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让小学语文课堂无限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创设 创设方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运用适当的手段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要求的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面,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活用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文本,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1. 创设有效情境,构建精彩课堂
  1.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设疑导入是指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疑”是学习的起点,有了“疑”,学生才会有问,才会有究,才会有收获。教师要诱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打开小学生思维的闸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欲望,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真正达到“如鱼得水,俊鸟高飞”的语文教育境界。如: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我出示小蜜蜂的图片,提问:你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领么?(采花蜜)。蜜蜂还有一个本领,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就是会引路。我板书:蜜蜂引路。提问: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质疑:我想知道什么叫“引路”?蜜蜂又不是人,它怎么会引路呢?它在给谁引路啊?怎样引路?结果如何?学生情绪高涨。我趁机导入新课:“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寻找答案吧。”营造了想学、乐学、会学的氛围,学生迫不及待地读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1.2运用媒体,追根溯源。
  多媒体直观、形象,融形、声、光、色、动、静于一体,打破时空的限制,调动学生追根溯源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CAI动态图像演示文本内容,能够节省教师的讲授和板书时间,实现语文课堂的精讲多练,加速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图形转移、颜色变换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文本内容,学生入情入境,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世界中。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展开想象力,加强师生互动。如我在教学巴金的《鸟的天堂》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文本插图,将榕树奇特美丽,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我以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提问: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最后我总结:“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那么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学生有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仿佛徜徉于“鸟的天堂”。 指导学生理解 “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描写榕树叶子的句子。提问:“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对“颤动”只理解为 “抖动”。我再次演示:黎明时分,大榕树卧在水中,青翠、油亮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学生发出感叹:“真是翠绿的颜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然后练习用 “颤动”说话。学生情随境生,热情高涨。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伴着悠扬的古筝曲朗诵课文,颇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2.探求语文本真,彰显语文魅力
  2.1自主探究,解读文本。
  自主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理解文本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创设情境,重视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探究中教师要响应、对话、引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当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走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建构知识并与现实碰撞,体味其现实意义,把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主体成长的积极因子,让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氧吧。如:教完《扁鹊治病》一课,我充分挖掘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潜能,让学生自学探索,在小组里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一位学生扮演记者,向扮演“扁鹊”、“蔡桓公”和“大臣”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抽象、虚拟和静态的文本中跳出来,跳出课本学语文。我倾听各组的小记者会,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让小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书入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扮演小记者,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全面理解,畅通对话渠道,那不断涌现的智慧火花给语文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2享乐语文,个性飞扬。
  享乐语文就是教师要营造享乐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快乐,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给学生打造轻松自由的“享乐”课堂和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语文知识。如教学《海豚救人》一课时,因为文本表面上很平淡,缺少剧情,所以我把课文相关内容设计成三头海豚在互相争吵中吹捧“我最棒”,让学生分别扮演三个救人的海豚,把文本故事的解读巧妙地融入到海豚的争吵中。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扮演角色,结合文本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灵活发挥,表演得惟妙惟肖。我放手让小学生自由发挥,自编自演,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精彩,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学生张扬了个性。
  总之,情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奠基石,教师要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荣田.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J].才智,2013(04).
  [2]杨忠壮.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初探[J].才智,2013(04).
  [3]宫维艳.浅论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J].才智,2013(04).
  [4]曾鹏.浅谈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J].才智,2013(04).
  [5]张永杰.如何让多媒体正确走进小学语文常规教学课堂[J]. 才智,2013(33).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讲究阅读的方法和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精心导课 循循善诱 重视朗读  阅读教学就是在指导学生读懂读好一篇文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学会学习。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逐渐走进学校、走进语文课堂,以生动鲜明的教学特点,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鲜活,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多媒体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情引趣、启发诱导、释疑解难,对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内容、开发学生智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近年来,笔者通过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
摘 要: 初三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现状呈现以下方面的显著特征:存在阅读学习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阅读方式方法技巧不足,导致阅读效率低下;课内课外未能紧密联系,自主阅读训练偏少。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提高阅读教学成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一是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活动;二是给予方法技巧指导,让学生高效开展阅读;三是增加自主阅读容量,丰厚学生阅读底蕴;四是结合中考阅读要求,让学生进行
摘 要: 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调动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学思考  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从反思型教师的特征看,其有
硫化氢(H_2S)由于在心血管、炎症等方面的生物作用而被称为继CO和NO之后的第三个气体信号分子。它可以通过打开血管平滑肌中的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KATP)而扩张血管,从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H_2S还具有促血管生成、血管重塑、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凝聚等心血管保护作用。在炎症反应中,H_2S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而下调许多促炎基因(如iNOS、COX-2等)及炎症细胞分子、粘附分子的水平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很大影响。然而,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作者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目前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鲁迅作品 教学分析 存在问题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奠定坚实基础的良好时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以期将知识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最佳方式展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体味 问题启发 语言交际  运用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建基阶段,如果小学语文不能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能力,那就动摇了语文教育建设的基石。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