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潜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fielove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符合课堂教学规律。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通过多重实践探索,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内质,提升教学语言魅力,成功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特殊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170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隐蔽的角落。”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语言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深挖教学语言的艺术潜质,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语言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手段,而学生对教师教学语言也具有选择性,这说明教师教学语言个性魅力的重要性。
  一、注重轻重隐显,针对教学内容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特殊的美感要求,教师要在语言轻重隐显等方面做出优化处理。所谓轻重隐显,就是要体现教学语言的快慢、轻重,要注意句子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还要体现表达的生动性。特别要关注教学内容的个性特征以设计语言风格:如果是讲解教材重點和比较深奥的内容,这时需要放缓语速,提高音量,让学生听得清楚,还要有回味的余地;反之,如果是比较浅显的内容,或者是比较轻松的环节,教师要提升语速,放轻音量,以体现教学内容的欢快度。
  在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分析文章思路,给出提示:“蔡元培以校长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语速由快到慢,重点强调后面三个方面)。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直指北大多年弊端(声音高亢,音量提高);其次,着眼品行,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社会混乱无序,军阀混战不断,他提倡要在学生中成立进德会,培养学生的正当趣味(语气平缓,语速适中);最后,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他希望北大学子都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语气高昂,节奏较慢,意味深长)。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却有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作用。蔡元培的治校方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为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逐渐抬升语气,形成高腔结尾)。”
  从上述教师语言设计可以体会到,教师在针对不同内容时,运用的是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这就是语言表达艺术的具体体现。学生听得真切,受到的心理触动也会非常剧烈。
  二、讲究疾徐张弛,针对学习视角设计
  教学语言要体现疾徐张弛,需要观照学生的学习视角。所谓疾徐张弛,是指教学语言的舒缓紧张度,表现急切、兴奋、激烈、高亢等内容时需要“张”起来,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等内容时需要“弛”下来。教学语言要体现情感色彩,自然要用不同的表达语气,从语气角度展开探索,可以极大提升教学适配度。
  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教师发动学生讨论问题: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规律”呢?为什么用达尔文的发现进行类比?学生经过一番讨论,逐渐达成共识。教师给出总结:“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当然是有特别用意的,目的是强调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语速轻快,语音高亢,显得特别兴奋和热烈)。达尔文进化论明确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发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语速放缓,强调意味浓重,语音加重)。”
  教师在总结学生讨论内容时,分别对相关语言进行了修饰,极大提升了语言的穿透力。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当然是深刻的。
  三、探索抑扬顿挫,针对实践运用设计
  教学语言要体现抑扬顿挫,主要是针对语言节奏方面而言的,不管是轻重缓急,还是疾徐张弛,好像说的都是语言的节奏感,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这里有一个侧重点的问题,轻重隐显侧重轻重,疾徐张弛侧重的是张弛,抑扬顿挫则注重节奏,这个节奏是指语言乐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质,其主要区分指标就是音质节奏,语言个性魅力也大多从这个角度来提升。教师要形成精美语言,需要结合实践展开探索,在不断体验矫正中实现蜕变,以赢得学生的普遍认可。
  《荷塘月色》中,作者说自己心里很不宁静,可他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宁静的文字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教师给出自己的见解:“作者想出来走一走,目的是沉静一下浮躁的心情。看到美丽的荷塘月色,作者完全沉醉了,但景色反而让作者不能宁静,开始忧郁起来。因为在作者眼中,‘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才使得他不能宁静。”教师在说这番话时,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前面比较平缓,随情境不断转换,到最后的“不宁静”,都体现了教师对文字内涵的把握,学生听得真切,感觉自然,认知构建顺畅。
  教师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进行总结提示,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知体验。这就是教师个性语言的魅力所在。同样是这段话,如果教师心不在焉地说,学生肯定不会有什么特别触动,其表达效果也会很差。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是不是具有穿透力,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要从艺术追求的高度来对待课堂教学语言,根据自身实际展开教学语言创新探索,以丰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将会对商业银行的财务效益和资产质量产生较大冲击.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风险。实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集中化管理,借鉴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中形成能力并获得经验,从而在思想、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得到升华。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选定课题,合理分组,创设情境,培训学生技能,监督指导学生的合作研究,并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成果。  [关键词]小
[摘要]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物理器件是实验探究的必备器材。显然,采用以问题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物理器件教学,是提升学生实验探究素养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器件教学;实验探究;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63-02  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
教学设计应从以学生理解为中心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适合学生的理解力设置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理解为根本设定课堂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的理解力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几方面引领学
[摘要]初中阶段的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手段。培养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行是促进其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明智之举。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之事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实践等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  [关键词]初中政治;道德品行;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