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一体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协作会上,来自全省28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校长代表,就各自学校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进行了展示与交流,可谓亮点频现、高潮迭起。
宁波鄞州职教中心:
动漫专业试水“三业合一”
作为经常与大导演徐克合作的企业,宁波乐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影视后期制作、将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方面拥有许多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了达到该企业提供场地和优质资源,实现“学生实训室与企业工作室兼用、学生实习与企业生产一体、专业带头人与公司负责人互通、毕业证书与专业资质证书共同考取”的共赢局面,宁波鄞州职教中心在动漫专业开展了专业、就业、产业“三业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这是继首创“三联”模式(即:在办学过程中与园区连结、与行业联合、与企业联盟)、实施“三业”并进(即:优质专业对接区域产业、覆盖新兴行业、服务区域经济)之后,宁波鄞州职教中心在“校企一体化”深度融合方面的又一新尝试。
让动漫专业的学生参与电影的3D转换业务,宁波鄞州职教中心校长卢鹏程抓准了动漫影视行业的发展脉搏。“现今动漫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进入大动漫时代。我们鄞州区的动漫产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很多动漫企业都是主动找到学校要求共同合作培养动漫人才。”正是源于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宁波鄞州职教中心以动漫专业为试点,积极探索“三业合一”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
在宁波鄞州职教中心校长卢鹏程看来,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仅需要进行机制建设,更要努力突破创新,“构建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多元评价机制、对话协商机制,工学交替可以有多种形式,职教集团要重视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要加强实效,专业调整要以提升实力为最终目标。”正是基于这层认识,宁波鄞州职教中心除了在动漫专业试水“三业合一”模式之外,还将在数控专业尝试“梯度产品”模式,在轻轨专业推行“双元制”模式,在财会专业开展“流程式”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依托于专业属性的深度融合。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剧种
瓯剧,又称“温州乱弹”,是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原本唱作并重、文武兼备、在温州一带广有受众的瓯剧,却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浪潮中败下阵来,现在在温州的年轻人中,知之者甚少,好之者鲜存。为了缓解温州非遗剧种即将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在温州市政府的主导下,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温州市瓯剧团开展了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模式的校企合作。
“招生就是招工,上课就是上岗,毕业即是就业”,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陈剑锋介绍道:“温州市政府每年都会投资60万专项教育经费,用于培养30名瓯剧专业的学生,为了有利于学生就业问题,政府还着手解决瓯剧团的编制问题,这给瓯剧专业的设立与发展提供了非常优渥的条件。”政府介入,使得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温州市瓯剧团的校企合作衔接得更加紧密。校企联合招生、共同解决就业,双方的合作渗透到了瓯剧专业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专业教师全部由温州市瓯剧团的专业演员承担,从初期阶段的手把手教,到后来的带着学生上台演出,充分发挥瓯剧团的行业主体地位。”陈剑锋校长表示,学校会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平台和师训平台,致力于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瓯剧“双师”队伍。
“把学校办到企业,把教室设在车间,把技师请上讲台,把教师下到岗位。”以瓯剧专业为典型代表,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一个专业 一个企业实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强大优势,力求实现“四个转变”,打造独具魅力的企业学校。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职教
“市长,您去帮华校长的学校就是在帮我啊!您帮我其实也就等于在帮您自己啊!”这是永康市最大的一家汽车企业的老总对永康市市长说的肺腑之言,而这句话的缘起,就是因为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华康清带领自己的学生帮助企业渡过了因人手短缺而造成的生产难关。也就是因为这句话,使得该市市长一年内11次到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现场办公,更有了后来反响强烈的《一个工业市长的职业教育观》一文。
“作为职业学校,想要引起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必须要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华康清深谙校企政三者之间的微妙博弈。所谓有作为才有地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技术与人才就是职业学校的“必杀技”,不讲技术与人才,职业学校就没有吸引力,就会被企业边缘化。因此,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尤其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发科技项目,放大职业教育的科研魅力,使校企合作能够持之以恒,让职业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据悉,占地6000平方米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模具科技研发中心正在兴建当中,未来将在科研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让企业更加青睐职业学校的学生,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大胆改革,创新职校办学机制,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评价机制,都围绕企业需求做出了大调整。而坚持将加工工厂的生产车间建在学校里面,则是华康清校长为教师下企业挂职所创造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与其将教师派出去,不如将企业请进来,既能为企业提供资源与服务,教师留在校内也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华康清校长眼光独到,加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成功将企业引入校企合作的氛围中来,更使其“乐不思蜀”。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依托职教集团进行品牌运作
