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8年年中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在中国相关的企业中显现。这自然使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显得严峻。为了指导更多的毕业生顺利毕业,学院在学生初步建立的职业规划基础上,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特别应研究应急预案,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正确看待当前就业形势,增强自信心;从学校和学生多方面拓展就业人脉,树立正确的关系观;有意识引导和拓展社会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客观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择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要求作相关分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 增强自信心 困难 就业素质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66-02
1调研的背景
结合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10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31万之多。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就业大军人数之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本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就很大,而偏偏今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又席卷全球,使一些跨国公司用人数量减少,部分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就业形式更为严峻。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担心,从大洋彼岸涌来的金融海啸,会使他们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因此,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滑坡的情势下,指导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此客观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择业的具体困难,探索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对策就显得意义非凡。
2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2.1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就业压力加剧
在我国这个人口大国,岗位数量远远小于毕业生总数。从1999年开始,毕业生每年以60-70万人的数量增长。据数据显示,2005年毕业生338万人,2006年增加到413万人,2007年扩大为495万人,2008年达到了559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1万人,此外,还有2009往届未就业大学生要找工作。毕业生人数增加、金融危机下相关行业用人需求减少,使2010年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中国社会调查所调查显示,到今年2月底为止,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35.6%。 R#X(f:o C d${Q
2.2家庭背景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1.1家庭背景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层次水平
“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内涵宽泛的概念,包涵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等各种因素,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2.1.2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
首先,由于家长学历高,收入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调查数据表明,“独立学院”毕业生无论是在地域和工作单位的选择上,都表现出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其次,从调查的情况看,父母的职业、学历、收入、身份等将决定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这些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学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最终的就业状况,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之下,如果众多独立学院仍安于对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的依赖,显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需要增强就业指导的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合力,采取有力举措,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3相对于成熟的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更为薄弱
就业指导问题,在很多百年名校中也是重中之重,而经济危机的袭来对就业更是雪上加上。独立学院再就业指导方面就显得更为薄弱,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没有自信独立寻找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3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素质的要求
就业素质,其本质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含很多方面。对近几年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分析,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专业素养
不少企业都把大学生专业素养作为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某一方面工作的基础。对我学生来说,学好专业知识,乃是重中之重。
3.2综合素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的新要求。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才是具有发展潜力,有培养价值的员工说对象。
3.3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在招聘人才、考察其能力时,特别注重所选人才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很多企业都喜欢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会活动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在学生活动中会学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4实践经验
有没有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往往是企业招聘人才时关注和看重的。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智慧型人才是公司最看重也最倚重的,现在的大学生可能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实践能力较差。相比较那些在某些领域还是“菜鸟”的学生,企业更青睐利用课余时间实习过培训过的学生。
3.5个人品质
企业需要个人品质高尚的员工。那些员工往往能与人和平相处,为人谦和。在众多品质当中,企业更看重诚信,唯有诚信才能让一个人得到别人长久的信任,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为成功铺平道路。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点,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形象气质等,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4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探索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尤其是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我们振奋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积极姿态去正视困难和解决问题,那么,办法总是有的。
4.1在建立诚信、公正、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转变就业观念
无论当代中国的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奉献社会”仍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石。
4.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目前较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是毕业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等相对较优秀的人。
与其说是“扩招”制造了失业,不如说质量下降吓倒了“用户”。粗制滥造的结果,只能是“厂家”的破产。在扩大办学规模之后,我们更应该在深化高校办学体制上下功夫,更应该做好社会人才需求预测,按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招生人数及人才培养规格,使之能够尽快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4.3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积极迎接挑战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选择职业,本质上是选择生活,选择未来!以积极的心态,以市场为“镜子”、为向导,根据市场这张“晴雨表”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克服依赖、畏惧、急躁、攀比、自卑、嫉妒、好高骛远等心理。
4.4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实践证明,好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就业有着深远影响。独立学院要尽快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就业指导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加大信息搜集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前完善自身不足;其次要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最后要做好择业技巧指导,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材料制作、面试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择业能力,更可取的方法是举办模拟面试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我。
虽然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令人欣喜的是部分院校已经走在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及时发现问题以进行自我完善,在不断的摸索前进中,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让我们为祖国年轻一代寻找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更茁壮的成长,他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耀辉.大学生就业难在哪?[J].中国经济周刊.2009,(05):63.
[2]黄崑威, 王幸, 戴叶. 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J].大学(研究与评价):64-66.
[3]朱晓慧.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J].人民政坛.2009,(01):41.
[4]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01):30-32.
[5]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CNKI:SUN:CKLL.0.2006-11-019.
