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焦虑问题及策略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一些幼儿教师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这种焦虑不仅会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质量,还会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从教师个人能力不足、工资收入低、专业提升难等方面探究造成幼儿教师职业焦虑的原因,并从社会、幼儿园和个人三个层次提出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有效缓解职业焦虑。
  [关    键   词]  幼儿教师;职业焦虑;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194-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面临着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一些幼儿教师表现出一定的职业焦虑,这种焦虑影响着教师队伍的发展质量。此外,幼儿教师的心理焦虑问题还会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于已有的幼儿教师焦虑的研究中,学者王才康指出与常模相比,有大于15%的幼儿教师焦虑情况比较严重[1]。学者熊峰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焦虑处于中等水平[2]。盛红勇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并且焦虑水平高于大学生和企业员工[3]。崔培英用定性的方法分析造成幼儿教师焦虑情绪的原因有幼儿的安全问题、与家长沟通问题、园所管理制度和教师自身的問题,同时给出建设性对策,比如培养高素质园长、树立教师职业安全感、培养教师职业自豪感等[4]。梁江霞探析了造成幼儿教师职业焦虑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管理制度不足、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低、与家长沟通不畅以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另外也给出了缓解对策,例如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幼儿园要完善自身的教育管理体系,培养幼儿教师职业自豪感和加强家园共育等[5]。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焦虑程度处于较高水平。然而我国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不完善,幼儿教师的职业焦虑问题也没有受到社会和幼儿园的足够重视。基于此,探究幼儿教师职业焦虑的主要表现、形成原因和缓解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教师职业焦虑的原因分析
   (一)知识储备少,专业水平不足
   俗话说:“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则要有一桶水。”然而有些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不足,知识储备量不够,许多教学实践经验都是靠自己多年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他们并不会灵活运用,例如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较好的结合,教学时只能照本宣讲,以至于无法真正走进幼儿的心里。
   (二)工作要求严,家长期望高
   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弹、唱、跳、画、编等基本技能,又要有责任心、有耐心、善于与幼儿家长沟通等较高的综合素质。此外,随着幼儿家长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幼儿教师的外在形象和专业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当内部自身水平有限与外部压力的不断施加发生交互作用时,会让他们倍感焦虑。
   (三)角色扮演多重化带来的压力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被要求学会“随机应变”,扮演多种角色。既要扮演好幼儿成长的启蒙者,又要扮演好幼儿发展的支持者,还要扮演好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此外还要扮演好母亲、女儿和妻子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幼儿教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
   (四)工资收入低,生活压力大
   一方面目前幼儿教师的整体师资能力不足,高学历和高水平的优秀教师较少,一些幼儿教师学历不高,工作经验不足,显然,这些教师的薪资水平不会太高。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幼儿教师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当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无法得到保证时,又何谈为教育事业献计献策。
   (五)班级竞争多,职称评定难
   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是比较繁杂的,除了这些工作以外还要进行各种班级或年级之间的评比竞争,这让一些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另外,许多园所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职业晋升机制,评判标准无依据,园内也缺少自主的发展空间,这会挫伤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会影响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六)幼儿园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不足
   幼儿园的物质保障体现在物质环境中,物质保障包括幼儿园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杂志等,幼儿园的精神支持包括营造宽松舒适的心理氛围、创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等,这些有助于教师心理观念的转变,但目前很多幼儿园对这项工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二、缓解幼儿教师职业焦虑的策略
   (一)社会角度
   1.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是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应当受到社会的支持与认可,但实际上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整个社会职业结构体系中处于偏低的位置。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在改善和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力度的支持,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
   2.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
   虽然近年来教师的工资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通过多方面了解发现,一些幼儿教师对目前的工资待遇并不满意,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在社会中仍处于中低层水平,增加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也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及教育部门应着力平衡经费投入,给予学前教育更多财政支持,才能使得幼儿教师在其岗位上尽心尽力。    3.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幼儿教师的工作烦琐又复杂,他们在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压力,处于弱势地位。然而,我国关于幼儿教师权益的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幼儿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强。因此政府应重视构建幼儿园教师的管理标准,改善幼儿园聘任制度,规范幼儿教师管理体系,确保每位教师受到公平对待,让幼儿教师获得实质性的合法保障。
   4.增加社会的正面宣传
   要从社会各个层面加强对幼儿教师的正面宣传,努力加大社会公共舆论和新闻媒体的支持与帮助,消除人们将幼儿教师视为“保姆”的错误观念。社会成员应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予其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幼儿园角度
   1.提供有针对性的职后培训
   一些幼儿园通常都是安排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经验的传授。但对于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不能只将焦点放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上,还要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帮助。所以,幼儿园有必要制订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职后培训计划,让幼儿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减少各类心理问题。