绍兴县纺织业发达,布匹的生产和染整量都非常大,但成衣水平却差强人意,服装品牌更是稀少。“恨布不成衣”是众人对绍兴县纺织业的一声嗟叹。借着本次会议的东风,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与相关的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组成了绍兴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基于绍兴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之上的校企合作有了制度与协议的“双保险”。
为了真正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加强产、教、校际之间、校企之间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作为理事长单位的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与绍兴市纺织服装设计师协会、绍兴县舒美针织有限公司等一起,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教学工厂,实行‘一厂两责’;成立名师工作室;搭建技术研发中心;组建纺织品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共建服装品牌开发中心……通过这些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校企深层次的对接。”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黄伟祥表示,通过组建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既拓展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也促进了教师产学研能力的提高,更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进行品牌运作,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实现课堂教学与车间实习整体融合的基础上,做强科研实力,做大发展空间,实现了校政企多方共赢。正如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石鑫炯在对绍兴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的希冀中所提到的那样,“职教集团要树立大职教理念,加强统筹。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和推动集团发展,发挥各自在学生就业、科研开发、师资培养、创新创业、实训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为职教集团发展保驾护航,形成推动绍兴纺织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合力。”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整合出校企合作的六大版本和九种模式,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开创政企校深度合作的“北仑模式”……翻看着本次协作会准备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集》,记者不禁感慨上述模式不过是2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中的冰山一角。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做深、做精、做强,我们且行且期待!
宁波鄞州职教中心:
动漫专业试水“三业合一”
作为经常与大导演徐克合作的企业,宁波乐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影视后期制作、将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方面拥有许多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了达到该企业提供场地和优质资源,实现“学生实训室与企业工作室兼用、学生实习与企业生产一体、专业带头人与公司负责人互通、毕业证书与专业资质证书共同考取”的共赢局面,宁波鄞州职教中心在动漫专业开展了专业、就业、产业“三业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这是继首创“三联”模式(即:在办学过程中与园区连结、与行业联合、与企业联盟)、实施“三业”并进(即:优质专业对接区域产业、覆盖新兴行业、服务区域经济)之后,宁波鄞州职教中心在“校企一体化”深度融合方面的又一新尝试。
让动漫专业的学生参与电影的3D转换业务,宁波鄞州职教中心校长卢鹏程抓准了动漫影视行业的发展脉搏。“现今动漫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进入大动漫时代。我们鄞州区的动漫产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很多动漫企业都是主动找到学校要求共同合作培养动漫人才。”正是源于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宁波鄞州职教中心以动漫专业为试点,积极探索“三业合一”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
在宁波鄞州职教中心校长卢鹏程看来,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仅需要进行机制建设,更要努力突破创新,“构建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多元评价机制、对话协商机制,工学交替可以有多种形式,职教集团要重视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要加强实效,专业调整要以提升实力为最终目标。”正是基于这层认识,宁波鄞州职教中心除了在动漫专业试水“三业合一”模式之外,还将在数控专业尝试“梯度产品”模式,在轻轨专业推行“双元制”模式,在财会专业开展“流程式”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依托于专业属性的深度融合。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剧种
瓯剧,又称“温州乱弹”,是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原本唱作并重、文武兼备、在温州一带广有受众的瓯剧,却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浪潮中败下阵来,现在在温州的年轻人中,知之者甚少,好之者鲜存。为了缓解温州非遗剧种即将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在温州市政府的主导下,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温州市瓯剧团开展了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模式的校企合作。
