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的“孝”与“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论语》中“孝”与“直”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孝”与“直”二者关系,对当下国家治理、个人修养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论语》;“孝”;“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1
  在儒家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中,《论语》中“孝”思想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而《论语》中的“直”属于内在情感的外在显现,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仍然占据一席重要位置。《论语》中的“孝”和“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论语》中“孝”和“直”的内涵
  1、《论语》中“孝”的内涵
  在古代甲骨文中,《論语》中的“孝”上下部分分别为老人和小孩,这便是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子女二者关系的一种客观呈现,是以血缘为基点的人伦关系。亲亲之情属于我国传统伦理,是人内在情感外在流露的客观呈现。亲亲之情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孝悌,其客观呈现了对待父母、兄长的一种态度,是各种情感中最真挚的情感。“孝”是“仁”的首要前提,要尊重父母、爱护兄长,“孝”属于多方面德行的客观折射,父母在世的时候,竭尽所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可能满足父母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客观需求;父母去世之后,也要行孝,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父母的丧事。孝是一种道德行为、崇高人格,也就是说,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论语》中的孝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道德准则,以此约束自己,不断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品质,要注重内心,而不是多彩的形式。
  2、《论语》中“直”的内涵
  “直”原本意思为不弯曲,正直、公正等是其引申意思,多次在《论语》中被提到,所呈现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直人、直德等。在直人方面,性格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为政》、《雍也》、《卫灵公》都客观呈现了做人正直的重要作用,要具备刚正不阿的良好品质。在直行方面,《卫灵公》表明要在为人处事中要坚持正确的道理,而《季氏》表明交友过程中的重要原则,要多交些益友,可以为自身人格与修养的提升提供有利的保障。在直德方面,这是孔子特别关注的方面,孔子主张做人要诚实,不要有所隐晦,甚至撒谎。从某种意义上说,孝是孔子思想的首要前提,直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关心、爱护他人的首要前提,关心、担心父母属于孝的客观呈现,也就是所谓的“百善孝为先”。总的来说,《论语》中的“直”注重人内在情感的外露,要勇于做真实的自己,这是尊重自我人格的一种重要表现。在判断“直”方面,《论语》中是“直率”的意思,当下,“直”的判断大致相同,被解释为直来直去、坦诚爽快等。
  二、《论语》中“孝”和“直”的关系
  1、受礼约束
  从某种角度来说,《论语》中的“孝”和“直”二者并不是毫无关联,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都要受到来自礼的约束。在古代,农耕经济占据着关键位置,家庭是社会重要组成单位,而家庭关系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也就是说,宗庙、祖先方面的祭祀或多或少会影响人们对家庭这一概念的认识。随之,孝和礼紧密相连,是其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基础,但要借助礼具体形式呈现出来,孝的内涵体现在多个方面,亲人之间、君臣之间等。“孝”这一概念是孔子春秋礼崩乐坏背景下提出的,属于亲子血缘关系,利于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孝”这一重要思想,并在礼的作用下,合理治理国家,构建关于“仁”的王国,进一步展现《论语》中“孝”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内心情感外露属于“直”强调的重点,但必须加以合理化限制,否则,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会受到礼的约束,礼与孝、直分别为内外在约束机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仁”—终极目标
  “仁”是《论语》中孝与直的最终目标,这是孔子主张的重要思想,在《论语》中多次被提到,仁和孝有着某种关系,而仁和直关系的呈现离不开礼这一关键性介质。直的品质是孔子关注的关键点,“人之生也直 ,罔之生也幸而免”出自《雍也》,强调了直这一品质的重要性,是人们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沟通、交流乃至和谐社会构建的首要前提。“仁”可以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使其满足周礼的客观要求,培养“孝”与“直”良好品质的同时,具备“仁”高贵的品质。
  3、“孝”和“直”相互对立
  《论语》中的“孝”和“直”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内心情感外露,也就是说,真性情都是二者强调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仁”这一终极目标的关键点。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二者又相互对立,“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出自《子路》,在孔子眼中亲亲之情属于孝的客观折射,而《论语》中的“直”并不是无条件的,不能违背礼的根本所在,即“孝”。单从孔子所处的时代来说,其并没有错,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说,在孔子眼中,亲情、法制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当下,《论语》中的“直”已有了全新的认识,“直”这一行为极有可能会种下罪恶的种子,亲人犯错之后,为其隐瞒,社会秩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说明《论语》中的孝与直又相互对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孔子思想体系过程中,“孝”和“直”属于“仁”的具体呈现,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外礼制约、内在约束下,对治理国家、人自身修养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论语》中的“孝”以及“直”仍然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于学强.刍议《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道德教育意义[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28-32.
