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吴木根在今年“两会”讨论时说:“建设新农村,资金也许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没有人才,甚至连像样的劳动力都没有。现在年轻人都进城了,村里剩下的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许多村子甚至都变成了‘空心村’。 在这种情况下,谁来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为乡党委书记,吴代表反映的情况可谓一针见血,非常现实。
许多人一提到建设新农村,第一反应就是钱。认为只要有了钱,农民把房子修好,把路修通,农村变漂亮了,就是新农村。应该承认,硬件建设是新农村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且非常重要,但决不是充要条件。政府只有资金的投入,只改善农村的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只有钱是建设不了新农村的。
像吴代表提到的“空心化”就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块“短板”——青壮年农民都“孔雀东南飞”,到沿海地区、大城市打工去了,只有“老弱病残”留守农村,连像样的劳力都没有,更不要说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了,谁来建设都成问题,新农村又从何谈起?
而且,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空心化”也表现在农民的素质上——知识、技能的不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制约因素。正如社会现代化必须是人的现代化一样,新农村建设也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民,可是,目前的农民素质与“新”相去甚远,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远忧。
农村“空心化”现象提醒我们,在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全面的认识,在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让更多外出的农民“归巢”,才有可能谈建设与发展。同时,要抓好另一个“新”——新农民的建设,只有让农民的知识也富起来,农民“新”起来,新农村建设才有所依附,农村的发展才有后劲。
作为乡党委书记,吴代表反映的情况可谓一针见血,非常现实。
许多人一提到建设新农村,第一反应就是钱。认为只要有了钱,农民把房子修好,把路修通,农村变漂亮了,就是新农村。应该承认,硬件建设是新农村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且非常重要,但决不是充要条件。政府只有资金的投入,只改善农村的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只有钱是建设不了新农村的。
像吴代表提到的“空心化”就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块“短板”——青壮年农民都“孔雀东南飞”,到沿海地区、大城市打工去了,只有“老弱病残”留守农村,连像样的劳力都没有,更不要说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了,谁来建设都成问题,新农村又从何谈起?
而且,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空心化”也表现在农民的素质上——知识、技能的不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制约因素。正如社会现代化必须是人的现代化一样,新农村建设也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民,可是,目前的农民素质与“新”相去甚远,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远忧。
农村“空心化”现象提醒我们,在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全面的认识,在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让更多外出的农民“归巢”,才有可能谈建设与发展。同时,要抓好另一个“新”——新农民的建设,只有让农民的知识也富起来,农民“新”起来,新农村建设才有所依附,农村的发展才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