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作了相应要求,写作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变得越来越重要。运用“以读促写”模式进行高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 阅读教学 以读促写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其中“写”是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笔者所教的农村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写作能力普遍低下。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环节,输出和输入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让学生的写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必须给予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而阅读是最好的语言输入形式。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达到读与写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
二、理论依据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说”(Input Hypothesis)理论为第二语言学习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根据这一观点,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感受性语言行为,即听和读,在语言学习中起主导作用。Krashen“语言输入说”使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不同途径、不同环境下的语言信息的输入量。
三、“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案例
以下是笔者在区教研活动中对执教的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Unit4 中Reading 板块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基于阅读文本的写作教学的尝试以及个人在听取专家建议后的教学改进。
1.导入——欣赏歌曲 。通过欣赏歌曲MV,引出本节课的话题UN及UN大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寻找文本信息。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体学习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回答问题。
3.细读——深入理解文本。
The United Nations
When it was set u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ur main
functions of
the UN ·To __________________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mong nations
·To be a center for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blems the UN
deals with ·__________the victims of wars and disasters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__________international laws
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完成以上表格。运用双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输入与本节课有关的信息,如with the help of;assist sb.等。
4.小组讨论——互动探究。学生围绕话题If I were a UN Goodwill Ambassador for AIDS进行讨论,
在小组讨论之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讨论,通过相互沟通。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与写作任务有关的知识网络,指导学生重新领悟教材。
5.写作——语言输出。学生在写作前经过相互交流,积极合作探究完成信息搜集的相关任务,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时候要求学生以If I were a UN Goodwill ambassador为题,根据写作的需要重组信息,进行语言输出,形成一篇语义连贯、有一定层次感的作文。写作后,要求学生仔细重读一次初稿,看内容是否全面,布局是否合理,逻辑是否连贯,有无语法错。
6.及时评价以及展示。学生讨论互改作文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反馈。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四、反思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围绕学习者“学”的角度笔者设计了这一节以读促写的课。笔者认为在以后写作教学中应更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应多样化,积极推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相互用英语提问、对话、讨论等,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也增加了使用英语的机会。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结合读与写的教学。授课教师课前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读写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章的内容,内化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然后通过写作输出语言完成写作任务。在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欣赏学习阅读材料中的美词佳句和语篇结构,将其恰当的运用于写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邵秀杰.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基本教学策略[J].商,2014,(12):258.
[2]贵丽萍.以评判性阅读提升阅读层次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11(7).
【关键词】英语写作 阅读教学 以读促写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其中“写”是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笔者所教的农村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写作能力普遍低下。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环节,输出和输入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让学生的写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必须给予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而阅读是最好的语言输入形式。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达到读与写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
二、理论依据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说”(Input Hypothesis)理论为第二语言学习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根据这一观点,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感受性语言行为,即听和读,在语言学习中起主导作用。Krashen“语言输入说”使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不同途径、不同环境下的语言信息的输入量。
三、“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案例
以下是笔者在区教研活动中对执教的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Unit4 中Reading 板块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基于阅读文本的写作教学的尝试以及个人在听取专家建议后的教学改进。
1.导入——欣赏歌曲 。通过欣赏歌曲MV,引出本节课的话题UN及UN大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寻找文本信息。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体学习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回答问题。
3.细读——深入理解文本。
The United Nations
When it was set u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ur main
functions of
the UN ·To __________________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mong nations
·To be a center for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blems the UN
deals with ·__________the victims of wars and disasters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__________international laws
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完成以上表格。运用双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输入与本节课有关的信息,如with the help of;assist sb.等。
4.小组讨论——互动探究。学生围绕话题If I were a UN Goodwill Ambassador for AIDS进行讨论,
在小组讨论之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讨论,通过相互沟通。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与写作任务有关的知识网络,指导学生重新领悟教材。
5.写作——语言输出。学生在写作前经过相互交流,积极合作探究完成信息搜集的相关任务,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时候要求学生以If I were a UN Goodwill ambassador为题,根据写作的需要重组信息,进行语言输出,形成一篇语义连贯、有一定层次感的作文。写作后,要求学生仔细重读一次初稿,看内容是否全面,布局是否合理,逻辑是否连贯,有无语法错。
6.及时评价以及展示。学生讨论互改作文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反馈。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四、反思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围绕学习者“学”的角度笔者设计了这一节以读促写的课。笔者认为在以后写作教学中应更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应多样化,积极推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相互用英语提问、对话、讨论等,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也增加了使用英语的机会。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结合读与写的教学。授课教师课前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读写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章的内容,内化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然后通过写作输出语言完成写作任务。在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欣赏学习阅读材料中的美词佳句和语篇结构,将其恰当的运用于写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邵秀杰.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基本教学策略[J].商,2014,(12):258.
[2]贵丽萍.以评判性阅读提升阅读层次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