   2.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当挖掘每位幼儿教师身上的优点,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估要客观、科学,从多方面进行评定和鉴定,不能仅凭一个方面就否定教师能力,要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建立科学的工作考核和评估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剖析和检查自己,从而不断进行反思和学习,促使其教學能力不断提升。
   3.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氛围
   园长作为幼儿园内部最高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要经常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每位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情况,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让教师深刻感到幼儿园领导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另外,幼儿园可以创建合作共享的教师文化,从而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共同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丰富业余活动,让教师之间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增强团队凝聚力。
   4.积极开设心理健康专题活动
   幼儿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例如心理训练、专题讲座等,多途径普及心理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学会如何疏导焦虑情绪,排解压力,学会情绪管理,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园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点,定期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和干预,建立教师心理档案,提高对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视,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健康。
   (三)自身角度
   1.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积极参加进修活动,掌握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要注意善于自我反思,不断积累教育经验,弥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不足,减少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2.建立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平时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教师要学会正视挫折并看到这一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性。此外,教师要学会积极调控与管理自己的情绪,建立职业自豪感,提高职业幸福感,以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工作中体会乐趣和满足,从而减少焦虑情绪。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幼儿教师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与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应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其次要建立民主的师幼关系,善于发现幼儿的潜能,尊重并关心幼儿。另外还要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要加强交流和沟通,互相理解,增进友谊。正确处理和幼儿家长的关系,积极交流,让家长对教师有足够的信任和理解。
   4.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身体状况不佳也容易引发各种负面情绪,因此,在工作之余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为自己减压。在生活中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劳逸结合适度放松,保持充足的睡眠,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才有利于减少焦虑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职业焦虑,但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要正视自己所面对的职业焦虑,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和思考,最大限度缓解这些焦虑,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做到尽心尽责,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王才康,杨宁.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水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4):58-59.
   [2]熊峰.幼儿教师焦虑心理与胜任力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盛红勇,唐松林,匡令芝.幼儿教师状态焦虑和心理求助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19-24.
   [4]崔培英.探析造成幼儿教师焦虑情绪的原因及对策[J].才智,2012(35):69-70.
   [5]梁江霞.幼儿教师职业焦虑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97.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需求下,在五年一贯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个性化记事本”教学实践项目。选取教学实践项目模块,设计出一个完整、可操作的项目教学方案,方案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与处理、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及课后反思等方面,重点突出了项目实施过程及“问题链”设置,实现了任务到问题的转化。  [关 键 词] 教学实践
[摘 要]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联合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教学模式在风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共67人,按照参加培训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8),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教学,观察组采用PBL联合PDCA循环模
[摘 要] 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的一门核心必修公共通识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计算机是其他专业课程深入学习的基础,中职院校几乎所有的专业教学都需要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尤其是使用Excel数据处理功能。Excel数据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其他专业教学过程中数据处理、图标制作的工作效率,增强数据分析运算的精确性,故此,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与计算机教师相互配合,实现Exce
[摘 要] 中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而数学是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它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应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促进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教学;专业教学;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活动中,在传授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首先分析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