“招生就是招工,上课就是上岗,毕业即是就业”,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陈剑锋介绍道:“温州市政府每年都会投资60万专项教育经费,用于培养30名瓯剧专业的学生,为了有利于学生就业问题,政府还着手解决瓯剧团的编制问题,这给瓯剧专业的设立与发展提供了非常优渥的条件。”政府介入,使得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温州市瓯剧团的校企合作衔接得更加紧密。校企联合招生、共同解决就业,双方的合作渗透到了瓯剧专业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专业教师全部由温州市瓯剧团的专业演员承担,从初期阶段的手把手教,到后来的带着学生上台演出,充分发挥瓯剧团的行业主体地位。”陈剑锋校长表示,学校会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平台和师训平台,致力于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瓯剧“双师”队伍。
“把学校办到企业,把教室设在车间,把技师请上讲台,把教师下到岗位。”以瓯剧专业为典型代表,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一个专业 一个企业实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强大优势,力求实现“四个转变”,打造独具魅力的企业学校。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职教
“市长,您去帮华校长的学校就是在帮我啊!您帮我其实也就等于在帮您自己啊!”这是永康市最大的一家汽车企业的老总对永康市市长说的肺腑之言,而这句话的缘起,就是因为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华康清带领自己的学生帮助企业渡过了因人手短缺而造成的生产难关。也就是因为这句话,使得该市市长一年内11次到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现场办公,更有了后来反响强烈的《一个工业市长的职业教育观》一文。
“作为职业学校,想要引起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必须要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华康清深谙校企政三者之间的微妙博弈。所谓有作为才有地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技术与人才就是职业学校的“必杀技”,不讲技术与人才,职业学校就没有吸引力,就会被企业边缘化。因此,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尤其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发科技项目,放大职业教育的科研魅力,使校企合作能够持之以恒,让职业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据悉,占地6000平方米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模具科技研发中心正在兴建当中,未来将在科研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让企业更加青睐职业学校的学生,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大胆改革,创新职校办学机制,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评价机制,都围绕企业需求做出了大调整。而坚持将加工工厂的生产车间建在学校里面,则是华康清校长为教师下企业挂职所创造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与其将教师派出去,不如将企业请进来,既能为企业提供资源与服务,教师留在校内也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华康清校长眼光独到,加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成功将企业引入校企合作的氛围中来,更使其“乐不思蜀”。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依托职教集团进行品牌运作
绍兴县纺织业发达,布匹的生产和染整量都非常大,但成衣水平却差强人意,服装品牌更是稀少。“恨布不成衣”是众人对绍兴县纺织业的一声嗟叹。借着本次会议的东风,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与相关的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组成了绍兴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基于绍兴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之上的校企合作有了制度与协议的“双保险”。
为了真正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加强产、教、校际之间、校企之间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作为理事长单位的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与绍兴市纺织服装设计师协会、绍兴县舒美针织有限公司等一起,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教学工厂,实行‘一厂两责’;成立名师工作室;搭建技术研发中心;组建纺织品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共建服装品牌开发中心……通过这些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校企深层次的对接。”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黄伟祥表示,通过组建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既拓展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也促进了教师产学研能力的提高,更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进行品牌运作,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实现课堂教学与车间实习整体融合的基础上,做强科研实力,做大发展空间,实现了校政企多方共赢。正如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石鑫炯在对绍兴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的希冀中所提到的那样,“职教集团要树立大职教理念,加强统筹。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和推动集团发展,发挥各自在学生就业、科研开发、师资培养、创新创业、实训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为职教集团发展保驾护航,形成推动绍兴纺织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合力。”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整合出校企合作的六大版本和九种模式,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开创政企校深度合作的“北仑模式”……翻看着本次协作会准备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集》,记者不禁感慨上述模式不过是2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中的冰山一角。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做深、做精、做强,我们且行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