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英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英语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专科的英语教育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有运用英语获取和交流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专科学校的学生大都处于青少年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正在形成自我的判定,还有世界观、价值观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这个阶段是我们教育的黄金阶段。英语教育同样地承担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针对语言的教育,而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教育。然而,就现阶段来看,相对于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探讨。
首先,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的个性、生理条件、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智能类型、母语水平等都不同,这些不同会造成英语学习的不同。如果教学采用一个标准、一个规格、强制一致,人人都必须进行求同思维,在一把尺子标准的要求下,教学内容不得不跟着考试大纲走,这些都有可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阶段,我们的应试教育还是统一衡量为主,无论是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考试手段甚至考试答案都必须一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变化。我们要遵循英语学习的规律,分析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内因,针对其自身条件,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个体,承认个性化的语言能力表现不同,从语言技能的不同方面寻找发展每个学生语言能力的突破口,从而使每个学生最终都能达到教学大纲设定的知识水平。
其次,忽视了实际运用能力。英语教育具有实际运用性,这是由于语言的本质和信息时代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决定的。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和韩礼德提出的“实际能力”的概念,它要求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不光要掌握语法知识,还要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使用语言的策略。大多数英语教师习惯于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加之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只是传授语言知识的英语教学,是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打好英语基本功的。同样只强调运用能力,忽视语言知识的做法也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有人说,实际运用能力不就是口语、听力与写作吗?这是一种误解。实际运用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技能中,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适用场合,相同的语言在不同场合下,其表达的意思也会不一样。再比如阅读,你不仅仅要理解词汇和了解语法结构,还要了解文章社会文化背景,要有简单分析、综合与评价文章甚至品味作者风格的能力,这样才能透彻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把一些语言知识点整合到一些模拟环境或实际的交往场合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真正体会到语言的使用意境。
在传授语言知识方面,我们也要避免机械式的给予教育,不光给“鱼”,还有教会“渔”。毕竟语言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在学校里就把所有的语言知识就交给学生,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以后在校外如何巩固和学习新的语言知识。
第三,教学内容可以丰富。长期以来,国外的科技水平要高于我们国内,所以我们的教育严重偏向于具体专业知识的内容,忽视了对情感的培养。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水平和专业知识,更需要有较高的情感智商。情感智商是使专业知识能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强有力支撑。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这样能够激励他们大胆进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不害羞、不生口、不怕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与此同时,这些训练内容也有助于他们逐步形成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对挫折和失败具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中,可以穿插很多其他的教育内容在里面。比如思想品德,通过讲述国外具有教育思想的英语小故事或谚语,用来激发学生的高尚品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还能对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等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教学方法多样化。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互联网使英语成为人们的工作语言。现代社会,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重要性已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电影、歌曲、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戏剧等媒介中都有大量的英语内容,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英语教育需要的一种实际使用氛围已经形成,外语环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优越,但相比之下,与我们今天教学方法的单调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来进行。学生接受信息方式很多,因此我们给予教育内容的方式就要去适应学生的接受方式。我们不能只停留在黑板、书本、放音机和教师口述的层次,要采用现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把我们的教学做得有声有色,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做互动。看一段原版英语电影远比一片文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篇生动的演示文稿比黑底白字的黑板更能使学生记住里面的知识内容。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真实或模拟的场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图片、动作、表情、身姿、手势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化的新语言变成具体的、形象化的、立体的直观影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达到了语言输入的任务,完成了理解新语言的功能,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教学模式上也可以大胆创新一下,不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小组为主要形式。从整个班级细化到每个小组,小组成员少,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互动。在组与组的互动过程中,既能加强记忆,又能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组内成员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这种合作过程中,强化了集体荣誉感、责任心,这对于整个班级的管理也很有帮助的。
最后我们谈谈成绩的评定。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得到与其相适应的评定体系的支撑。我们在成绩评定时应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把对学生的评定作为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过程性成绩评定,主要指平时表现。它应该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课堂反馈检测或诊断性测试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等。这些评定可主要采用量化的分数进行衡量。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人的情感、态度、策略、文化知识和发展潜能等,则可采用宽松的、开放式的描述性评定形式。总结性成绩评定,主要指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成绩评定体系既要重视总结性评定,也重视过程性评定;既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评定,也重视对学生对运用英语能力的综合评定。评定的手段既有分数量化,也有文字描述,只有这样才能更贴切地反映出一个学生学习情况 。
