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说,毕业三年是一个分水岭。但是和地理板块变迁的道理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分水岭是一夜之间隆起形成的。毕业之后的第一年,脱胎换骨的事情就已经悄然发生。
毕业第一年,有的人过得充实快乐,有的人过得盲目愁苦,还有的人过得无所事事。社会的千姿百态,在毕业一年之内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毕业第一年这个巧妙的时间段,还和大学期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怎样的一个时间?不同人经历着怎样的成长?也许,下面六个人的经历之中就有着你的影子或者你将来会遇到的事情。一同分享,精心汲取,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过程。
档案类型:真心实意型
档案管理者:李亮
工作时间:14个月零12天
工作种类:麻醉师
工作地点:上海
工作一年多,问我的感受,第一个就是不那么冲动爱生气了。我的外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个麻醉师,高高瘦瘦,短头发,病人都不愿意让我上手术台为他们麻醉。他们说:“怎么让个小孩来麻醉啊!”还有人问:“还在读书吧?”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挺受侮辱的,难道他们不相信我的技术?后来也就习惯了,只是笑一笑,把该做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完美。
其实这只是表面的改变,内心里面变化也挺大的。我知道很多人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念头,可我不是,也不能。似乎学医的人很少有改行的,除非被吊销了行医资格。另外,医学本身就是非常技术化的专业,因人而异,我就特别喜欢做技术的感觉。每次从手术室里出来,我都要花好长时间才能让自己从工作的兴奋中平静下来。我真的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
我曾经想过跳槽,到其他规模更大一些的医院去。但是学医的就业困难,已经是一个公开的事情,何况在上海这种人才济济的地方。我最初安慰自己:只要业务做精了,在哪里都一样。后来才发现,真的是这样。业务是在毕业之后这一年里,我觉得最应该狠下功夫吃点苦搞上去的东西。
当时在大学里面,觉得工作是一件概念非常模糊的事情,可是一转眼工作就已经一年多了。从学校到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历低潮。毕竟工作的条件和薪水的高低,以及工作内容的强度、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让人觉得和最开始在学校里面想的不一样。这是必须经过也必须战胜的心理阶段。走过这个阶段之后,估计很长时间里都要对自己进行小小的自责:“当初在学校怎么不好好学习,多学一点东西呢!”还是那句语重心长的老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专业是立命之本,不要因为不喜欢,就拒绝学习。问问自己,毕业之后,没有专业,你怎么活?!
档案点评
李亮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很好的自省主义者,能够随时改变自己的想法,自律和提高。据北京学生项目组数据调查统计表明,在毕业的大学生中,两年之内没有跳槽的比率超过 62%。我们可以将之视为真心实意的工作者。对于有这样想法的人来说,或者可以这样定位“短期内不打算跳槽或者考研,以就业为纯粹目标”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有人会开玩笑地说:“课本上的知识都老掉牙了!”但是当你工作之后就会发现,老掉牙的知识才是万金油,没了它,你的职场生涯将是一路坎坷。
档案类型:准备出国型
档案管理者:官亮
工作时间:11个月零24天
工作种类:管理
工作地点:北京
有几个人不向往出国?而在北京,有几个人不打算出国?特别是大学时主修工商管理专业的我。我觉得我们应该冷静地承认:国外的管理技术的确要比国内好!虽然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甲对乙说,你是 MBA吧?乙生气了:你骂人呢吧!你才是MBA呢!你们全家都是MBA!但是我的一位师姐告诉我:要想成为各大公司争相聘请的人才,必须出国。
大学毕业时,我并不想工作,而打算一门心思地准备出国,比如参加雅思考试,联系国外的学校。家人问我,是不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出国?我的回答很肯定:是!家人的建议是:既然有了决心,不妨一边工作一边申请offer。同时我也注意到很多国外大学,比如常春藤盟校,基本上都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因此我就在这家中日合资的公司从最基层的管理事务做起。
工作之前,把一切设想得很好,觉得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加上我大学时候的专业课成绩都不错,想当然地以为工作起来会如鱼得水。真正扎到工作中之后,才发现一切并不是这个样子。首先,工作中那些看起来很大块的时间被琐碎的事情一点点地分割掉了。想学习只能下班之后回到家里,而这个时候整个人已经精疲力竭,打起精神来背单词,有一种在地狱里仰望天堂的残酷感觉。其次,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间有着八竿子打不到的尴尬。你永远别想着用书本上的知识得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必须动脑筋来解决问题。
因此,从 7月份毕业一直到10月份,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的出国进程基本上没有任何进展。当时我很着急,人迅速的消瘦,觉得都快崩溃了。但是走到了这一步,绝对不可能后退,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吃苦和坚持。我当时申请的学校在澳大利亚,而澳大利亚的好处是递签。也就是说,我可以把自己准备好的资料直接送到大使馆,然后回家等待就可以了。
