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acafa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决策支持应用系统总体结构图
  我国从2005年始建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情况如何?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
  我国大陆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个明显阶梯,东邻太平洋,海陆热效应季节性差异特别大,使我国东部和南部成为世界上季风影响最强烈、最典型的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造成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
  长期以来,整治国土、治理水患,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江河治理历来受到重视,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防洪减灾体系已形成
  
  目前,主要江河已初步形成了河道堤防、水库和蓄洪区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水旱灾害初步得到控制,抗灾能力显著提高。
  在水文、防汛通信、计算机应用等非工程减灾措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水利行业共建有8600多个水文测站,其中向中央报汛的站点有3100多个;在江河重点河段建立了防汛专用通信线路,在26个重点蓄洪区内初步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水雨情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作业数字化得到加强,大部分省区实现了计算机自动译电和数据管理;大部分重要河段和大中型水库制定了洪水预报方案;在防洪决策支持软件系统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各级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健全和加强。
  
  弥补非工程设施不足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针对非工程设施的不足,在信息采集处理、预报预警、决策支持等方面,着眼于发挥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综合效益和能力而规划建设的减灾工程。建设应急指挥系统是提高我国综合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
  持续加强和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国家不断地投入。非工程设施建设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整体规模小、能力不足,尚未形成能为各级政府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所需的信息支持、预警预报、抗旱抢险方案分析制定及决策的支持。因此,迅速完善和提高非工程减灾措施是当前提高我国减灾能力的当务之急。
  
  各级指挥系统同步建设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金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形成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体系,制订出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及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都是水利现代化和信息化基础。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是一项规模十分庞大、结构复杂、功能全面的系统工程,采用目前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开发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天气雷达系统的建设,建成覆盖7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防汛指挥系统,能为各级防汛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信息,准确做出洪水预报,为防洪调度决策和指挥防洪抢险救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手段。
  信息采集是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重点,将全面更新改造3100多个中央报汛站测验、报汛设备,满足测验各个水文站设站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或堤防防御标准洪水的需要。实现防洪工程、干旱、洪涝灾害信息的采集将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
  建设国家防总到7个流域机构之间的异地视频会商系统,提供卫星信道。改造海河流域永定河洪泛区和小清河分洪区两条微波干线。建设和完善国家防总调度的12个蓄洪区的预警反馈系统。
  计算机网络将建设骨干网中央网络中心、7个流域机构网络中心和31个省(区、市)网络中心。
  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包括中央系统、流域系统、省(区、市)系统和地(市)系统四级相关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将采用最新计算机技术、水文预测预报模型、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理论,进行软件系统开发,实现及时完成各类防汛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提供各类防汛信息的查询服务手段,及时准确地做出洪水预测预报,制定和评估防洪调度方案,为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和全过程的支持。
  黄淮天气雷达应用系统由中国气象局组织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气象和水利部门建设相应的天气雷达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系统。
  