[6]张玲.诚信缺失,就业市场谁受伤?[J].中国大学生就业杂 志,2003,(6).
[7]周树红.香港高校就业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2007,(S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增强自信心 困难 就业素质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66-02
1调研的背景
结合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10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31万之多。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就业大军人数之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本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就很大,而偏偏今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又席卷全球,使一些跨国公司用人数量减少,部分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就业形式更为严峻。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担心,从大洋彼岸涌来的金融海啸,会使他们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因此,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滑坡的情势下,指导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此客观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择业的具体困难,探索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对策就显得意义非凡。
2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2.1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就业压力加剧
在我国这个人口大国,岗位数量远远小于毕业生总数。从1999年开始,毕业生每年以60-70万人的数量增长。据数据显示,2005年毕业生338万人,2006年增加到413万人,2007年扩大为495万人,2008年达到了559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1万人,此外,还有2009往届未就业大学生要找工作。毕业生人数增加、金融危机下相关行业用人需求减少,使2010年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中国社会调查所调查显示,到今年2月底为止,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35.6%。 R#X(f:o C d${Q
2.2家庭背景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1.1家庭背景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层次水平
“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内涵宽泛的概念,包涵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等各种因素,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2.1.2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
首先,由于家长学历高,收入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调查数据表明,“独立学院”毕业生无论是在地域和工作单位的选择上,都表现出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其次,从调查的情况看,父母的职业、学历、收入、身份等将决定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这些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学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最终的就业状况,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之下,如果众多独立学院仍安于对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的依赖,显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需要增强就业指导的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合力,采取有力举措,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3相对于成熟的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更为薄弱
就业指导问题,在很多百年名校中也是重中之重,而经济危机的袭来对就业更是雪上加上。独立学院再就业指导方面就显得更为薄弱,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没有自信独立寻找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3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素质的要求
就业素质,其本质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含很多方面。对近几年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分析,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专业素养
不少企业都把大学生专业素养作为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某一方面工作的基础。对我学生来说,学好专业知识,乃是重中之重。
3.2综合素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的新要求。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才是具有发展潜力,有培养价值的员工说对象。
3.3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在招聘人才、考察其能力时,特别注重所选人才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很多企业都喜欢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会活动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在学生活动中会学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4实践经验
有没有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往往是企业招聘人才时关注和看重的。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智慧型人才是公司最看重也最倚重的,现在的大学生可能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实践能力较差。相比较那些在某些领域还是“菜鸟”的学生,企业更青睐利用课余时间实习过培训过的学生。
3.5个人品质
企业需要个人品质高尚的员工。那些员工往往能与人和平相处,为人谦和。在众多品质当中,企业更看重诚信,唯有诚信才能让一个人得到别人长久的信任,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为成功铺平道路。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点,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形象气质等,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4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探索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尤其是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我们振奋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积极姿态去正视困难和解决问题,那么,办法总是有的。
4.1在建立诚信、公正、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转变就业观念
无论当代中国的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奉献社会”仍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石。
4.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目前较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是毕业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等相对较优秀的人。
与其说是“扩招”制造了失业,不如说质量下降吓倒了“用户”。粗制滥造的结果,只能是“厂家”的破产。在扩大办学规模之后,我们更应该在深化高校办学体制上下功夫,更应该做好社会人才需求预测,按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招生人数及人才培养规格,使之能够尽快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4.3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积极迎接挑战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选择职业,本质上是选择生活,选择未来!以积极的心态,以市场为“镜子”、为向导,根据市场这张“晴雨表”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克服依赖、畏惧、急躁、攀比、自卑、嫉妒、好高骛远等心理。
4.4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实践证明,好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就业有着深远影响。独立学院要尽快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就业指导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加大信息搜集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前完善自身不足;其次要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最后要做好择业技巧指导,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材料制作、面试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择业能力,更可取的方法是举办模拟面试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我。
虽然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令人欣喜的是部分院校已经走在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及时发现问题以进行自我完善,在不断的摸索前进中,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让我们为祖国年轻一代寻找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更茁壮的成长,他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耀辉.大学生就业难在哪?[J].中国经济周刊.2009,(05):63.
[2]黄崑威, 王幸, 戴叶. 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J].大学(研究与评价):64-66.
[3]朱晓慧.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J].人民政坛.2009,(01):41.
[4]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01):30-32.
[5]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CNKI:SUN:CKLL.0.2006-11-019.
[6]张玲.诚信缺失,就业市场谁受伤?[J].中国大学生就业杂 志,2003,(6).
[7]周树红.香港高校就业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