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外交岁月里的强势大使

来源 :人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75316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领导人及政要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他们的一举动都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形象。当年,邓小平访美时,在牛仔竞技场上出其不意地戴上女骑手送他的牛仔帽。沸腾欢呼声即刻响彻全场,悄然解开了美国人对中国政府的心结,美国人心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发生很大的改观,这一段镜头已经成为了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广告。这之前,中国近当代史上也曾有三个知名的“国家形象大使”。
  
  李鸿章:1.83米个头为弱势清政府树威严
  
  清朝末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外于弱势的地位。但在这一段时期的对外交往史上,却出现了一个特别傲慢的人,他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人称“李大架子”,他有多高?许多外国资料上大多说他“6英尺以上”06英尺换算为米是1.8288米。可见他的身高至少是1米83。
  当时大清国在国际上并不“高大”,但是有着高大身躯的李鸿誊却能给傲慢的英国A--个先“身”夺人的印象。无论是与英国前首相德累斯顿、德国名相俾斯麦,还是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站在一起,这“李大架子”都毫不逊色。
  濮兰德在《李鸿章》里记载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
  1892年,英国一位青年政治家寇松勋爵曾来华旅行。他在两年后出版的《远东问题:日本、朝鲜和中国》一书中,记述了会见李鸿章的场景,并称这是他“毕生最美好的回忆”。“(他)有六英尺多高,身着灰色丝长袍,戴黑丝帽,很有威仪。”
  通过这几位英美人的话,可以看到李鸿章的“大架子”,一端,的确为大清政府赢得了“威仪”“威严”的感觉。而且不同于他的同僚“怕和洋人打交道”的自卑心理,李鸿章高大的身高也给了他在外国人面前“傲慢”的资本。广为流传但,未得查证的一个版本是,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锲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闻阁下有称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李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果然语出不凡!
  1.83米的个子,站在国际舞台上的确为中国人的形象加分不少。观察当时的西人漫画,中国人普遍被画得高一些,日本人大多“倭”点,这或许也有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的李鸿章的功劳?
  
  宋美龄:优雅“第一夫人”改变美国人对华歧视
  
  除国家领导人、政要本人外,他们的夫人也是一个国家形象很好的代表。蒋介石在国际交往中。就主打夫人宋美龄这张牌。就外国人而言,蒋介石的形象过于刻板、不拘言笑,而他的夫人宋美龄不但英语好,而且举止优雅,很容易给人好感。
  当时报纸上是这样报道蒋宋婚礼的:“高级领事埃德温查尼汉姆先生、英国总领事西德尼巴顿先生、挪威总领事阿尔先生、日本总领事矢田七太郎先生、法国总领事纳吉亚尔先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总领事出席了这次结婚典礼……”宋美龄的家族与各国政要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宋美龄一登台亮相,就为蒋介石赢得满堂红。
  从此以后,宋美龄或受蒋介石之托,或自然而然地利用自己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着自己及中国的风采。
  据说,当年“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长期热衷于支持中国抗战,其中一个的原因就是受宋美龄女性魅力的吸引。他在日记中曾记述了1937年与宋会面的内心感受,称这是他“终身难忘的会面”。当蒋夫人仪态万方,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房间。发出咯咯的笑声时,陈纳德完全被她迷住了“她对我来说将永远是公主”。
  1942年10月,罗斯福总统发出欢迎宋美龄访美的邀请。宋美龄的到来。立即在美国刮起一阵旋风。当宋美龄抵达华盛顿时’罗斯福总统夫人亲自至车站迎接。在美国的演说中,她呼吁美国朝野增加对华援助,其演说词由四个主要广播网同时播发。在当时,美国有极重要的事情发生时,才采取这种方式,收听人数创下纪录。全美各报纸都全文登载了蒋夫人的演说词。她还被授予美国“纽约荣誉市民”的称号。
  宋美龄在美国访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获得美国朝野的认可,美国人很快便给予了回报。在宋美龄向国会演说后的1943年10月,罗斯福表示无条件赞同废除《华人移民法》,允许居留在美国的华人成为美国公民。
  
  周恩来:温雅睿智展现新中国新气象
  
  周恩来是伟大的外交家。他频繁的外交活动本身就是对中国最好的宣传,周恩来温文尔雅与睿智的形象赢得了不少外国政要对中国的好感,促成了与新中国与多个国家的建交。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曾有中国的记者希望采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他欣然答应。采访时,他对这名中国记者说:饿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如果你不是中国记者,我还真抽不出时间来接受采访。”
  70年代初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两个任务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当谈到这段访华的经历时,基辛格博士提到一段有趣的典故: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提出一个要求:中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那具女尸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他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
  周恩来听后,随口问道:“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当基辛格回答是“月土”时,周恩来哈哈一笑:“我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周恩来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
  周恩来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令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折服。基辛格临行表示,访问成果“超过了他原来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秘密使命”。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正是这次跨越大洋的握手。开启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而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由此也发生了影响至今的改变。
  1976年周恩来逝世时,朝鲜当时的领导人金日成正患眼病准备做手术,得知周恩来逝世的消息,金日成通知医疗组延期再做手术,因为做眼病手术是不能流泪的,否则容易感染。金日成说:“周恩来总理逝世,我没法不流泪。”周总理逝世后,金日成还决定在朝鲜建立周恩来铜像,地点选在了1958年周总理冒雪访问过的咸兴化肥厂。在朝鲜,除了这座周恩来的铜像,再没有第二座为外国人建立的铜像。
其他文献
我国是人口大国,虽幅员辽阔,但可利用土地少,人均可使用土地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进入黄金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又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占
商业社会的背景下,产品包装设计在品牌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墨纸砚这样的传统文创商品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市场上笔墨纸砚的包装大多数为木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