非常幸运的是,我的递签结果很快也很顺利地下来了,并且是一次通过,我赶上了澳大利亚第三个学期的开学。我觉得应该给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们的建议是:早下决心早准备。决定出国的念头在大学毕业的最后一年就要有,英语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在大学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之后的压力。工作不可以马虎,因为你在学习经验,所以不能因为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要离开而马马虎虎。
档案点评
官亮的行为属于相当理智的做法。很多大学生选择出国的同时,放弃了工作的机会。这并不是不好,而是有了点孤注一掷的味道。实际上出国和工作并不是一对激化的矛盾。只要我们精心安排一下,就能够互不耽误。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既然想出国,专业知识一定要学好,这可是出国的一块敲门砖,你不会以为签证官只看你的英语成绩吧?如果有时间,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实践性工作,取得社会接触的实质性经验,这样才能让你到了异国他乡,不至于一切从头再来。
档案类型:为了考研型
档案管理者:董蔚微
工作时间:11个月零9天
工作种类:机械助理工程师
工作地点:沈阳
学机械的女生给别人什么样的印象呢?是不是大大咧咧、风风火火得如同女战士?这样的想法真让人泄气!因为在就业的时候,机械专业的女生非常吃亏,工作单位似乎更喜欢要男生。而真正到了工作中,也的确遇到了让我们女生非常难以胜任的情况。
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效益很好,属于科研设计于加工集中于一体的形式。单位男职员的人数远远多于女职员。有的时候设计任务非常重,需要我们去加工厂跟加工,遇到问题现场解决。这个时候就让我觉得很吃力:工厂基本上都是男工人,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另外,我一个女孩子跟这群靠着有色笑话提神的工人在一起加班,觉得很不舒服。我想到了考研。
当初找这个工作我也是考虑到继续学习这个因素,可能是因为读书的时候总觉得为什么男生能做的工作我们女生就做不好!这其实是一种看起来很要强却完全忽略了自身优势的一种想法。女生和男生是有区别的,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因此我们不能忽略自身的劣势和优势。工作这么久之后,我觉得女生可以搞技术,但是最好不要老是跟加工,体力上的确吃不消。这大概也是我决定考研的原因之一。
考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在工作中特别深刻地感受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找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大本毕业,带着计算机三级和英语六级证书,可以应付上三五年。工作之后才发现这是不够的。继续学习的感觉非常迫切。我知道很多人找工作是一个缓兵之计,为了让自己暂时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然后不安心工作,把时间和精力主要都放在考研上面。我不知道这样做好不好。单位里面不乏这样的毕业生,直观地看上去,他们生活都很不快乐。
读研是很多毕业生的梦想,实现起来有早有晚罢了。我现在开始准备考研,很苦,但是心里很满足。我觉得这是和那些当初抱着考研目的而工作盲目的人比起来最大的区别:我的动力更充足,做起事情来更勇敢。
档案点评
董蔚微不是一个很典型的“参加工作只是为了考研”的人,她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如果把目光单纯集中在考研上,工作起来一定不快乐,而且三心二意做不好工作,这样会给单位的同事以及领导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董蔚微的不同在于,她的动力有一部分来自于工作,于是一切看起来非常圆满。
董蔚微的经历也提醒我们注意几点:第一,不要以找工作作为考研的缓兵之计。第二,找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性别因素,注意工作环境和强度。第三,在校读书期间,注意自己的性别优势,发展和学习适合自己性别的爱好,而不要和别人一样仅仅是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
档案类型:尝试方向型
档案管理者:王羞
工作时间:13个月零22天
工作种类:日资公司总经理助理
工作地点:广州
大学中最没有专业性的专业有两个:英语和中文。我主修后者。中文专业课程并不沉重,这大概也意味着毕业之后的生活满是坎坷。回头看看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已经换了两份工作了。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是第三份。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家里人都跟着我发愁,中文这个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啊!有人劝我去做秘书,我觉得有点委屈: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做秘书?!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的工作差不多是我们班最后一个敲定的:去一家广告公司作文案。可是这份工作并不适合我。我真难以忍受把一篇文字材料修改了无数遍,还要满面笑容地听着客户——那个也许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大老粗的挑剔。所以连试用期都没有结束,我就辞职了。
