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控制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将工程质量管理贯融合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里。同时,对于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需要配合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工作,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维护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笔者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和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目前已经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但是在工程建设法律体系和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的完善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不严、有规不循的弊病。为此就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尚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做了探讨。
一、 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1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1)违背法规行为。如在建筑设计施工中,无证设计和越级设计,无证施工和越级施工;出现非法转包,分包,挂靠行为;工程招投标中的不公平竞争;施工单位不经设计单位允许擅自修改设计等行为,均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违背建设施工程序。建设施工程序是工程建设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映,未按程序进行就可能产生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在未搞清地质情况下仓促施工;没有图纸就进行施工;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没有经过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
(3)工程设计出现差错。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没有经过详细的实际勘探和考察,就盲目套用以往的设计图纸;在设计中,由于对实际承受载荷的估计不足,出现设计结构不合理或计算载荷错误;对内力分析有误,而采用错误的材料或配量;设计方案未经有关单位论证,就交付施工单位使用等,都是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
(4)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薄弱。由于建筑工程工程量大,周期长,工程相对复杂,施工组织与管理任务较重,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加上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相对薄弱,就会出现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施工顺序颠倒,违章作业、疏于检查、验收等行为,这些均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5)建筑工程材料和设备不合格。建筑材料不合格,如混凝土强度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等质量问题;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混凝土爆裂等。对于建筑设备不合格,如配电设备质量问题,电梯质量不合格等,均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过程控制的关键和核心。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明确各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确定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1.1 加强事前质量控制。事前质量控制即对施工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而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主要内容有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调查情况,地方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情况的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控制、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的质量控制;对机械设备质量的控制和进口材料、设备的检查控制等。
1.2 完善事中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即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通过把好材料、设备质量验收关,做好巡回检查,并对施工中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进行质量监控,严格工序检查验收和隐蔽工程检查与验收,加强设计变更的控制等。在这一阶段,应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中心,设置质量预控点,严格质量检查。
1.3 注意事后质量验收。事后质量控制即建设项目竣工交付阶段的质量控制。这一阶段是工程项目由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必要环节,是保证合同任务全面完成、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最后把关。并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方法进行验收,对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令其停工整改,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将问题妥善处理。另外,还应整理好工程竣工验收资料,通过事后验收以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查處和层层验收把关,消除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落实。
2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施工过程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就要控制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2.1人员的到位。人是建筑施工过程的主体,是工程得以形成的主要促进因素,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人员,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因为人员素质的高低及质量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优劣。若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会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技术指导等能力,因此,施工技术人员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做到拥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化的法制观念。同时,还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
2.2管理到位。在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落实。首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一基本原则,把建筑工程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时刻为建筑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虑。其次,坚持“预防、预控为主”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预防、预控为主的施工理念,将考虑的重心从事后检查调整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尽量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对材料质量、对施工工序、场地环境的监督与检查。只有搞好质量管理,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一丝不苟地进行妥善处理。
2.3控制措施到位。实施质量控制,其重点应在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上。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止施工中产品产生质量问题。其中的质量事故有:设计图纸的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的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造成工程倒塌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等,都是工程质量事故。对此,可以通过严格落实质量预控措施,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如开工前认真进行图纸会审,认真审查施工队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及方法,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用量、主要材料用量、总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对于工程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建筑结构,管理人员要对方案进行认真审阅,对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方案做出必要修改,使工程施工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因为材料的优劣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还有要严把材料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三、结束语
要想多创优质工程 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具体项目工程施工中从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人手进行分析总结,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和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目前已经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但是在工程建设法律体系和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的完善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不严、有规不循的弊病。为此就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尚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做了探讨。
一、 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1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1)违背法规行为。如在建筑设计施工中,无证设计和越级设计,无证施工和越级施工;出现非法转包,分包,挂靠行为;工程招投标中的不公平竞争;施工单位不经设计单位允许擅自修改设计等行为,均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违背建设施工程序。建设施工程序是工程建设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映,未按程序进行就可能产生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在未搞清地质情况下仓促施工;没有图纸就进行施工;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没有经过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
(3)工程设计出现差错。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没有经过详细的实际勘探和考察,就盲目套用以往的设计图纸;在设计中,由于对实际承受载荷的估计不足,出现设计结构不合理或计算载荷错误;对内力分析有误,而采用错误的材料或配量;设计方案未经有关单位论证,就交付施工单位使用等,都是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
(4)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薄弱。由于建筑工程工程量大,周期长,工程相对复杂,施工组织与管理任务较重,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加上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相对薄弱,就会出现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施工顺序颠倒,违章作业、疏于检查、验收等行为,这些均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5)建筑工程材料和设备不合格。建筑材料不合格,如混凝土强度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等质量问题;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混凝土爆裂等。对于建筑设备不合格,如配电设备质量问题,电梯质量不合格等,均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过程控制的关键和核心。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明确各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确定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1.1 加强事前质量控制。事前质量控制即对施工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而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主要内容有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调查情况,地方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情况的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控制、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的质量控制;对机械设备质量的控制和进口材料、设备的检查控制等。
1.2 完善事中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即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通过把好材料、设备质量验收关,做好巡回检查,并对施工中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进行质量监控,严格工序检查验收和隐蔽工程检查与验收,加强设计变更的控制等。在这一阶段,应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中心,设置质量预控点,严格质量检查。
1.3 注意事后质量验收。事后质量控制即建设项目竣工交付阶段的质量控制。这一阶段是工程项目由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必要环节,是保证合同任务全面完成、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最后把关。并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方法进行验收,对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令其停工整改,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将问题妥善处理。另外,还应整理好工程竣工验收资料,通过事后验收以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查處和层层验收把关,消除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落实。
2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施工过程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就要控制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2.1人员的到位。人是建筑施工过程的主体,是工程得以形成的主要促进因素,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人员,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因为人员素质的高低及质量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优劣。若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会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技术指导等能力,因此,施工技术人员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做到拥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化的法制观念。同时,还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
2.2管理到位。在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落实。首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一基本原则,把建筑工程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时刻为建筑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虑。其次,坚持“预防、预控为主”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预防、预控为主的施工理念,将考虑的重心从事后检查调整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尽量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对材料质量、对施工工序、场地环境的监督与检查。只有搞好质量管理,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一丝不苟地进行妥善处理。
2.3控制措施到位。实施质量控制,其重点应在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上。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止施工中产品产生质量问题。其中的质量事故有:设计图纸的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的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造成工程倒塌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等,都是工程质量事故。对此,可以通过严格落实质量预控措施,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如开工前认真进行图纸会审,认真审查施工队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及方法,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用量、主要材料用量、总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对于工程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建筑结构,管理人员要对方案进行认真审阅,对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方案做出必要修改,使工程施工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因为材料的优劣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还有要严把材料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三、结束语
要想多创优质工程 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具体项目工程施工中从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人手进行分析总结,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和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