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正确处理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关系一直是各所学校关注的重点。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城小学在番禺区教育局“上品教化”理念的指导下,把家长的力量注入校园,利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家校合作,形成了“家校一家亲”的文化特色,使得家长成为学校发展的助力。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家长委员会;文化建设
高瞻远瞩,方能柔韧致远。作为亚运城社区配套的第一所小学,面对高投入、高诉求、高期待的家长群体,我校在落实常规工作,确保“有序”运作之后,立即着手“有为”“有品”的思考和探索。在番禺区教育局“上品教化”理念指导下,学校初步探索出以“和文化”为引领的发展道路,倡导“心系学生情,情怀父母心”的工作作风,以高标准建设学校,高效率协同育人,高起点经营学校,高姿态改进课堂,高品质培育学生,初步形成了“家校一家亲”的文化底色,使家校取得共识:兴和是生命发展的追求,是教育内在的使命,是本校优质发展的方向。
基于此,我校把“家校一家亲,你我一生和”作为学校的办学愿景,进而确定了“教育兴和,通达未来”的办学理念,认准了“培养身心灵和谐发展的兴和娃”的育人目标,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家校一家亲’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省级课题为引领,在践行“上品教化”的发展道路上且行且思,使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指向“兴和”,并助推家长兴和化行动得以发展。
回首翘望,我校在家长委员会建设之路上,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借“家访”细润心灵
每年,我校利用暑假前夕,举行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坦诚地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理念,使一年级的家长、孩子更早地走近学校,了解学校文化。
在暑假结束前,我校会组织教师对一年级新生和插班生进行家访,既让教师对学生和家长的情况有细致的了解,为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做好铺垫,又让家长对教师主动提供教育服务的做法心怀感激。家访后,各班会由家委组织,开通家校通服务、建立班级QQ群,为教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搭建了信息平台,为推动家校合作、家长兴和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石。
二、让“沟通”轻启心窗
为了使家校能兴和共进,我校以沟通创造合力,促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和家庭教育的开展。
(一)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工作
我校一直以“兴和共进”的服务意识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工作。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我们以“班班有家委,人人是义工”为原则,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层面家长委员会结合管理机制,完善了《番禺区亚运城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运用以点带面、以点变线的模式,充分发挥各层面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校还根据素养课程的需要,成立了管乐、壁球、攀岩等专项家委会。
我校每学期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主题家长会,使家长理解、认同、支持“家校一家亲”文化,用学校优秀文化来引领家庭文化,推进家校合作文化向深层次发展,实现家校融合。
(二)搭建不同形式的家校沟通桥梁
1. 开设“校长下午茶”。每个新学期,校长邀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到校与校长、老师一起畅聊,既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诉求,又坦诚告诉家长学校、教师的困难,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思考、规划和发展方向。
2. 开展“美好的早晨”活动。校长每天早上都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既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又给家长提供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无形中加强了家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以“活动”提升观念
沟通,使家长的心中有学校,學校的心中有家长。在此基础上,我校进一步以活动促使家长兴和化的发展,让学校、家长、学生在快乐的亲子活动中“兴和共进”。
(一)优化家长义工队伍建设
以家长自愿为原则,组建了图书馆管理义工队、主题活动义工队、家长项目组义工队、交通义工队等不同性质的家长义工队,以“家长义工队学期分享活动”为运作机制,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学校活动项目及践行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举措,鼓励家长积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于学校,促使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指向“兴和”。
1. 创建图书馆管理义工队。我校每班都建立了“图书馆管理义工队”,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图书馆管理义工都准时到校,穿上义工服,开始忙碌而有序的工作:有的一丝不苟从上万册的图书中挑选适合自己班孩子阅读的课外书;有的把挑选好的课外书整齐地摆放到桌面;有的细致地关注孩子的阅读需求,及时更换书籍。孩子们离开阅览室后,他们有条不紊地把孩子们读过的、借阅过的书籍按顺序整理好,把阅览室打扫干净。每次看到孩子愉快地在书海中遨游,看到他们满足地离开阅览室,义工们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2. 创建主题活动义工队。德育“三礼”活动,是我校的德育特色活动。在活动策划阶段,我校利用“校长下午茶”时间,邀请一、四、六年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与校长、德育处领导共进下午茶,在茶叙中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师怀父母之心为引领,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家校合作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后,班级家委会向全体家长宣传活动的意义,组织家长按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3. 创建交通安全义工队。每天上学,学生总会遇到一群可爱的人,他们风雨不改地奔赴岗位,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不求回报地炽热奉献,他们无私、高尚的情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他们就是亚运城小学的家长交通义工。
