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组织数学活动,把课堂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并积极创新,将会使个性和潜能得以开发,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问题的出现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解决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有意识地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使他们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有意识地设置问题: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样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并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恰当地设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再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其次,应把情境教学作为有效教学的辅助手段。情境教学是把情感调节作为主要手段,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整体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被激发,大胆想象和主动表现的热情被点燃,学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更多数学学习的快乐。
  最后,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数学知识的发现首先要通过想象。不知我们有没有觉察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学生年级越高,创造力就越弱,这大概是我们的教育留给学生们想象的余地越来越少的缘故。逐渐地,学生们就只习惯于记忆知识和再现知识了,而不习惯于去发现和创新知识。我们应该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要给孩子充分想象的自由,让他们的思维任意遨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尽情勾画涂抹。不要让孩子们富于幻想和充满好奇心的天性在学习中消磨殆尽。
  想象力是智慧的翅膀,真希望我们的老师能使每一位学生的“想象的翅膀”扇动起来!
其他文献
一、统筹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999年,河南省已经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但由于城乡两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中,我们始终把农村教育作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为主线,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保障机制。河南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今年初夏.我在北京中关村四小拜访了著名教育专家、中关村四小校长刘可钦,参观了中关村四小,并与刘可钦校长就学校管理进行了交流对话。
游老师给我们班上完课刚走出教室,胡博追上去开玩笑地说:“黑老师,黑老师,包公是你的祖爷吧?”游老师皮肤是有点黑,平时又不苟言笑,很严肃。他听了胡博的话顿时大怒,把胡博扭送到办公室,拿着教科书就朝胡博的头上摔去。我悄悄地拉住了游老师,小声说:“何必与孩子一般见识。”胡博委屈地哭着说:“老师,我只不过给你开个玩笑。”游老师仍在生气……  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我痛苦的回忆。孩子一句无心的话也许损害了老师一
这一届学生比较调皮,我从学期一开始就采用“紧逼盯人”的战术。每天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呆在教室里,就连备课、改作业也不例外。这样的“严防死守”使我疲惫不堪,但看到班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