接下来我的职场生涯空白了一个月,朋友介绍我到一家时尚杂志做编辑。其实我曾经设想过做编辑,不过那也是去出版社,而不是在这样一家小小的时尚杂志。不过本来就反对我辞职的家人要求我立刻就去上班,我想想也没什么不好的,就同意了。编辑工作内容很繁琐,除了编辑文字资料,还要自己去寻找配图和照片,联系模特拍照也是经常的事情。对我来说最困难的就是拉广告。大概是因为杂志实在太小的缘故,因此我们这些可怜的编辑也要见缝插针地去联系肯投资的广告客户。做了大约半年,我腻了,整个人的状态也很不好,终于辞职了。
辞职两次之后,我有点慌了。因为工作时间这么短就频繁跳槽,对于自己的职场生涯来说并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以后自己再找工作,对方看到我的简历之后,一定会问为什么频繁跳槽,而我是很难应对的。因此我决定下一份工作,我一定要安心地做。
能够进入这家日资公司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有很多人竞争,我想自己取胜于年轻、样子可人,加上毕业的学校不错,第二外语是日语。现在的工作是给“鬼子”干活,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回到家里只想着休息,哪里还有心思考虑跳槽。工作累,薪水也就高,因此我也挺满意的。
我有着自己的小计划。知道中文系毕业生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吗?那就是当作家,写自己的书。我打算走着瞧,如果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对商界感了兴趣就深造,如果不能感兴趣就当作积累素材,写一部关于商业的小说。因此,我每天都坚持记日记,不过是在网上。
档案点评
王羞是一个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女孩。很多大学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念头投入社会。特别是一些所修专业概念模糊的同学。他们有他们的苦衷,但是也说明他们在校期间自我督促程度不够。由于专业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如果不想继续深造,就应该在大学期间为自己打算好。如果想当编辑,不妨多写点东西发表,为自己增加资历;如果想做一名秘书,那么就一定要学习一些相关的业务知识。
就业之后,很多人都有着一段低潮期。不要急着跳槽。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想法是很偏激的。没有过不去的难关,要学会坚持,甚至带有一点“苦中作乐”的感觉也不错!
档案类型:安于生活型
档案管理者:胡晓玲
工作时间:15个月零1天
工作种类:幼儿教师
工作地点:武汉
教育专业毕业的我和很多同龄人比较,想法实在太消极了,作为一个女孩子,我愿意生活得平淡却平稳,简单却温馨。我想过继续读书,但是和今后的生活比较起来,我更愿意工作,就好比找到我目前的这份工作——在一家很正规的亲子园当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开心、纯粹而且干净。
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想法,但事实上之所以如此满意并安于现状,因为我结婚了。每个人都要结婚啊!而且我们大学时候一个宿舍的女孩子6个人,已经有5个人领了结婚证,剩下的那一个办理了移民,据说是嫁给老外了。大学毕业之后就结婚,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应该说这也是校园爱情瓜熟蒂落的表现。
说得更直白一些,当时毕业的时候,我就准备结婚。我先生比我大3岁,是一家公司的副总。因此我在毕业的这一年里,心境的变化是最大的。除了因为每天都跟孩子们在一起之外,婚姻让我感受到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像个小孩子一样被包容。“面对社会”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这个概念在自己有了小家庭之后,变得异常清晰。
为了婚姻而就业,不知道是否也算就业心态的一种,但是因为结婚,让我长大了很多。我不再冲动地面对工作上的问题,而且和同事们的关系变得非常好。在她们的眼里,我不是一个小女孩了,而是和她们平起平坐的社会人。这让我骄傲。
档案点评
很多人关注大学生在校婚姻这件事,实际上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就领取了结婚证,特别是女生。在步入社会的第一年里,同时扛起工作和婚姻两重压力,不见得是明智,但是也不见得不明智。
有些女生,工作就是为了婚姻。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否定一个人的自主想法。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工作不是一件嫁妆,谨慎地选择自己今后安身立命的资本,非常重要。
档案类型:漫无目的型
档案管理者:周聪
工作时间:10个月零23天
工作种类:网络维护工程师
工作地点:天津
大学留给我什么?最值钱的不过就是这本印着大学名字的学位证。这个小本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让我找到如此清闲的一份工作,拿我同学的话来说,我现在就在养老。
我是学习计算机的,进入“中国网通”,成为网络维护工程师。听这个名字挺神圣吧!每天就是抽点时间,检查一下网络运营是否正常。其实作为中国网通这么大的企业,它的网络设计是非常出色的,安全系数很高,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因此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在打游戏、看看电脑方面的杂志,或者在网上看小说,甚至由于实在太闲,我可以开开小差,溜回家里休息一下午。当然,我的薪水并不高,但是也不低。虽然这让我没有失落感,但也绝对没有成就感。
时间过得特别快,我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刚刚毕业的样子。其实仔细一反思,我简直都有所退步了。那天,一个同样维护网络的女孩问了我一个挺基本的术语缩写,我半天都反应不出来。丢人倒是小事,我觉得自己已经僵化得仿佛木乃伊了。