在交通义工创建前,我校组织了校级家委会共同商讨“交通义工队”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经商讨得出:由班级家委组织成立家长交通义工队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每周由一个班轮值,周一至周五早上和下午分别安排两个家长参与交通指引工作,“家长交通义工队”接受领导小组指导,具体工作形式和人员由班级家委统筹安排。 (二)在活动中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
为践行“家校一家亲”的办学愿意,我校诚邀家长参加各项主题活动。在开展德育“三礼”活动前,每一位家长挥笔抒言,向孩子倾诉心语、心声;每一位家长巧思动手,为自己的孩子制作入队、成长、毕业相册。在入队礼中,家长为孩子戴上红领巾,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在成长礼中,孩子穿过成长门,与家长相拥,送上祝福,说出心声;在毕业礼中,家长与孩子手拉手一起走过毕业长廊,感慨立涌心头。
四、用“课程”助力成长
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基于“兴和教育”办学理念,我们以“兴发学习,活化情智”为课堂教学的理念,积极探索“家校一家亲”文化引领下的校本课程。
(一)开设“二年级家长学堂”
在学校开办的第三年,我校充分利用二年级家长中的优秀资源开设了“家长学堂”。开设前,我们向二年级全体家长发放了《家长才艺调查表》,了解家长的才艺情况和意向。继而,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我校二年级的育人目标,让各班家长以自愿为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家长学堂课程安排表》,每周按照安排表为学生授课。为了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家长们各出其谋:队形队列训练、法律教育、烹饪技能、制作头饰……
(二)组建“兴和娃素养课程家长项目组”和“童阅故事种子工作坊”
2016年始,我校利用周五下午开始“走班教学”校本课程模式探索,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在一、二年级组建了“童阅故事种子工作坊”,三至六年級组建了“兴和娃素养课程家长项目组”。结合各年级的育人目标,与家长共同研究“家长教师”的培训形式和操作模式。“童阅故事种子工作坊”主要是以家长与低年级学生分享绘本故事,学生以绘画形式进行想象创作为主要模式;“兴和娃素养课程家长项目组”根据家长的特长,在2016年开设了盘发、剪纸、烹饪、童子军、素手香茗、创意工作坊等素养课程。今年还新增了烘焙、手工创作家长项目组。每个家长项目组,设一至两个负责教师与“家长教师”进行沟通培训,一起制定教学目标、计划、撰写教学设计、协助课堂纪律管理,使家校关系更和谐,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家校一家亲,你我一生和”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实践。我们以“心系学生情,师怀父母心”作为教师的工作作风,尊重每一位学生,一起愉悦地编织人生故事;我们以“家校合作一家亲,共育兴和娃”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家长成为学校发展的助力,推动家庭教育兴和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家长委员会;文化建设
高瞻远瞩,方能柔韧致远。作为亚运城社区配套的第一所小学,面对高投入、高诉求、高期待的家长群体,我校在落实常规工作,确保“有序”运作之后,立即着手“有为”“有品”的思考和探索。在番禺区教育局“上品教化”理念指导下,学校初步探索出以“和文化”为引领的发展道路,倡导“心系学生情,情怀父母心”的工作作风,以高标准建设学校,高效率协同育人,高起点经营学校,高姿态改进课堂,高品质培育学生,初步形成了“家校一家亲”的文化底色,使家校取得共识:兴和是生命发展的追求,是教育内在的使命,是本校优质发展的方向。
基于此,我校把“家校一家亲,你我一生和”作为学校的办学愿景,进而确定了“教育兴和,通达未来”的办学理念,认准了“培养身心灵和谐发展的兴和娃”的育人目标,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家校一家亲’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省级课题为引领,在践行“上品教化”的发展道路上且行且思,使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指向“兴和”,并助推家长兴和化行动得以发展。
回首翘望,我校在家长委员会建设之路上,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借“家访”细润心灵
每年,我校利用暑假前夕,举行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坦诚地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理念,使一年级的家长、孩子更早地走近学校,了解学校文化。
在暑假结束前,我校会组织教师对一年级新生和插班生进行家访,既让教师对学生和家长的情况有细致的了解,为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做好铺垫,又让家长对教师主动提供教育服务的做法心怀感激。家访后,各班会由家委组织,开通家校通服务、建立班级QQ群,为教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搭建了信息平台,为推动家校合作、家长兴和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石。
二、让“沟通”轻启心窗
为了使家校能兴和共进,我校以沟通创造合力,促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和家庭教育的开展。
(一)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工作
我校一直以“兴和共进”的服务意识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工作。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我们以“班班有家委,人人是义工”为原则,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层面家长委员会结合管理机制,完善了《番禺区亚运城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运用以点带面、以点变线的模式,充分发挥各层面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校还根据素养课程的需要,成立了管乐、壁球、攀岩等专项家委会。
