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落实学科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活动课程,让师生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自主发展;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23-2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新课改实施到今天,我们对课程的认识,不再是狭义的某一门学科,更不能局限于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为了这一目标,我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落实学科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活动课程,让师生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发展。
一、强化课程意识,在学习与研究中得到提升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而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要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而且担负着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
在泰勒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通过学习,我们对课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理解、吸收,并付诸实践,我们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组建读书团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以“构建和谐课堂”为主题,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等书籍,组织观看《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快乐课堂》、《把心留住》等专题片,组织教育沙龙,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明确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文化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专题活动、学校少年宫等等。总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如校园文化、家庭氛围,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目前,学校作为苏州市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依托“十二五”省教研课题《自主发展理念下师生共同建构课堂的实践研究》搭建的研究平台,在自主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强化课程意识,以课程建设的视角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丰富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激励和唤起师生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二、丰富课程资源,在开放与开发中体现多元
在课程建设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育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一种追求。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全面加强课程建设,解放思想,开放校园,开发课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作课题来研究,按课程来实施。隐性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统筹兼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他们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获得经验,从做中学。
围绕苏州市十二五课题《小学生行为规范与道德礼仪的养成教育研究》的新目标,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寻求养成教育新突破。我们发动学生设计云盘小学礼仪形象,举行“我与礼仪有约”的启动仪式,发出倡议,郑重签名。每次重大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的礼仪卡通形象——“云云笑笑”就会出现在同学们中间成了孩子你们最亲切、最喜欢的好朋友。我们组织编写校本教材《礼约》,利用早会课、班会课组织学习,改变了晨会、班会教育的随意性,使文明礼仪教育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校园内印有礼仪格言的彩旗迎风招展,在楼梯台阶上贴着醒目的“云盘小学八走礼仪规范”,教学楼过道里,悬挂着云盘小学的礼仪歌和精心挑选的礼仪童谣,书画作品和一个个礼仪经典故事。师生共同绘制的礼仪墙,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格言、童谣……时刻提醒着孩子们学礼仪,讲礼仪。“礼仪”元素浸润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充盈每一个角落中,如微风拂面,如春雨滋润,师生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心灵获得了熏陶。学校还开展了丰富的礼仪活动,有礼仪故事会、礼仪绘画比赛、礼仪格言创作、礼仪书签制作、礼仪童谣征集、礼仪之星评比、唱响礼仪歌、做好礼仪操等活动。
在此,我们还将礼仪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与其他德育活动紧密结合。同时,全体教师也接受礼仪培训,集中观看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主讲的《教师礼仪》,阅读《现代礼仪金典》、《教师礼仪99个细节》等书籍。师生同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礼仪课程,以课程建设促品牌建设。
另外在《自主发展理念下师生共同建构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注重课程资源的共同开发,将课堂向两头延伸,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整理信息,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让更多的资源来自学生,力求构建“儿童化”、“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包括国学经典、趣味数学、科技发明、情趣英语、礼仪教育、体艺系列等等。学校还创设了“小云雀大讲坛”、“扬帆助航”、“幸福教育”等特色课程,邀请有专长的师生以及社会人士走进校园,密切家校联系,拓宽渠道、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的形态,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其次,还将“我们的节日”“家乡特色”“垃圾分类”等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以及学生们关注的,喜欢的内容编辑成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学校印制的校本教材还有《巴乌》、《情景ABC》等,在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中使用。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了平台,也为学校个性化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促进自主发展,在坚守与创新中实现超越
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主阵地,是智慧生成与发展的演练场。学校将以江苏省第九期教研课题“自主发展理念下师生共同建构课堂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为契机,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评价的引领等,牢固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两者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力求在师生共建课堂的过程中有效培育自主之能。
新课标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单一、被动的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性学习正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氛围的共同营造,教学过程的有效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三个自主”: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评价。
每学年开学初根据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下发《扬帆助航》卡,明确新学年的学习任务,以目标引领,全程参与。
为了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们专门编制了《快乐启航——云雀小帖士》,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让家长一起参与,见证孩子的成长。新学期开学庄严的师生宣誓、六年级学生隆重的毕业典礼(当孩子们看到六年里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时,他们感动万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节、生动活泼的体育节、创新实践的科技节、“课前乐吟诵”、“午间好书光”等活动都已成为对学生影响深远的经典活动。每学期初的校长赠书活动,每年结合庆祝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开展的主题演讲活动,云鹰杯、云雀杯和“十佳爱生优秀教师”的评比后隆重的颁奖仪式,这些都已镌刻在云盘小学的常规工作中。
今年学校创设了特色课程“小云雀大讲坛”,“激扬生命,开启智慧之门;放眼长远,奠基幸福人生”是其宗旨。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把知识渊博、富有特长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请上“讲坛”,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励成长的平台。自开坛以来,我们先后迎来了父女搭档的“魅力篮球”、外请讲师的“校园礼仪”、同学组合的“赤壁之战”、祖孙同台的“书法有法”、美德少年的“美德故事”。每一期讲座都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我校个性化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该讲坛已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推荐参评苏州市“道德讲堂”示范基地。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稳步推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校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路朝着“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这一方向不断努力,“崇真尚礼,自主发展”的个性特色不断凸显,我们将且行且思,师生共建,丰富历练,真正实现共创、共享、共成长。
