写作时间先后编排,《老鸦》 未落款,但其后一首 《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 落款时间是“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由此或可推断此诗应作于小引中所说的“十二月十一日”之后一天,即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二日。两个月后,《老鸦》 刊于一九一八年二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二号,是胡适最早发表的一批新诗之一。发表时小引略有改动,删去了 《国民公敌》 的英文作者名和剧名,并在“《国民公敌》 戏本”之后增添了“欲作一诗题之”一句。二章诗字句也有数处改动,“人家讨嫌我”改为“人家讨厌我”,“整日里又寒又饥”改为“整日里挨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改为“我不能替人家帶着鞘儿翁翁央央的飞”。这些修改,疑为 《新青年》编辑钱玄同所为,钱玄同后来为 《尝试集》 初版本写了序。
有趣的是,《尝试集》 初版本问世时,收入书中的 《老鸦》又有改动。最大的改动是删去了小引,这应是胡适本人的主张,也可从手稿上红圈圈去小引为证。其次是两章诗全部恢复了初稿原貌。换言之,胡适并不认同 《新青年》 刊出时的这些修改,所以才有重返初稿之举。到了“增订四版”,仍完整保持了初版本的改动。
不过,《尝试集》 未能保留 《老鸦》 最初发表时的小引,实在有点可惜。胡适写新诗喜欢在诗前有小引或在诗末有跋,《尝试集》 初版本保存最多,“增订四版”仍有不少,但 《老鸦》 收集从一开始就删汰了小引。其实,这则小引特别有意思,原来胡适当时沉浸在创作新诗的兴奋之中,不断地“尝试”,连晚上做梦也在“尝试”,而且竟然完成了,只不过醒后诗并其题均忘,尽管又忆起诗题,全诗毕竟无从忆起,而 《老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再尝试。胡适这个写诗过程可作为 《尝试集》的一个生动注解。
一首 《老鸦》 尚且如此,《尝试集》 版本变迁的复杂可见一斑。
胡适藏 《域外小说集》 初版本
二〇一三年八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 《胡适藏书目录》,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台北胡适纪念馆合编。最近翻阅这套大书,有不少有意思的发现。
胡适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匆忙离京时留下,后于一九五七年六月签署遗嘱全部捐赠给北京大学的藏书中,有一部两册鲁迅、周作人合译 《域外小说集》,一九〇九年三月和七月东京神田印刷所印,署“会稽周氏兄弟纂译”,“发行者 周树人”,上海广昌隆绸庄寄售。第一册和第二册扉页均有内容相同的胡适毛笔题记:
民国七年
胡适的 《尝试集》 是中国新诗的开山之作,一九二〇年三月亚东图书馆初版,同年九月再版,一九二二年二月三版,一九二二年十月“增订四版”。再版、三版和“增订四版”均有增删,“增订四版”最终成为 《尝试集》 定本,至一九三五年八月已印行十二次。
《尝试集》 的增删,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可作为专题研究。按胡适自述,除了他自己修订,帮他“删诗的朋友”先后有任鸿隽、陈衡哲、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蒋百里等几位 (《〈尝试集〉四版自序》)。《鲁迅全集》总共只收入两通鲁迅致胡适的信,其中一通就是专门讨论 《尝试集》 删诗的。据粗略统计,“增订四版”所收诗与初版相比,已变动 (包括删除、增补和多次修改等)百分之七十左右。这固然说明胡适虚怀若谷,也说明了新诗草创阶段审美标准的不确定性。而迄今尚无一部较为完备的 《尝试集》汇校本,也不能不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研究的一个重大缺陷。
《尝试集》 各版始终保留的新诗里,有一首《老鸦》,也即第二编第二首,第一首是 《鸽子》。这两首诗历来被认为是 《尝试集》 中具“胡适之体”新诗特色的佳作,胡适自己也公开声称,《老鸦》 是他“自己承认”的“十四篇”“白话新诗”之一(《〈尝试集〉 再版自序》)。《老鸦》 最初诗题为 《咏鸦与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尝试集》 第二编手稿出土,使我们首次见到了《老鸦》 完整的初稿:
十二月十一日,重读易卜生之《国民公敌》 戏本 (Ibsen’s An Enemy of the People),是夜梦中作一诗,醒时乃并其题而忘之。出门见空中鸽子,始忆梦中诗为《咏鸦与鸽》,然终不能举其辞。因为补作二章: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尝试集》 中的诗大致按写作时间先后编排,《老鸦》 未落款,但其后一首 《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 落款时间是“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由此或可推断此诗应作于小引中所说的“十二月十一日”之后一天,即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二日。两个月后,《老鸦》 刊于一九一八年二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二号,是胡适最早发表的一批新诗之一。发表时小引略有改动,删去了 《国民公敌》 的英文作者名和剧名,并在“《国民公敌》 戏本”之后增添了“欲作一诗题之”一句。二章诗字句也有数处改动,“人家讨嫌我”改为“人家讨厌我”,“整日里又寒又饥”改为“整日里挨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改为“我不能替人家帶着鞘儿翁翁央央的飞”。这些修改,疑为 《新青年》编辑钱玄同所为,钱玄同后来为 《尝试集》 初版本写了序。
有趣的是,《尝试集》 初版本问世时,收入书中的 《老鸦》又有改动。最大的改动是删去了小引,这应是胡适本人的主张,也可从手稿上红圈圈去小引为证。其次是两章诗全部恢复了初稿原貌。换言之,胡适并不认同 《新青年》 刊出时的这些修改,所以才有重返初稿之举。到了“增订四版”,仍完整保持了初版本的改动。
不过,《尝试集》 未能保留 《老鸦》 最初发表时的小引,实在有点可惜。胡适写新诗喜欢在诗前有小引或在诗末有跋,《尝试集》 初版本保存最多,“增订四版”仍有不少,但 《老鸦》 收集从一开始就删汰了小引。其实,这则小引特别有意思,原来胡适当时沉浸在创作新诗的兴奋之中,不断地“尝试”,连晚上做梦也在“尝试”,而且竟然完成了,只不过醒后诗并其题均忘,尽管又忆起诗题,全诗毕竟无从忆起,而 《老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再尝试。胡适这个写诗过程可作为 《尝试集》的一个生动注解。
一首 《老鸦》 尚且如此,《尝试集》 版本变迁的复杂可见一斑。
胡适藏 《域外小说集》 初版本
二〇一三年八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 《胡适藏书目录》,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台北胡适纪念馆合编。最近翻阅这套大书,有不少有意思的发现。
胡适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匆忙离京时留下,后于一九五七年六月签署遗嘱全部捐赠给北京大学的藏书中,有一部两册鲁迅、周作人合译 《域外小说集》,一九〇九年三月和七月东京神田印刷所印,署“会稽周氏兄弟纂译”,“发行者 周树人”,上海广昌隆绸庄寄售。第一册和第二册扉页均有内容相同的胡适毛笔题记:
民国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