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多了,我不再那么慌乱,反正也答不上来,不如好好看看书,不管是为了将来续签合同,还是为了自己能力有所巩固,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没事的时候,我会回忆一下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最搞笑的是找这份工作。当时同寝室的一个哥们找到了工作,中国网通又打电话来让他去面试。他就对我说,“我们宿舍就你还没有找到工作,要不然你替我去看看吧。”结果这一看,就误打误撞得找了这么一个还算不错的工作。最起码,我家里人都特别满意。
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想法就跟老年人没什么区别:图个安稳,也不打算赚什么大钱。那天翻课本,看到单片机专业课本上还写着自己梦想:毕业三年之后开自己的电脑公司。现在看看,没有指望,我也无动于衷了。
档案点评
有多少人和周聪一样,我们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是一定有人和周聪类似:非常满足于现状,而前提条件就是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目标。毕业一年,就失去了青春当具有的志向,有一句古诗,“少年心事当拿云”。可是周聪们的心事和志向却有如云朵,一阵风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仅仅是工作的原因造成的。在大学期间就习惯于无所事事,每天觉得逃课是一种快乐,过着所谓“边缘人”的生活,开口就是“郁闷”,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需要改变,因为社会不会为他们所改变。
如果你不想在毕业之后这一年就拥有了退化的心态,请在大学校园里面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事情,包括快乐,同样也包括郁闷。
开始,我们以为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会因为各个学校的氛围不同加上地理区域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经历。在走过很多城市之后,我们发现原来自己有点多虑。实际上整个中国校园文化和毕业形式趋于大同,这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坏事。至少北方大学的毕业生来到南方一样可以活得很好,反之亦然。
采访这么多人之后,我们想到一句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毕业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与在这之前你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密不可分。谁说“脱胎换骨”一定是个褒义词?也许脱下来的胎换过之后的骨,可能并不那么称心如意。就看你如何做了。
专家观点
从青涩到成熟总会经历重重磨难
职业与人生类似,潮起潮落,更迭不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们,一开始都在同一起跑线,过了一段时间,有人落后了,有人超前了。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在最开始的“蜕变期”中,有人很快找到了方向,而有人却摸索半天,反而陷入越来越复杂的怪圈。
在这当中,名校毕业生的困境愈发突出。诚然,名校毕业不仅意味着有了高学历,受过一流教育,也意味着在学术方面的竞争潜力。这两点都使得名校毕业生离好工作更进一步,但这些条件在职场中还远没有构成“好工作”的必然条件。要找到好工作,无疑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素质,并且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我们看看职场新人需要规避哪些误区。
轻率跳槽,不重视第一份工作
初入职场,人生选择往往是被动的。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大多数人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接受第一份自己选择的工作。当我们四处投递个人简历,接受无数次面试,被一次又一次拒绝时,信心和耐心会逐渐丧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一旦有一份工作摆在自己面前,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它。
职业顾问认为,每个人可能需要经过多次的选择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负责任、随性而为的借口。人生与实验室的实验不同,是不可逆转的,而每一次选择对未来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初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应谨慎选择,慎重对待。如果在第一份选择已经错误的情况下,草率跳槽,只会陷入不断的“跳槽——选择——再跳槽——再选择”的怪圈,最终迷失自己的方向。
考研,能改变现在的状态
从一个角度说学历是一块闪着金光的敲门砖,也许是它过于耀眼,职场新人们被晃花了眼睛,以为只要有它防身,高薪高职位就会自动掉下来。
随便翻翻招聘广告,无不写着需要相关工作经验。这说明企业用人是看重员工的职业素质,以及他的操作能力,而不是他有多少证书,是硕士还是博士。职场新人在遇到职业挫折时,往往缺少相应的应变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很多人因为做不了自己喜欢的职业,而去选择考相关的证书或者学历来逃避现实,延长就业的时间。
职业顾问认为,职场充电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课程,它是为了增加你的职业含金量,而不仅仅是为了拿一纸文凭,所以切忌草率了事。做出读研规划时,先问一下自己“我到底需要什么”,充分了解自己,才能踏上合适自己的路。