  [2]郝晓辑.对传统“孝道”的再解读——以《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2):147-149.
  [3]何善蒙,贡哲.率直与正直--《论语》中“直”及其内涵再探[J].中原文化研究,2014,(3):33-38.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陈小玲(1994-),女,汉族,广东江门人,五邑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1  《柳敬亭传》是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有删减。关于柳敬亭,有非常多的传记,如吴伟业、张岱、闫尔梅等,教材所选的是黄宗羲所写之传。黄宗羲自述,此传旨为“以正史流”。由此,史学家
期刊
有太妃糖建造的摩天大楼、巧克力河流和脆饼与生奶油打造的城市。虽然生活在可食用世界里只是一个梦想,但以下用食物打造的十大秀色可餐的建筑别有一番趣味。    1.可以吃的伦敦街道    食物艺术家和业余厨师打造了这一可吃的伦敦街景图,使用的材料有比萨、鱼、三明治、椒盐卷饼、汽水罐头、面包棒和橄榄。伦敦的大理石拱门是用椰肉和欧亚甘草打造的,而不列颠博物馆则是用更传统的姜饼塑造的。    2.世界最大的姜
期刊
摘 要:南宋中后期蜀地战乱频发,刚健质直的蜀民们英勇抵抗元蒙的入侵,巴蜀大地亦付出惨重代价,大量的蜀地士人离开故土,辗转他乡,历经故土难归、家国破灭的巨大痛楚。面对元廷的征召诱惑,很多蜀籍士人选择隐居以全志节,这些蜀籍遗民虽身在他乡,仍眷念着故乡,家族文化兴盛,以至于到了第二代、三代的移民,身上都有着忠贞质直的蜀文化性格。  关键词:宋遗民;诗人;蜀籍;家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
摘 要:“兴、观、群、怨”说最早适用于诗歌,是孔子对诗歌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这一学说阐明了诗歌不仅有提高内在修养、培养和谐人格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的巩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深刻的教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兴观群怨说;“和谐”  作者简介:葛淑娴(1989-),女,河南濮阳人,硕士,广东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曹植《美女篇》作为清人所推崇的“汉魏压卷”,“千古绝作”之作,历来被视为曹植研究的重要作品,本文意图从《美女篇》文本出发,对《美女篇》进行鉴赏分析。  关键词:诗意;赏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1  《美女篇》为曹植自创题目的抒情之作,其师法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东汉宋子侯《董娇娆》和“古诗十九首”中的《
期刊
摘 要:《金瓶梅》在明代四大奇书中,排名第一,也被评为“反腐第一书”。在古代被列为禁书,它直接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说是在描写宋朝旧事,实际在反映明朝的现实生活。《金瓶梅》现在早已不是禁书。事实上,全书总字数过百万,里面描写香艳画面的字数不过千字而已。剩下的这大篇幅都是来叙述西门庆的发家史和衰亡史。“《金瓶梅》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暴露了明朝封建统治,暴露了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
作为明朝出色的剧作家,徐渭的艺术造诣不可小觑,从《四声猿》到《南词叙录》再到《歌代啸》,无一不表现出他对现实的愤恨和不满.作为文坛奇人,徐渭的《四声猿》表现了他憎恶
期刊
摘 要:古典诗词是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古典诗词的解析,我国传统文化的风貌和韵味会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古典诗词解读的过程中,一些形象的分析具有必要性,因为这些形象往往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蕴,理解其寓意,不仅是对诗词情感的解读,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体悟。动物形象在古典诗词中的出现频率较高,所以本文从就动物形象在古典诗词当中的解读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诗词;动物形象;寓意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