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0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人文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生活回归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学生的可能生活,为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服务。由于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统治,我国历代教育发展都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特别是近些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现象,过分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导致对实践教育的忽视,对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忽视,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使我们的人才质量大大降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一、 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社会生活能力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锻炼身体的方法、技能,而且要让他们同样的心灵手巧,同样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我们身处农村,与生产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活动中、游戏中,要为孩子们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内容。如在教学“投掷”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缝制一个沙包,然后在课堂中使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使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愉悦。
   二、 通过查教育教学指导学生进入教学
   对本地区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进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几十年来,我国的体育课程一直依据体育教学大纲的教材展开活动,内容上大纲教材作出了明确的要领规范,而这些技术的合理性的有效性都是直接指向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课程目标设计不是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能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体育生活的塑造,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更没有生活意义的生命价值。这种脱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生命需求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师如何努力,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我们的学生学习的所谓体育技能都是着眼于竞技目标的,学生即使通过努力掌握了这些技能,既不能在身体锻炼中起到实效,又难以迁移到生活技能中。从教学过程看,静态刻板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在权威与专制的教条之中,缺乏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不仅认知效果不良,学生的体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身心、能力的发展都成为纸上谈兵。
   体育新课程教学强调“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关注学生的经验,注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强化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为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的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的。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从理想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焕发出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从课堂去认识世界,从世界来理解教材,感受教材意义。另一方面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把自身放到社会大家庭中去,更好地感受作为人的义务、责任及其社会关系,从而拓展课程的教学时空和教育价值。
   四、体育教学中建构学生生活需求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可能生活对学生具有内在价值,能够给予学生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生活能力,激起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体育教学目标设计必须考虑两点,意识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需要的整合,使学生通过特定课堂学习生活的熏陶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的人;二是人类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与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以及学生人生价值实现的整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目标有确立应以学生的已有生活为认识起点,以现实课堂生活为条件,以学生的可能生活为根本着眼点,从全人的角度构建目标。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超越科学世界以及竞技世界的束缚,关注生活世界。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就越能体现教学的价值。要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力求整体性,因为生活总是以整体的面目出现的,应努力把教学内容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以创造出学生的“履历情境”。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现实感,还是要有理想性,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生活,来赋予教学内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体育课程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所有生活都可以作为体育课程内容,课程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消失了,那是对体育课程的庸俗化的理解,必须对生活化的内容作出教材化的改造,从而寻求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学术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五、体育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必须弱化教材的权威性、弱化教师的权威性,追求所有教学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创造生活性的情境。教材的呈示方式上应间接呈示为主,引导学生从生活性的活动中去领悟动作的要点与意义。在教学设计上应给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单一的呆板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新课程体育重视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人文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生活回归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培养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相对枯燥的概念和理性的推导与计算,很难唤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课堂教学状态,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把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情趣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不至于使学生产生冷漠的心理接受态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伟大教育家孔老先生就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①的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不但明确指出学习与思考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主张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宋代教育家朱熹也曾提出“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②的教育思想。克尼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③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思考对学习知识是十分重要和必
"授之以渔"是古人教学经验的重要结晶。由于历史学科存在过去性、综合性、史论结合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许多障碍。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想要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获取历史知识,就必须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让学生掌握最佳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培养学生的
《水浒传》作者的多元性,构成了《水浒》思想的复杂性,使作品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心理需求与理念追求很不一致,很不和谐。可以说,任何一种以偏概全的关于《水浒》的总结都是愚蠢的。所以,要读懂这部刀光剑影背后的文章,要分两部分来解析。  第一部是各个英雄传奇,《水浒传》最神采飞扬的部分。是为一百零八位好汉立传,塑像:写了宋公明的“良”;杨志的“正”;阮小七的“快”;李逵的“真”;吴用的“捷”;花荣的“雅”;卢
摘要:此文章主要是针对政治学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法,共政治课教师见鉴。  关键词:高中生 政治教学 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些政治老师认为:“政治课越来越难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际上,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培养不起来,就很难把政治学科教好。为能
【摘要】 基于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教师首先通过考试摸底定级的方式将学生分成"积累-模仿-创新"三个级别,并进行分层确定目标,分层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一个周期后,再进行考试晋级,分层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很大的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成功之处、幸福所在。   【关键词】 分层 考级 兴趣 幸福      作文分层考级教学就
摘要:人类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为社会环境的塑造,个人性格与心理的潜在因素大多源于早年生活经年的积累。本文通过研读《悲剧哲学家尼采》 ,并结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渗透的思想,从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分析哲学家尼采的性格成因。  关键词:尼采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  一、简述尼采  尼采自称是时代的“继父之子”,他揭露并抨击自己的时代;宣告上帝之死,断言价值重估;倡导权力
【摘要】 我校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文言文始终是困扰藏族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一大障碍,但文言文是必须要学习的,为了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质量,针对藏族学生的实际,我结合这些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精心设疑,恰当诱导,把立足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既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爱有他爱和被爱之分,然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爱之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正如阳光和雨露、土壤和养料对于小树苗的茁壮成长,实是必不可少的根本性因素;要想让孩子学会去爱,首先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要用足自己的爱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积极开展各类阳光教育活动,努力把孩子们认真打造成一个个“既有爱又快乐”的活泼小天使。  【关 键 词】幼儿教育新型理念爱心教育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挖掘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