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的日常管理需要制度化和程序化,但这并不能保证由活生生的几十位成长中的青少年组成的集体就不发生任何常规以外的特殊情况。面对班级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班主任应当做哪些工作?或者,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工作呢?我的建议如下:
  
  一、自备一架“灭火机”
  
  偶发事件的多发地带、多发人员,一般说来,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都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有着极强的敏感性,且极易内心冲动,并迅速转化为过激的言行。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对偶发事件尚未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调查和了解,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严厉训斥一通,学生是极不易接受的。而且,一道师生之间高筑的城墙便由此破土动工了,任你再追悔说过的粗暴话,对学生心灵业已造成的伤害已无法挽回了。
  所以,教师必须自备一架“灭火机”,越是在学生不冷静易急躁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稳得住心,这才能体现出师者之风范,同时也给学生的自我反省提供适当的时空环境。双方都能心平气和了,这时对问题的分析才会公正客观,学生的回想陈述、老师的诱导点拨也就都有的放矢了。
  具体做法可以有:
  首先,不急于给事情定性,如可以告诉学生“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次,做一些现象的、动机的可能性分析,尽量往小处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大概是谁一疏忽就出了这个差错”;同时,话锋一转,“但是,如果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都不敢承认,又谈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取得更大的进步呢?”
  让学生绷紧的那根准备与老师抵触的情绪之弦松弛下来,也让学生内心跟自己诚实、正直、勇敢、善良的一面紧张作战,胜利最终属于正义之师。
  
  二、找到一位好参谋
  
  学生一旦消除了与老师的对抗,便更容易转入内部战争,教师应该坚定不移地站到他心灵深处诚实、正直、勇敢、善良、公平、坚强等积极的一方,谋求合作,让这位“高参”发表心灵演说,反面的那些小人便不战而退了。
  基本立足点如此,方法主要有:提问要问到学生思想矛盾斗争最激烈的地方去,打好三大战役:
  1.这件事情做得对不对?
  2.为什么会这么做?原因在一时(如:出于好奇心)还是在平时(如:随便惯了,一直对自己要求都不够严格)?
  3.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该怎么办?
  请学生内心的两个“我”分别出来散步谈心,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从而善于分析、调控自己,为将来适应教师职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发现一群热心肠
  
  事情出现了,你会发现,全班同学没有一个是无动于衷的,不过有些同学外露,有些比较内隐罢了。这前前后后他们的表现各异:有婉言善谏的,有暗渡陈仓的,有当头棒喝的,有两肋插刀的,还有含糊其辞的、立场动摇的、欲盖弥彰的……尽管千姿百态,但这毕竟证明了一点,即:他们对班级不是漠不关心的,这件事多多少少对他们有了些触动。
  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抓住典型,抓住辩证的变化,用发展的观点、治病救人的态度引导和启发他们,是比较可行的。如,老师可以说:“我想这件事就别过问了吧,但想想这是对你们的不负责任,要是我的朋友一时当局者迷,我哪能装出旁观者也不清的糊涂样儿来呢?那对朋友也是一种不负责任。……”这样进行集体教育,是在创造一种实事求是的舆论氛围,因而是科学有效的。
  
  四、扶植一种新风尚
  
  偶发事件虽会给班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要把握住时机进行好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也能扶植出好的风尚来。
  如,正确的荣辱观。看待得失、利弊要全面,要胸襟开阔,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正是改进的第一步。
  又如,互帮互助的同学观、朋友观。辨别朋友真伪的试金石正是你身处逆境时他们所持的态度。敢于仗义执言主持公道的才是你可信赖的精神上的良伴、密友;对你只在顺遂的时候送来两句甜美的奉承话的人,你就要格外留心了。
  再如,学会“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事件的细致剖析足以避免以后所有类似事件的发生。
  总之,教师不要敌视一切偶发事件,如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把偶发事件处理好,说不准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其他文献
“向别人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两处景物或景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写下来。”我再一次强调了习作的要求。只见学生们慢吞吞地拿出纸和笔,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无精打采地托着下巴,有的在纸上涂涂写写,似乎先前的范文引路对他们毫无作用,他们仍旧无从下笔。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奋笔疾书,我不禁思索着该如何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  突然,我发现第四排后面几桌的学生窃窃私语着,大家的目光都停留在一脸惊恐的唐骁身上,
风灯,夜晚做光源用的可以防风的灯。  漫步在瑞士的小店里,细心的你可以发现,那些质朴可爱的动物风灯惟妙惟肖地停在那里,似乎等了你很久。瑞士的手工艺人将有趣的动物形象赋予了风灯,尽管风灯用的材料是冰冷的铁皮,但圆润的动物外形、流畅的细部线条,以及让灯光能够穿透的镂空处理,使得这些风灯为雪山脚下的人们平添了一重又一重温暖。  风灯所用铁皮极富质感,一般的风灯是在深褐底色上刷上做旧的铁锈红漆,也有刷上蓝
【教学实录】    师:请各组选用材料(长短不同的两条细线、2个钩码)组装一个摆,然后轻轻推动摆锤,摆动幅度不要太大,用秒表测一测摆动10次需要几秒钟?  (学生组装摆、测时、汇报,教师记录。)    师:观测数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各组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太一样。  师:这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可能和摆线的长短有关。  师:会有些什么关系?  【评:追问,有利于推测的深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新课程改革强调探究性学习,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其实,就学习过程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谈谈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整合的一些体会。    一、在探究新知中整合    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取舍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它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慑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塑造品格——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校园道路,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那么,如何创建校园文
二、老师说画  A.R.彭克(Ralf Winkler)1939年生于德国的德累斯顿,在东德接受艺术教育,后来到了西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彭克参与创造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美术潮流。A.R.彭克用鲜明的色调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在稚拙的表现中追求一种自由幻想的情趣。他通常在粗白的帆布上以急促的书写式的笔触一遍画完,画面富有冲击力,很容易触动人内心敏感的情愫。A.R.彭克采用原始洞穴壁画和埃及的
大自然中很多美妙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是无意识的,有的是有意识的。它们都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尝试利用学生的审美感觉,让他们感受、表现无意识的声音,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音乐活动。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大自然的声音》音乐活动课。    一、重感悟、促进审美情趣的提高。    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运用录音和录像,组织学生合作讨论
威廉·霍金斯(William Hawkins)(1895-1990),他是一位美国黑人艺术家。他以先声夺人的胆识、率性的表达、真挚的情感,吸引世人的眼球。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威廉·霍金斯的心灵世界吧!  一、走进威廉·霍金斯  威廉·霍金斯出生在美国一个黑人家庭,因自幼丧母,被送到中部肯塔基州山区祖母家的农庄,度过了温馨、甜蜜的童年。在祖母絮絮叨叨的美妙故事里,不时出现祖传的厚实地毯,明亮的镜子,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環节的设计和组织往往不尽人意,评价重点常集中在少数美术能力较强的孩子身上,很难“面向全体”,同时评价也缺少“针对性”。本文以中班美术活动“秋菊”为例,尝试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使评价活动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且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一、对比评价  对比除了能锻炼幼儿感受与欣赏不同作品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因此,我
环视我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商品包装。广告,海报,各种印刷品,动漫,网络游戏,电视,电影,摄影等各种视觉产物。孩子,作为感受力特别敏锐的群体,是否会受其影响?答案是肯定的。能把广告词一字不落地背下,语音语调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样的情景在孩子们中间是极其普遍的。所以,我们是否能把身边视觉文化中的点滴元素融进我们教学中?那些与孩子有更近距离的美的东西是否也可以拿来欣赏呢?  学者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