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角色形象符号化特征解析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6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角色能指系统的创新、角色属性的意指表现、意指叙事的综合展现三方面探讨角色形象符号化表现的意义和价值.“哪吒”是一个传统象征符号,《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围绕其符号价值进行再创造,应时代需求进行改编重构.影片的改编既满足了受众的视听审美需求,又符合当今社会的文化取向,形成的独特视听寓意使“哪吒”这一符号的符号力量与符号价值得到提升.符号是表达意义的工具,从符号本身出发研究角色形象的设计与传达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以当前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为研究基础,以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双主教学模式”应用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数字化教学改革为媒介,提出基于数字媒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举措,重新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尝试转变设计专业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需要,在原教材松紧有致的编制基础上进行有机科学的设计组织,建构相生相连的大单元教学课程,运用“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思维方式,可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性学习,践行美术核心素养本位教学.
从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的文字符号,到作为一种情感载体而存在的独立艺术门类,中国书法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艺术化自觉的过程.在这一历程中,宋代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该文作者从科举与印刷出版这两个角度重新审视宋代书法,从中探寻书法艺术的本质内涵.
中国的审美教育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识的教育.中国的生命精神是以个人的生命为本体,以重视生命为最高纲领,强调追求生命活力和生命自然舒展的文化系统.中国的审美教育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而且是平衡学生个体生命自我表现形式的途径.在审美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将生命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要以审美教育彰显中国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该文作者在梳理中国艺术生命精神的内涵和审美发生过程、结合美术课程实例的基础上,以生命精神观照审美教育,从三个维度分层次叙述艺术审美教育产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