职场新人从青涩到成熟,会经历重重磨难,深思熟虑,而不率性而为,多问问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做出最合适的决定并争取机会,你的未来就不会是梦。
毕业第一年,有的人过得充实快乐,有的人过得盲目愁苦,还有的人过得无所事事。社会的千姿百态,在毕业一年之内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毕业第一年这个巧妙的时间段,还和大学期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怎样的一个时间?不同人经历着怎样的成长?也许,下面六个人的经历之中就有着你的影子或者你将来会遇到的事情。一同分享,精心汲取,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过程。
档案类型:真心实意型
档案管理者:李亮
工作时间:14个月零12天
工作种类:麻醉师
工作地点:上海
工作一年多,问我的感受,第一个就是不那么冲动爱生气了。我的外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个麻醉师,高高瘦瘦,短头发,病人都不愿意让我上手术台为他们麻醉。他们说:“怎么让个小孩来麻醉啊!”还有人问:“还在读书吧?”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挺受侮辱的,难道他们不相信我的技术?后来也就习惯了,只是笑一笑,把该做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完美。
其实这只是表面的改变,内心里面变化也挺大的。我知道很多人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念头,可我不是,也不能。似乎学医的人很少有改行的,除非被吊销了行医资格。另外,医学本身就是非常技术化的专业,因人而异,我就特别喜欢做技术的感觉。每次从手术室里出来,我都要花好长时间才能让自己从工作的兴奋中平静下来。我真的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
我曾经想过跳槽,到其他规模更大一些的医院去。但是学医的就业困难,已经是一个公开的事情,何况在上海这种人才济济的地方。我最初安慰自己:只要业务做精了,在哪里都一样。后来才发现,真的是这样。业务是在毕业之后这一年里,我觉得最应该狠下功夫吃点苦搞上去的东西。
当时在大学里面,觉得工作是一件概念非常模糊的事情,可是一转眼工作就已经一年多了。从学校到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历低潮。毕竟工作的条件和薪水的高低,以及工作内容的强度、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让人觉得和最开始在学校里面想的不一样。这是必须经过也必须战胜的心理阶段。走过这个阶段之后,估计很长时间里都要对自己进行小小的自责:“当初在学校怎么不好好学习,多学一点东西呢!”还是那句语重心长的老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专业是立命之本,不要因为不喜欢,就拒绝学习。问问自己,毕业之后,没有专业,你怎么活?!
档案点评
李亮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很好的自省主义者,能够随时改变自己的想法,自律和提高。据北京学生项目组数据调查统计表明,在毕业的大学生中,两年之内没有跳槽的比率超过 62%。我们可以将之视为真心实意的工作者。对于有这样想法的人来说,或者可以这样定位“短期内不打算跳槽或者考研,以就业为纯粹目标”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有人会开玩笑地说:“课本上的知识都老掉牙了!”但是当你工作之后就会发现,老掉牙的知识才是万金油,没了它,你的职场生涯将是一路坎坷。
档案类型:准备出国型
档案管理者:官亮
工作时间:11个月零24天
工作种类:管理
工作地点:北京
有几个人不向往出国?而在北京,有几个人不打算出国?特别是大学时主修工商管理专业的我。我觉得我们应该冷静地承认:国外的管理技术的确要比国内好!虽然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甲对乙说,你是 MBA吧?乙生气了:你骂人呢吧!你才是MBA呢!你们全家都是MBA!但是我的一位师姐告诉我:要想成为各大公司争相聘请的人才,必须出国。
大学毕业时,我并不想工作,而打算一门心思地准备出国,比如参加雅思考试,联系国外的学校。家人问我,是不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出国?我的回答很肯定:是!家人的建议是:既然有了决心,不妨一边工作一边申请offer。同时我也注意到很多国外大学,比如常春藤盟校,基本上都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因此我就在这家中日合资的公司从最基层的管理事务做起。
工作之前,把一切设想得很好,觉得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加上我大学时候的专业课成绩都不错,想当然地以为工作起来会如鱼得水。真正扎到工作中之后,才发现一切并不是这个样子。首先,工作中那些看起来很大块的时间被琐碎的事情一点点地分割掉了。想学习只能下班之后回到家里,而这个时候整个人已经精疲力竭,打起精神来背单词,有一种在地狱里仰望天堂的残酷感觉。其次,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间有着八竿子打不到的尴尬。你永远别想着用书本上的知识得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必须动脑筋来解决问题。
因此,从 7月份毕业一直到10月份,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的出国进程基本上没有任何进展。当时我很着急,人迅速的消瘦,觉得都快崩溃了。但是走到了这一步,绝对不可能后退,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吃苦和坚持。我当时申请的学校在澳大利亚,而澳大利亚的好处是递签。也就是说,我可以把自己准备好的资料直接送到大使馆,然后回家等待就可以了。
