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区保护性耕作和小麦种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chl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采用4个处理:常规犁耕-休闲(DTF)、常规犁耕-小麦(DTW)、保护耕作-休闲(CTF)和保护耕作-小麦(CTW),分析了10年后稻作区保护性耕作和小麦种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TW处理下,土壤全N分别较DTF、DTW和CTF处理高10.03%、26.81%和23.17%。土壤碱解N也呈现相同的趋势;土壤全P,CTW处理下较DTF、DTW和CTF处理分别高12.93%、15.86%和21.36%。在0~10 cm土深,CTW处理下土壤有效P分别是DTF和DTW处理下的4.5和2.1倍;土壤
其他文献
运用改进后的大气采样器,建立了一种对密闭空间细雾流分批采样分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于采样参数组合的选取以及双侧采样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和统计判断,得出了最佳采样参数
土壤表层含水率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中对其进行在线检测尤为重要。运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探索一种土壤表层含水率在线检测的新方法。通过土壤表层图像的中值滤波、图像模式转换和"坏区"过滤,提取图像的特征参数——灰度值,并对土壤表层图像的灰度值与其含水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百分比与土壤表层图像的灰度值之间是一种近似线性的函数关系。
为正确识别自然环境中处于采摘期的成熟棉花,确定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准确位置,从而为机械手运动提供参数完成棉桃的自动采摘,研究了基于色差信息的棉花识别方法。对200幅自然环境下拍摄的图像在不同的颜色模型下,分析了棉花不同部分颜色的特征,利用成熟期棉桃表面颜色特征与棉叶、棉枝颜色特征的差异,建立了利用色差信息进行识别的视觉模型,将成熟棉桃从背景中识别出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对棉花进行识别的良好性能,
研究和设计了一种收膜整地多功能作业机,介绍了机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及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原理,通过分析研究取得了最佳的结构和工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机器采用起膜铲、拾膜
为了优化鹅肥肝及鹅肝酱中脂肪酸的检测方法,通过比较脂肪酸甲酯化的5种不同处理方法,得到了较优的样品处理方法.该方法为盐酸甲酯化,样品用15 mL氯仿∶甲醇(2∶1)提取脂肪,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