  一二期工程进展顺利
  
  国家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立项建设十分重视,2003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11个重点防汛省(区、市)的水情采集系统及相应报汛通信项目、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天气雷达应用系统作为一期工程建设。2005年5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一期工程建成后,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特别重要地区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现报汛信息30分钟内汇集到国家防总;建立大江大河主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提高水情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建立7大江河重要河段的洪水调度及仿真模拟系统,实时制定和比较洪水调度方案并进行仿真模拟;开展旱情信息采集和实时工情采集试点工作,建立抗旱管理应用系统,监测分析各行政区域的旱情状况,并进行旱情分析、评价。通过系统建设,基本形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的基础平台,实现部分关键业务的现代化。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体系复杂、建设地点分散、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水利部对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十分重视,针对工程建设需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要求,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组织网络工程和防汛抗旱指挥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全面建设。作为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先期建设连接水利部与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4个部直属工程局的计算机骨干网和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交换平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为中央、流域机构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提供了防汛决策会商平台,国家防总依靠该系统每年都多次组织视频会议,部署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在全面指挥调度运用各种防洪工程、组织抗洪抢险,抗御2003年、2007年淮河特大洪涝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软件工程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决策能力和水平,一期工程组织开发水情应用系统、防洪调度应用系统和抗旱管理系统。随着工程的深入开发,一批软件系统已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成为全国汛旱情监视、洪水预报、防汛会商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平台。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补充完善雨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面实施工情和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优化提高信息传输网络,提高信息汇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以完善数据库数据源建设为依托,扩充和提高气象雷达应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旱情分析评估、遥感信息应用以及其他决策支持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扩展和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异地视频、语音等会商能力;构建完整、高效、安全的防洪抗旱决策支撑体系;实现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同时,根据当前防汛抗旱减灾实际需要,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内容。
其他文献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七大及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信息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定调。  在我们理性地审视这些“调子”时,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并亟待破解。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但产业结构尚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走出去”处于初级阶段,贸易顺差依然上升,人
和勤软件技术有限公司(Hinge Software Co. Ltd.)于2003年4月在上海成立,目前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和欧美地区,已经形成基础软件、行业应用服务、软件外包服务三大业务模块。    方案介绍    和勤立足本土,深谙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结合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打造出以职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战略为导向的全员参与式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机构管理和职位管理是对组织机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安全专家、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冯登国  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总的来说,现在的信息安全技术是基于网络的安全技术,这是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可信化:这个趋势是指从传统计算机安全理念过渡到以可信计算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安全。近年来计算机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传统安全理念很难有所突破,人们试图利用可信计算的理念来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其主要思想是在硬
它,比手机要大,比笔记本要小。这就是超移动设备(Ultra Mobile Device,UMD)。对它能否流行起来,有人充满疑问,也有人信心十足。  威盛、微软、三星、汉王等公司就是对UMD充满信心的代表厂商。7月初,威盛电子携手微软、三星、汉王等国内外合作伙伴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共襄盛举,掌控未来——2007威盛电子超移动设备秀”活动,展示了来自欧美、日韩、中国等10个品牌的超移动设备。    
ITIL v3顺应行业发展方向,引入了更为丰富的最佳实践指导。  英国商务部于今年5月底隆重推出了全面更新的ITIL v3版本。基于全球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和控制的最新发展与实践,ITIL新版本相应做出了重大调整,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v3背后的推力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设施库)是国际上公
2005年~2006年我国发现的网络安全事件    2004年9月,IDC首度提出了统一威胁管理的概念,将防病毒、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划归为统一威胁管理(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简称UTM)。自此之后,国内市场上打着UTM旗号的安全产品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UTM产品为网络安全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也更易于管理的选择。用户可以在一个更加统一的架构上建立自己的
编者按  在柳传志看来,杨元庆和郭为都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的人才。  2001年6月,神州数码从联想股票中分拆出来,郭为做神州数码的总裁兼CEO,杨元庆做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柳传志退位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从此,元庆扛起联想PC的大旗,从多元化回到了专注化,进而收购IBM PCD,走向了国际化;郭为高举IT服务的大旗,开启了“再造一个不是联想的联想”的创业历程。  五年后的今天,分别承载着
东广集团(应采访对象要求,隐去企业的真实名称,本名字为虚拟)总部设在上海,在北京、上海、深圳有三家全资子公司,是年营业额接近20亿元的大型研发企业。公司的员工总数大约2000人,其中研发岗位员工超过1000人,信息中心有员工20人。  2000年,东广集团在总部层面统一部署了信息服务,采用大型主机系统,所有信息系统的数据都存储于总部数据仓库。在信息化管理上,东广集团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由总部信息中心
长期以来,中国软件企业一直将创建自有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自己的创新标准,却很少有企业静下心来,真正将软件思想、业务实践和软件技术进行创造性的融合。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目前中国软件市场也正上演着类似的一幕。相较微软、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国内软件企业在资金、技术、规模和品牌方面,都还存在着先天条件不足。那在这场赛跑中,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随着近些年来国际软件
据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检索确认,华平(AVCON)企业版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目前全球系统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之一。  今天,视频会议在保持高效通信、理顺生产流程、节约企业成本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行业用户的关注,并因其高效沟通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大型集团企业规模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甚至延至海外。这给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