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来源 :中国草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96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准确地衡量牧草种子质量的好坏,确定种子的利用价值,提高种子质量,从而有利于贯彻执行种子的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政策,促进牧草种植事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农牧渔业部于一九八二年下达了研究制订“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国家标准)项目(1982~1984)。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主持,组织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教研室、内蒙古草原工作站、广西畜牧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quality of forage seeds, determine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seed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ed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seeds of the price, the policy of high quality and pri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age plant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1982,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Livestock and Fisheries issued a research project “Grading Standards for the Quality of Major Forage Seeds” (National Standard) (1982 ~ 1984).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rassland Institute presided over the organization of grassland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Department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eeds,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workstations, livestock husbandry in Guangxi
其他文献
试验于1999-2001年度在扬州和东海两地进行,扬州以扬麦158、9356、宁麦9号为供试品种(系),东海以皖麦38、9356、徐州25为供试品种(系),设置7个不同的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生育安全性、产量及产量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根据扬州50年、东海近20年的气象资料,按麦作冬季(12~2月)平均气温划分出暖冬(高于常年0.5℃)、平冬和冷冬(低于常年0
引进大豆种质中具有大量的优异基因,它的引入,不仅能够丰富大豆资源宝库,还有利于提高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拓宽大豆种质遗传基础。目前对引进大豆种质利用的基础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利用SSR技术对引进种质、我国大豆祖先亲本、我国自育品种及引进种质的衍生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系谱分析法及SSR技术分析了2005年以前利用著名引进种质日本十胜长叶育成的195个大豆品种中十胜长叶的遗传贡献情况,为更加充
利用甘蓝型油菜高油605成熟种子作为材料,用800Gy 60Co γ射线辐照和0.4% EMS(甲基黄酸乙脂)浸泡8h进行复合处理,对株型、叶片、花器官、开花期、种子形态和品质等性状产生变异
本文分为两个章节进行探讨:  第一章 水稻抽穗期相关基因OsELF3-1的功能研究  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开花(抽穗期)对于水稻的生殖发育是极为重要,影响水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