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民族复兴加油。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首先,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的个性、生理条件、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智能类型、母语水平等都不同,这些不同会造成英语学习的不同。如果教学采用一个标准、一个规格、强制一致,人人都必须进行求同思维,在一把尺子标准的要求下,教学内容不得不跟着考试大纲走,这些都有可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阶段,我们的应试教育还是统一衡量为主,无论是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考试手段甚至考试答案都必须一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变化。我们要遵循英语学习的规律,分析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内因,针对其自身条件,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个体,承认个性化的语言能力表现不同,从语言技能的不同方面寻找发展每个学生语言能力的突破口,从而使每个学生最终都能达到教学大纲设定的知识水平。
其次,忽视了实际运用能力。英语教育具有实际运用性,这是由于语言的本质和信息时代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决定的。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和韩礼德提出的“实际能力”的概念,它要求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不光要掌握语法知识,还要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使用语言的策略。大多数英语教师习惯于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加之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只是传授语言知识的英语教学,是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打好英语基本功的。同样只强调运用能力,忽视语言知识的做法也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有人说,实际运用能力不就是口语、听力与写作吗?这是一种误解。实际运用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技能中,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适用场合,相同的语言在不同场合下,其表达的意思也会不一样。再比如阅读,你不仅仅要理解词汇和了解语法结构,还要了解文章社会文化背景,要有简单分析、综合与评价文章甚至品味作者风格的能力,这样才能透彻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把一些语言知识点整合到一些模拟环境或实际的交往场合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真正体会到语言的使用意境。
在传授语言知识方面,我们也要避免机械式的给予教育,不光给“鱼”,还有教会“渔”。毕竟语言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在学校里就把所有的语言知识就交给学生,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以后在校外如何巩固和学习新的语言知识。
第三,教学内容可以丰富。长期以来,国外的科技水平要高于我们国内,所以我们的教育严重偏向于具体专业知识的内容,忽视了对情感的培养。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水平和专业知识,更需要有较高的情感智商。情感智商是使专业知识能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强有力支撑。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这样能够激励他们大胆进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不害羞、不生口、不怕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与此同时,这些训练内容也有助于他们逐步形成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对挫折和失败具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中,可以穿插很多其他的教育内容在里面。比如思想品德,通过讲述国外具有教育思想的英语小故事或谚语,用来激发学生的高尚品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还能对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等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教学方法多样化。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互联网使英语成为人们的工作语言。现代社会,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重要性已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电影、歌曲、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戏剧等媒介中都有大量的英语内容,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英语教育需要的一种实际使用氛围已经形成,外语环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优越,但相比之下,与我们今天教学方法的单调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来进行。学生接受信息方式很多,因此我们给予教育内容的方式就要去适应学生的接受方式。我们不能只停留在黑板、书本、放音机和教师口述的层次,要采用现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把我们的教学做得有声有色,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做互动。看一段原版英语电影远比一片文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篇生动的演示文稿比黑底白字的黑板更能使学生记住里面的知识内容。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真实或模拟的场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图片、动作、表情、身姿、手势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化的新语言变成具体的、形象化的、立体的直观影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达到了语言输入的任务,完成了理解新语言的功能,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教学模式上也可以大胆创新一下,不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小组为主要形式。从整个班级细化到每个小组,小组成员少,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互动。在组与组的互动过程中,既能加强记忆,又能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组内成员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这种合作过程中,强化了集体荣誉感、责任心,这对于整个班级的管理也很有帮助的。
最后我们谈谈成绩的评定。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得到与其相适应的评定体系的支撑。我们在成绩评定时应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把对学生的评定作为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过程性成绩评定,主要指平时表现。它应该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课堂反馈检测或诊断性测试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等。这些评定可主要采用量化的分数进行衡量。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人的情感、态度、策略、文化知识和发展潜能等,则可采用宽松的、开放式的描述性评定形式。总结性成绩评定,主要指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成绩评定体系既要重视总结性评定,也重视过程性评定;既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评定,也重视对学生对运用英语能力的综合评定。评定的手段既有分数量化,也有文字描述,只有这样才能更贴切地反映出一个学生学习情况 。
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民族复兴加油。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