关键词:课程改革;自主发展;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23-2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新课改实施到今天,我们对课程的认识,不再是狭义的某一门学科,更不能局限于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为了这一目标,我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落实学科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活动课程,让师生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发展。
一、强化课程意识,在学习与研究中得到提升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而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要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而且担负着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
在泰勒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通过学习,我们对课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理解、吸收,并付诸实践,我们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组建读书团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以“构建和谐课堂”为主题,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等书籍,组织观看《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快乐课堂》、《把心留住》等专题片,组织教育沙龙,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明确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文化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专题活动、学校少年宫等等。总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如校园文化、家庭氛围,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目前,学校作为苏州市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依托“十二五”省教研课题《自主发展理念下师生共同建构课堂的实践研究》搭建的研究平台,在自主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强化课程意识,以课程建设的视角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丰富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激励和唤起师生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二、丰富课程资源,在开放与开发中体现多元
在课程建设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育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一种追求。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全面加强课程建设,解放思想,开放校园,开发课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作课题来研究,按课程来实施。隐性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统筹兼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他们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获得经验,从做中学。
围绕苏州市十二五课题《小学生行为规范与道德礼仪的养成教育研究》的新目标,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寻求养成教育新突破。我们发动学生设计云盘小学礼仪形象,举行“我与礼仪有约”的启动仪式,发出倡议,郑重签名。每次重大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的礼仪卡通形象——“云云笑笑”就会出现在同学们中间成了孩子你们最亲切、最喜欢的好朋友。我们组织编写校本教材《礼约》,利用早会课、班会课组织学习,改变了晨会、班会教育的随意性,使文明礼仪教育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校园内印有礼仪格言的彩旗迎风招展,在楼梯台阶上贴着醒目的“云盘小学八走礼仪规范”,教学楼过道里,悬挂着云盘小学的礼仪歌和精心挑选的礼仪童谣,书画作品和一个个礼仪经典故事。师生共同绘制的礼仪墙,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格言、童谣……时刻提醒着孩子们学礼仪,讲礼仪。“礼仪”元素浸润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充盈每一个角落中,如微风拂面,如春雨滋润,师生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心灵获得了熏陶。学校还开展了丰富的礼仪活动,有礼仪故事会、礼仪绘画比赛、礼仪格言创作、礼仪书签制作、礼仪童谣征集、礼仪之星评比、唱响礼仪歌、做好礼仪操等活动。
在此,我们还将礼仪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与其他德育活动紧密结合。同时,全体教师也接受礼仪培训,集中观看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主讲的《教师礼仪》,阅读《现代礼仪金典》、《教师礼仪99个细节》等书籍。师生同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礼仪课程,以课程建设促品牌建设。
另外在《自主发展理念下师生共同建构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注重课程资源的共同开发,将课堂向两头延伸,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整理信息,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让更多的资源来自学生,力求构建“儿童化”、“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包括国学经典、趣味数学、科技发明、情趣英语、礼仪教育、体艺系列等等。学校还创设了“小云雀大讲坛”、“扬帆助航”、“幸福教育”等特色课程,邀请有专长的师生以及社会人士走进校园,密切家校联系,拓宽渠道、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的形态,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其次,还将“我们的节日”“家乡特色”“垃圾分类”等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以及学生们关注的,喜欢的内容编辑成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学校印制的校本教材还有《巴乌》、《情景ABC》等,在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中使用。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了平台,也为学校个性化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促进自主发展,在坚守与创新中实现超越
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主阵地,是智慧生成与发展的演练场。学校将以江苏省第九期教研课题“自主发展理念下师生共同建构课堂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为契机,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评价的引领等,牢固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两者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力求在师生共建课堂的过程中有效培育自主之能。
新课标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单一、被动的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性学习正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氛围的共同营造,教学过程的有效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三个自主”: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评价。
每学年开学初根据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下发《扬帆助航》卡,明确新学年的学习任务,以目标引领,全程参与。
为了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们专门编制了《快乐启航——云雀小帖士》,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让家长一起参与,见证孩子的成长。新学期开学庄严的师生宣誓、六年级学生隆重的毕业典礼(当孩子们看到六年里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时,他们感动万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节、生动活泼的体育节、创新实践的科技节、“课前乐吟诵”、“午间好书光”等活动都已成为对学生影响深远的经典活动。每学期初的校长赠书活动,每年结合庆祝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开展的主题演讲活动,云鹰杯、云雀杯和“十佳爱生优秀教师”的评比后隆重的颁奖仪式,这些都已镌刻在云盘小学的常规工作中。
今年学校创设了特色课程“小云雀大讲坛”,“激扬生命,开启智慧之门;放眼长远,奠基幸福人生”是其宗旨。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把知识渊博、富有特长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请上“讲坛”,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励成长的平台。自开坛以来,我们先后迎来了父女搭档的“魅力篮球”、外请讲师的“校园礼仪”、同学组合的“赤壁之战”、祖孙同台的“书法有法”、美德少年的“美德故事”。每一期讲座都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我校个性化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该讲坛已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推荐参评苏州市“道德讲堂”示范基地。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稳步推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校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路朝着“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这一方向不断努力,“崇真尚礼,自主发展”的个性特色不断凸显,我们将且行且思,师生共建,丰富历练,真正实现共创、共享、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