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西尼在逼近土星的途中拍下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高分辨率土卫九的照片,展现了这个小“月亮”伤痕累累的表面特征。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个小天体主要由冰组成,表面覆盖着一层厚仅300~500米的暗色物质。
土卫九的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图中可以看到最大陨石坑四壁的亮条纹,较小陨石坑发出的亮射线,以及遍布各处难以解释的槽。
这些图像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激烈争论,图像科学家们注意到土卫九和其它岩石成分的小行星表面之间的不同,像艾达、马塞尔德和爱神星等小行星,其表面上的小陨石坑都不像土卫九那样拥有很多亮斑或亮条纹。
因此,更多的科学家倾向于接受不久前提出的一种观点,即土卫九可能原来是太阳系外围的一个天体,比如彗星或是柯伊伯带天体。
从最高分辨率的图像上观察到的地形结构还可以了解土卫九的内部结构。土卫九是一个充满鲜明地形特征的世界,到处都是陨石坑,很多地方有山崩的结构,还有许多线性的地形特征,如沟、槽以及成串的坑穴等,科学家们正在仔细研究这些结构,以期更好地了解土卫九的来源和演化。

所有的这些图像表明土卫九很可能是一个40亿年前形成于太阳系外围的天体,闯入内太阳系后被土星强大引力所俘获,但最终结论仍需等待科学家们用卡西尼探测器上11个不同的科学仪器对土卫九表面结构、质量和化学组成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

这是卡西尼于2004年6月11日飞越土卫九近旁时拍摄的两张图片综合后得到的,展现了土卫九高清晰度的全貌。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土卫九是一个富含冰的物体,表面上覆盖着一薄层暗色的物质。照片上一些小而亮的陨石坑看起来相当年轻。在其它一些冰态卫星(例如木卫三)上也发现有类似特征。当撞击物击中土卫九的表面后,碰撞使得底层的明亮物质——可能就是冰——被翻到表面上来
拍摄这张照片时,探测器距离约3.25万千米,图像未经过任何计算机处理
这是土卫九南极附近区域的一幅组合照片,拍摄时探测器距离大约1.3万千米,照片覆盖区域宽约120千米,布满了陨石坑。表面上较亮的物质可能就是冰
土卫九的这张照片再次显示出它可能是一个表面上覆盖了一薄层暗物质的冰态物体。中部上方那个陨石坑清晰地展现出亮物质和暗物质的分层结构,卡西尼计划的图像分析人员认为这一分层是在撞击过程中形成的,被冲击作用抛出来的底层物质盖在原有的表层暗色物质之上,因而形成了这样一种结构

照片摄于2004年6月11日,探测器距离1.34万千米,图像未经过任何计算机处理
这张照片上可见不少细小的亮条纹,可能是陨石坑四壁物质沉降后暴露出来的。沿着陨石坑的四壁可以看见明显的下滑痕迹,左上方坑壁的下滑痕迹尤为显著。这种下滑运动可能是一个小的抛射物击中以前就存在的较大陨石坑的陡峭坑壁时产生的,也有可能是其它地方的撞击引发了这个坑壁物质的坍塌
拍摄这一照片时探测器距离为1.2万千米,图像未经过任何计算机处理
这张近距离极高分辨率的图片展示了一个直径13千米的陨石坑,左边可见的是另一个类似大小的陨石坑的一部分,上面则是一个更大陨石坑的一部分。径向辐射纹是撞击抛出物下滑造成的。图像中可以看到直径50米到300米大小的鹅卵石。在这个区域没有明显的存在冰和表层浮土分层的证据
拍摄这一照片时探测器距离为1.2万千米,图像未经过任何计算机处理
这是由7幅高分辨率图像组合而成的土卫九照片。照片从左到右分辨率逐渐提高。阳光从右边入射。许多小陨石坑中有亮的射线,类似于月球上年轻环形山的辐射纹
摄于2004年6月11日,卡西尼在最靠近土卫九时拍摄了这一幅极高分辨率的图像。照片中引人注目的是几个带明亮射线的陨石坑,还有许多坑底明亮的小陨石坑,整个地形上还有不少明亮的条纹
这张照片拍摄时,探测器距离仅2365千米,图像经过像增强处理以增加对比度,揭示出更小的尺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