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ng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有收藏古钱币的爱好。我国古代的钱币保存了众多形态、风格不一的文字,这些文字有不少出自帝王或大书法家之手。这些篆刻在古钱币上的文字,飘逸,洒脱,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推崇和效仿,值得我们去欣赏。
  


  春秋战国时期,市场上流通的刀币上刻有大篆体文字。这是我国最早的钱币文字,大多出自铸造钱币的工匠之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通用篆书写的“半两”“两锱”钱, 开创了名人书写钱文的先河。钱上的篆书体态修长,匀称圆润。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并通行的“开元通宝”,其钱文是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迹,八分楷意,端庄古朴,法度严整,与《九成功醴泉铭》等著名碑刻自成一体,被《唐书》赞为“精严有法”,对后世书法影响甚大。
  


  由五代南唐书法家徐铉书写的篆、楷二体的“唐国通宝”,其篆书币文细腻秀逸、笔意绝妙,与瘦劲的楷书币文相配,恰似“天作之合”。
  


  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宝”是宋太祖赵匡胤用楷、行、草三种书体书写的,也是最早的御书钱。其楷书浑厚端庄、笔力含蓄,草书则文采飞扬,这是钱文书法上的重大突破,使宋代的钱文艺术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
  


  集文学、书法、绘画之大成的北宋大文豪苏轼书写的“元丰通宝”,其书法稳健独到,肉丰骨劲,被人称为“东坡元丰”。
  


  宋徽宗赵佶,怠于政治,嬉于书画,在书法上独具匠心,自创“铁画银钩”的瘦金体。他亲自书写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宜和通宝”,形体挺拔,锋芒毕露,犹如龙飞凤舞,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金章宗泰和年间铸造的“泰和重宝”,其字是金代中期文坛领袖、书法家党怀英用玉箸所写,柔婉流动,人称“金泰和”,为钱币收藏者不可多得的珍品。
  


  清代画家戴醇士所写的“咸丰重宝”,近似瘦金体,打破了南宋“淳熙元宝”以来艺术特征不明晰、方正呆滞的格局。
  除以上所介绍的以外,还有许多古钱币上的文字都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搜索来欣赏一下,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哦!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巩店中学指导老师:夏飞
其他文献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妙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巧对比,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  文本中句子的意思有的从字面看一目了然,而有些却另有隐含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以引导,品味关键词句,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真正读懂课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司马光》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