非常幸运的是,我的递签结果很快也很顺利地下来了,并且是一次通过,我赶上了澳大利亚第三个学期的开学。我觉得应该给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们的建议是:早下决心早准备。决定出国的念头在大学毕业的最后一年就要有,英语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在大学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之后的压力。工作不可以马虎,因为你在学习经验,所以不能因为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要离开而马马虎虎。
档案点评
官亮的行为属于相当理智的做法。很多大学生选择出国的同时,放弃了工作的机会。这并不是不好,而是有了点孤注一掷的味道。实际上出国和工作并不是一对激化的矛盾。只要我们精心安排一下,就能够互不耽误。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既然想出国,专业知识一定要学好,这可是出国的一块敲门砖,你不会以为签证官只看你的英语成绩吧?如果有时间,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实践性工作,取得社会接触的实质性经验,这样才能让你到了异国他乡,不至于一切从头再来。
档案类型:为了考研型
档案管理者:董蔚微
工作时间:11个月零9天
工作种类:机械助理工程师
工作地点:沈阳
学机械的女生给别人什么样的印象呢?是不是大大咧咧、风风火火得如同女战士?这样的想法真让人泄气!因为在就业的时候,机械专业的女生非常吃亏,工作单位似乎更喜欢要男生。而真正到了工作中,也的确遇到了让我们女生非常难以胜任的情况。
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效益很好,属于科研设计于加工集中于一体的形式。单位男职员的人数远远多于女职员。有的时候设计任务非常重,需要我们去加工厂跟加工,遇到问题现场解决。这个时候就让我觉得很吃力:工厂基本上都是男工人,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另外,我一个女孩子跟这群靠着有色笑话提神的工人在一起加班,觉得很不舒服。我想到了考研。
当初找这个工作我也是考虑到继续学习这个因素,可能是因为读书的时候总觉得为什么男生能做的工作我们女生就做不好!这其实是一种看起来很要强却完全忽略了自身优势的一种想法。女生和男生是有区别的,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因此我们不能忽略自身的劣势和优势。工作这么久之后,我觉得女生可以搞技术,但是最好不要老是跟加工,体力上的确吃不消。这大概也是我决定考研的原因之一。
考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在工作中特别深刻地感受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找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大本毕业,带着计算机三级和英语六级证书,可以应付上三五年。工作之后才发现这是不够的。继续学习的感觉非常迫切。我知道很多人找工作是一个缓兵之计,为了让自己暂时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然后不安心工作,把时间和精力主要都放在考研上面。我不知道这样做好不好。单位里面不乏这样的毕业生,直观地看上去,他们生活都很不快乐。
读研是很多毕业生的梦想,实现起来有早有晚罢了。我现在开始准备考研,很苦,但是心里很满足。我觉得这是和那些当初抱着考研目的而工作盲目的人比起来最大的区别:我的动力更充足,做起事情来更勇敢。
档案点评
董蔚微不是一个很典型的“参加工作只是为了考研”的人,她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如果把目光单纯集中在考研上,工作起来一定不快乐,而且三心二意做不好工作,这样会给单位的同事以及领导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董蔚微的不同在于,她的动力有一部分来自于工作,于是一切看起来非常圆满。
董蔚微的经历也提醒我们注意几点:第一,不要以找工作作为考研的缓兵之计。第二,找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性别因素,注意工作环境和强度。第三,在校读书期间,注意自己的性别优势,发展和学习适合自己性别的爱好,而不要和别人一样仅仅是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
档案类型:尝试方向型
档案管理者:王羞
工作时间:13个月零22天
工作种类:日资公司总经理助理
工作地点:广州
大学中最没有专业性的专业有两个:英语和中文。我主修后者。中文专业课程并不沉重,这大概也意味着毕业之后的生活满是坎坷。回头看看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已经换了两份工作了。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是第三份。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家里人都跟着我发愁,中文这个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啊!有人劝我去做秘书,我觉得有点委屈: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做秘书?!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的工作差不多是我们班最后一个敲定的:去一家广告公司作文案。可是这份工作并不适合我。我真难以忍受把一篇文字材料修改了无数遍,还要满面笑容地听着客户——那个也许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大老粗的挑剔。所以连试用期都没有结束,我就辞职了。
接下来我的职场生涯空白了一个月,朋友介绍我到一家时尚杂志做编辑。其实我曾经设想过做编辑,不过那也是去出版社,而不是在这样一家小小的时尚杂志。不过本来就反对我辞职的家人要求我立刻就去上班,我想想也没什么不好的,就同意了。编辑工作内容很繁琐,除了编辑文字资料,还要自己去寻找配图和照片,联系模特拍照也是经常的事情。对我来说最困难的就是拉广告。大概是因为杂志实在太小的缘故,因此我们这些可怜的编辑也要见缝插针地去联系肯投资的广告客户。做了大约半年,我腻了,整个人的状态也很不好,终于辞职了。