我校每学期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主题家长会,使家长理解、认同、支持“家校一家亲”文化,用学校优秀文化来引领家庭文化,推进家校合作文化向深层次发展,实现家校融合。
(二)搭建不同形式的家校沟通桥梁
1. 开设“校长下午茶”。每个新学期,校长邀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到校与校长、老师一起畅聊,既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诉求,又坦诚告诉家长学校、教师的困难,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思考、规划和发展方向。
2. 开展“美好的早晨”活动。校长每天早上都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既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又给家长提供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无形中加强了家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以“活动”提升观念
沟通,使家长的心中有学校,學校的心中有家长。在此基础上,我校进一步以活动促使家长兴和化的发展,让学校、家长、学生在快乐的亲子活动中“兴和共进”。
(一)优化家长义工队伍建设
以家长自愿为原则,组建了图书馆管理义工队、主题活动义工队、家长项目组义工队、交通义工队等不同性质的家长义工队,以“家长义工队学期分享活动”为运作机制,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学校活动项目及践行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举措,鼓励家长积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于学校,促使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指向“兴和”。
1. 创建图书馆管理义工队。我校每班都建立了“图书馆管理义工队”,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图书馆管理义工都准时到校,穿上义工服,开始忙碌而有序的工作:有的一丝不苟从上万册的图书中挑选适合自己班孩子阅读的课外书;有的把挑选好的课外书整齐地摆放到桌面;有的细致地关注孩子的阅读需求,及时更换书籍。孩子们离开阅览室后,他们有条不紊地把孩子们读过的、借阅过的书籍按顺序整理好,把阅览室打扫干净。每次看到孩子愉快地在书海中遨游,看到他们满足地离开阅览室,义工们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2. 创建主题活动义工队。德育“三礼”活动,是我校的德育特色活动。在活动策划阶段,我校利用“校长下午茶”时间,邀请一、四、六年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与校长、德育处领导共进下午茶,在茶叙中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师怀父母之心为引领,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家校合作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后,班级家委会向全体家长宣传活动的意义,组织家长按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3. 创建交通安全义工队。每天上学,学生总会遇到一群可爱的人,他们风雨不改地奔赴岗位,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不求回报地炽热奉献,他们无私、高尚的情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他们就是亚运城小学的家长交通义工。
在交通义工创建前,我校组织了校级家委会共同商讨“交通义工队”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经商讨得出:由班级家委组织成立家长交通义工队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每周由一个班轮值,周一至周五早上和下午分别安排两个家长参与交通指引工作,“家长交通义工队”接受领导小组指导,具体工作形式和人员由班级家委统筹安排。 (二)在活动中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
为践行“家校一家亲”的办学愿意,我校诚邀家长参加各项主题活动。在开展德育“三礼”活动前,每一位家长挥笔抒言,向孩子倾诉心语、心声;每一位家长巧思动手,为自己的孩子制作入队、成长、毕业相册。在入队礼中,家长为孩子戴上红领巾,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在成长礼中,孩子穿过成长门,与家长相拥,送上祝福,说出心声;在毕业礼中,家长与孩子手拉手一起走过毕业长廊,感慨立涌心头。
四、用“课程”助力成长
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基于“兴和教育”办学理念,我们以“兴发学习,活化情智”为课堂教学的理念,积极探索“家校一家亲”文化引领下的校本课程。
(一)开设“二年级家长学堂”
在学校开办的第三年,我校充分利用二年级家长中的优秀资源开设了“家长学堂”。开设前,我们向二年级全体家长发放了《家长才艺调查表》,了解家长的才艺情况和意向。继而,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我校二年级的育人目标,让各班家长以自愿为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家长学堂课程安排表》,每周按照安排表为学生授课。为了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家长们各出其谋:队形队列训练、法律教育、烹饪技能、制作头饰……
(二)组建“兴和娃素养课程家长项目组”和“童阅故事种子工作坊”
2016年始,我校利用周五下午开始“走班教学”校本课程模式探索,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在一、二年级组建了“童阅故事种子工作坊”,三至六年級组建了“兴和娃素养课程家长项目组”。结合各年级的育人目标,与家长共同研究“家长教师”的培训形式和操作模式。“童阅故事种子工作坊”主要是以家长与低年级学生分享绘本故事,学生以绘画形式进行想象创作为主要模式;“兴和娃素养课程家长项目组”根据家长的特长,在2016年开设了盘发、剪纸、烹饪、童子军、素手香茗、创意工作坊等素养课程。今年还新增了烘焙、手工创作家长项目组。每个家长项目组,设一至两个负责教师与“家长教师”进行沟通培训,一起制定教学目标、计划、撰写教学设计、协助课堂纪律管理,使家校关系更和谐,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家校一家亲,你我一生和”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实践。我们以“心系学生情,师怀父母心”作为教师的工作作风,尊重每一位学生,一起愉悦地编织人生故事;我们以“家校合作一家亲,共育兴和娃”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家长成为学校发展的助力,推动家庭教育兴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