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ne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現在为能够满足学生们全方位教育的需要,中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在一些初中学校开始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的课程无疑也成为了学生们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纽带,既让学生们暂时从忙碌的文化课学习中释放,同时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所以,初中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时应该尽可能兼顾到所有学生,让信息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作用,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作用,但这也要求信息课程的设计能更加考虑到实际情况更加人性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体设计
  现在绝大多数的初中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的重大意义,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如果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则起不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现如今还有一些初中在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时还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例如一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设计时没有兼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另外在设计课程时没有丰富课堂上的活动,使得信息技术课堂缺少吸引力,没有起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作用,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逐一解决,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更加完美,更能达到初中设计该门课程的最初目标。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意义很重大,与文化课不同的是,如果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能够很顺利和完美的话,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够丰富内心,也能够短暂释放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巨大压力,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在满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还能够尽可能地让课堂上的表现形式变得丰富,但是不能太过于哗众取宠,应该符合实际,否则学生们将无法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在实际教学上还可以把课堂上枯燥的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实际例子相结合,现如今我国有很多优秀的计算机方面的例子可以借鉴,比较知名的如华为联想等等,与例子相结合讲解信息技术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学生们的吸引力。在课后想知晓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大部分的课堂知识,可以布置一定程度的作业加以辅佐,布置作业的形式不能太枯燥死板,因为初中学生毕竟年龄还很小,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都是有限的,可以在班级内按照人数划分出一定数量的小组,并由小组内成员自主投票来选出小组的领导者,由领导者带领着大家做课后的作业,大家一起进行可以增加彼此的凝聚力,并且大家一起携手来完成作业可以让大家都互动起来,作业哪个方面薄弱教师也能一下从作业中看出,进而针对个人进行知识的补习。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尚存的问题
  2.1课堂形式单一,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对初中学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不是很容易的,学生们想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加具有难度,所以,想要把这样的问题解决就需要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懂得合理设计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现在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还是主要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亦或是教师制作一个幻灯片进行课堂播放,而幻灯片的内容主要都是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文字内容,初中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课堂上注意力被分散那么课后的作业也完成的不理想,对课堂信息技术的知识的掌握也是十分有限,所以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应该懂得变通,讲解信息技术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想要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就需要变通课堂形式,使用幻灯片的形式是普遍的也是有效的,所以可以延续使用,但是幻灯片中不能只是枯燥的文字内容,还可以加一些视频音乐内容,视频内容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设计简单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任务,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对于这类型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让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能够充分起到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的作用。
  2.2信息技术课程课后作业布置形式缺少新意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除了要注重课堂上的设计之外,还要同时注重课后的设计,课后的设计成功与否也直接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如何,所以足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课后的设计的重要性是如何的,但是现在在一些初中,尤其是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初中学校,虽然也在逐渐引进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很多这些地方的初中在信息技术课程结束后安排作业时太过于因循守旧,甚至于和很多数语外之类的课程安排作业相类似,学生们很容易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厌烦情绪,也这样的情绪一旦持续累积,那么学生会逐渐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布置的作业,所以,为了让学生们重新以积极的情绪来对待布置的作业,就应该从作业上下手,教师布置时要和数语外之类的课程安排的作业相区分开来,应该逐渐推陈出新,而不是过于遵循形式。
  3.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
  3.1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表现形式
  想要提高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逐一解决信息技术课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表现形式,现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话会发现,之所以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排斥,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偏枯燥,所以面对枯燥的设计学生们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也很有限,为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从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表现形式开始,教师不能一味按照幻灯片进行讲解,可以不定时抛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随机考察学生对当前知识的了解情况。教师在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同时可以穿插播放一些简短的视频影像,让学生可以更动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这样丰富的课堂中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可能才会提高,也能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3.2课后应尽可能引领学生输出自己的创意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不是一味地吸收教师教授的知识,在吸收教师教授的知识的同时学生想要提高核心素养还应该懂得去输出自己的创意,这也是教师应该考虑到的方面,课后布置的作业不能仅限于文字类知识的考察,还应该检查学生们是否有自己的创意,所以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各位组长们带领自己的组员们去到机房进行创意的输出,最终形成一个可以交给老师的版本,教师通过各组汇报的成果来进行整体的评价,并按照创意的程度来进行评判,优秀的和完成较差的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这才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设计的方向之一。
  4.结语
  学生们的素养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关乎着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的方向,尤其是核心素养,将成为学生们通往社会时乘坐的船的掌舵,所以,很多初中逐渐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上,为了能让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服务于初中学生,让学生们的能力素质的提高更为迅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我国的一些初中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中还有潜在的问题出现,但是这些问题都并非是顽固性问题,学校着手解决的话可以让学生们更加顺利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参考文献:
  [1]孙全友,浅谈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J],初中教育,2019.11(01):311-316
  [2]蒋海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439(13):66-67.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对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何使德育效果更好,是所有小学班主任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  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个性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班主任的长期指导和教师与家长的定期沟通,注意学生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班主任教师在德育管理上,要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要轻视任何事物、任何活动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由于产生自身抗体而导致腺体的进一步破坏的.最常见的症状是口、眼干燥,可分为原发性即单纯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后者是指与某肯定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存的Ss.在SS的进展中的主要并发症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SS其发生淋巴瘤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4倍.SS的患者非霍奇
期刊
目的 评价Bohan/Peter标准(B/P标准)与欧洲神经肌肉疾病中心(ENMC)标准对特发性炎性肌病分型诊断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86例初诊为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骨骼肌病理资料,分别用B/P标准与ENMC标准进行分型诊断,比较两个标准诊断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异同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系统进行非参数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和一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7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及其对T细胞来源IL-10的调节.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4例SS患者与33名健康对照者血清IL-27和IL-10水平.采集S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成2组,分别给予植物血凝素(PHA)或PHA+IL-27刺激,72 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IL-10+细胞百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在发生最初的动静脉血栓之后,还将持续增加复发性血栓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因此成为临床上颇受关注的获得性血栓性疾病之一.APS患者体内致病性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虽不是唯一的生物学标记,但却是患者症状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尤其是抗β2糖蛋白Ⅰ(抗β2-GP Ⅰ)抗体.近
期刊
摘要:课程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元素,“课程思政”是本科教学的大趋势。本文阐述了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课程组充分挖掘疫情相关“课程思政”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并进一步完善已有思想政治素材,有效地开展数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并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及意义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目的 进一步研究青藤碱(SIN)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培养HUVECs.用TNF-α诱导HUVECs表达VCAM-1,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N(0.25、0.0和1.0 mol/L)或地塞米松(1.0×106mol/L)分别进行或联合进行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VCAM-1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神经相关性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NP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以成神经瘤细胞株(SK-N-SH)、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以及C57BL/10小鼠的大脑及脊髓切片为底物检测121例SLE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和34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24例NPSLE患者和22例疾病对照组的脑脊
患者男,63岁,于1997年6月25日突发乳头平面以下麻木及大小便障碍.当时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病灶,脊髓MRI可见胸髓肿胀及T6-9节段散在强化病灶.血白细胞计数2.3× 103/μl.脑脊液除了微量总蛋白(511 mg/L)轻度升高外,其他指标正常.根据以上情况,当时诊断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患者症状部分
期刊
目的 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羟氯喹使用的现状及特点.方法 现场调查全国20家大型医院风湿科就诊的858例RA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病情活动度、羟氯喹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20.0软件根据不同数据特点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回归分析等.结果 ①羟氯喹在我国RA患者中使用方案较规范,使用率为19.5%(167/858),64.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