辞职两次之后,我有点慌了。因为工作时间这么短就频繁跳槽,对于自己的职场生涯来说并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以后自己再找工作,对方看到我的简历之后,一定会问为什么频繁跳槽,而我是很难应对的。因此我决定下一份工作,我一定要安心地做。
能够进入这家日资公司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有很多人竞争,我想自己取胜于年轻、样子可人,加上毕业的学校不错,第二外语是日语。现在的工作是给“鬼子”干活,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回到家里只想着休息,哪里还有心思考虑跳槽。工作累,薪水也就高,因此我也挺满意的。
我有着自己的小计划。知道中文系毕业生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吗?那就是当作家,写自己的书。我打算走着瞧,如果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对商界感了兴趣就深造,如果不能感兴趣就当作积累素材,写一部关于商业的小说。因此,我每天都坚持记日记,不过是在网上。
档案点评
王羞是一个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女孩。很多大学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念头投入社会。特别是一些所修专业概念模糊的同学。他们有他们的苦衷,但是也说明他们在校期间自我督促程度不够。由于专业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如果不想继续深造,就应该在大学期间为自己打算好。如果想当编辑,不妨多写点东西发表,为自己增加资历;如果想做一名秘书,那么就一定要学习一些相关的业务知识。
就业之后,很多人都有着一段低潮期。不要急着跳槽。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想法是很偏激的。没有过不去的难关,要学会坚持,甚至带有一点“苦中作乐”的感觉也不错!
档案类型:安于生活型
档案管理者:胡晓玲
工作时间:15个月零1天
工作种类:幼儿教师
工作地点:武汉
教育专业毕业的我和很多同龄人比较,想法实在太消极了,作为一个女孩子,我愿意生活得平淡却平稳,简单却温馨。我想过继续读书,但是和今后的生活比较起来,我更愿意工作,就好比找到我目前的这份工作——在一家很正规的亲子园当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开心、纯粹而且干净。
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想法,但事实上之所以如此满意并安于现状,因为我结婚了。每个人都要结婚啊!而且我们大学时候一个宿舍的女孩子6个人,已经有5个人领了结婚证,剩下的那一个办理了移民,据说是嫁给老外了。大学毕业之后就结婚,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应该说这也是校园爱情瓜熟蒂落的表现。
说得更直白一些,当时毕业的时候,我就准备结婚。我先生比我大3岁,是一家公司的副总。因此我在毕业的这一年里,心境的变化是最大的。除了因为每天都跟孩子们在一起之外,婚姻让我感受到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像个小孩子一样被包容。“面对社会”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这个概念在自己有了小家庭之后,变得异常清晰。
为了婚姻而就业,不知道是否也算就业心态的一种,但是因为结婚,让我长大了很多。我不再冲动地面对工作上的问题,而且和同事们的关系变得非常好。在她们的眼里,我不是一个小女孩了,而是和她们平起平坐的社会人。这让我骄傲。
档案点评
很多人关注大学生在校婚姻这件事,实际上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就领取了结婚证,特别是女生。在步入社会的第一年里,同时扛起工作和婚姻两重压力,不见得是明智,但是也不见得不明智。
有些女生,工作就是为了婚姻。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否定一个人的自主想法。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工作不是一件嫁妆,谨慎地选择自己今后安身立命的资本,非常重要。
档案类型:漫无目的型
档案管理者:周聪
工作时间:10个月零23天
工作种类:网络维护工程师
工作地点:天津
大学留给我什么?最值钱的不过就是这本印着大学名字的学位证。这个小本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让我找到如此清闲的一份工作,拿我同学的话来说,我现在就在养老。
我是学习计算机的,进入“中国网通”,成为网络维护工程师。听这个名字挺神圣吧!每天就是抽点时间,检查一下网络运营是否正常。其实作为中国网通这么大的企业,它的网络设计是非常出色的,安全系数很高,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因此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在打游戏、看看电脑方面的杂志,或者在网上看小说,甚至由于实在太闲,我可以开开小差,溜回家里休息一下午。当然,我的薪水并不高,但是也不低。虽然这让我没有失落感,但也绝对没有成就感。
时间过得特别快,我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刚刚毕业的样子。其实仔细一反思,我简直都有所退步了。那天,一个同样维护网络的女孩问了我一个挺基本的术语缩写,我半天都反应不出来。丢人倒是小事,我觉得自己已经僵化得仿佛木乃伊了。
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多了,我不再那么慌乱,反正也答不上来,不如好好看看书,不管是为了将来续签合同,还是为了自己能力有所巩固,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没事的时候,我会回忆一下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最搞笑的是找这份工作。当时同寝室的一个哥们找到了工作,中国网通又打电话来让他去面试。他就对我说,“我们宿舍就你还没有找到工作,要不然你替我去看看吧。”结果这一看,就误打误撞得找了这么一个还算不错的工作。最起码,我家里人都特别满意。
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想法就跟老年人没什么区别:图个安稳,也不打算赚什么大钱。那天翻课本,看到单片机专业课本上还写着自己梦想:毕业三年之后开自己的电脑公司。现在看看,没有指望,我也无动于衷了。
档案点评
有多少人和周聪一样,我们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是一定有人和周聪类似:非常满足于现状,而前提条件就是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目标。毕业一年,就失去了青春当具有的志向,有一句古诗,“少年心事当拿云”。可是周聪们的心事和志向却有如云朵,一阵风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仅仅是工作的原因造成的。在大学期间就习惯于无所事事,每天觉得逃课是一种快乐,过着所谓“边缘人”的生活,开口就是“郁闷”,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需要改变,因为社会不会为他们所改变。
如果你不想在毕业之后这一年就拥有了退化的心态,请在大学校园里面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事情,包括快乐,同样也包括郁闷。
开始,我们以为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会因为各个学校的氛围不同加上地理区域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经历。在走过很多城市之后,我们发现原来自己有点多虑。实际上整个中国校园文化和毕业形式趋于大同,这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坏事。至少北方大学的毕业生来到南方一样可以活得很好,反之亦然。
采访这么多人之后,我们想到一句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毕业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与在这之前你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密不可分。谁说“脱胎换骨”一定是个褒义词?也许脱下来的胎换过之后的骨,可能并不那么称心如意。就看你如何做了。
专家观点
从青涩到成熟总会经历重重磨难
职业与人生类似,潮起潮落,更迭不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们,一开始都在同一起跑线,过了一段时间,有人落后了,有人超前了。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在最开始的“蜕变期”中,有人很快找到了方向,而有人却摸索半天,反而陷入越来越复杂的怪圈。
在这当中,名校毕业生的困境愈发突出。诚然,名校毕业不仅意味着有了高学历,受过一流教育,也意味着在学术方面的竞争潜力。这两点都使得名校毕业生离好工作更进一步,但这些条件在职场中还远没有构成“好工作”的必然条件。要找到好工作,无疑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素质,并且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我们看看职场新人需要规避哪些误区。
轻率跳槽,不重视第一份工作
初入职场,人生选择往往是被动的。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大多数人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接受第一份自己选择的工作。当我们四处投递个人简历,接受无数次面试,被一次又一次拒绝时,信心和耐心会逐渐丧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一旦有一份工作摆在自己面前,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它。
职业顾问认为,每个人可能需要经过多次的选择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负责任、随性而为的借口。人生与实验室的实验不同,是不可逆转的,而每一次选择对未来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初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应谨慎选择,慎重对待。如果在第一份选择已经错误的情况下,草率跳槽,只会陷入不断的“跳槽——选择——再跳槽——再选择”的怪圈,最终迷失自己的方向。
考研,能改变现在的状态
从一个角度说学历是一块闪着金光的敲门砖,也许是它过于耀眼,职场新人们被晃花了眼睛,以为只要有它防身,高薪高职位就会自动掉下来。
随便翻翻招聘广告,无不写着需要相关工作经验。这说明企业用人是看重员工的职业素质,以及他的操作能力,而不是他有多少证书,是硕士还是博士。职场新人在遇到职业挫折时,往往缺少相应的应变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很多人因为做不了自己喜欢的职业,而去选择考相关的证书或者学历来逃避现实,延长就业的时间。
职业顾问认为,职场充电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课程,它是为了增加你的职业含金量,而不仅仅是为了拿一纸文凭,所以切忌草率了事。做出读研规划时,先问一下自己“我到底需要什么”,充分了解自己,才能踏上合适自己的路。
职场新人从青涩到成熟,会经历重重磨难,深思熟虑,而不率性而为,多问问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做出最合适的决定并争取机会,你的未来就不会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