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留给创业者的机会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今天的北上广深已经疯了,似乎网龄超过五年,年龄低于三十,认字三千左右,英语四六级上下,知道KK,出入过媒体互联网和广告公司的人都创业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资人喝咖啡了。
  显然,这里面有调侃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北京、杭州这样的城市,六度空间的理论变成了三度空间,你和一个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的人物之间或许往往只隔着三个人,几乎可以看见巨额的热钱在流动,见者有份,钱多速来。
  当时代的聚光灯都打到了这些创业者和城市,伴随而来的是资本洪流不断卷入,多少明星公司独角兽纷纷“得道升天”,亦或跌入深渊。不禁让人感叹,对于一线城市背后的其他城市而言,热闹是他们的,孤独是我们的。
  重庆说,这里虽然人难招、钱难找、创业气氛不够好,但是吃得好、美女多啊,有这两样就不怕人们不来了;珠海说,过去30年,这里是中国商人的“梦工厂”。时过境迁,相比起互联网名企林立、势头强劲的广州、深圳,如今的珠海似乎不太起眼;山西说,那些敢于冒險和闯荡的山西人,大部分都是有着雄心壮志的“精兵良将”,在外头历经风浪,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诚然,这些城市的营商氛围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有差距,想获得本土创投机构投资还比较难。北上广等城市的投资机构更看重产品是否够吸引人,对商业模式等不太看重,但本土投资机构更倾向于投资发展较成熟的企业,不愿在企业成立或发展初期投资。这里面涉及到对风险成本的抵御能力和试错的机会成本。
  不过,倘若这种所谓的既定事实长期存在,只怕会对二三线城市的商人不太公平,产生客观偏见,因为你地方小,因为你条件不够成熟,所以你做什么都显得“小气”,不够浩气磅礴。
  很难说是硅谷成就了创业者,还是创业者缔造了硅谷,或者说是一种笼罩于此的强大氛围共同促成了一系列蝶变。
  身经百战的创业者,对城市而言,他们的选择未尝不是一个机遇。在一座城成就一番梦想,甚至直指一个超越眼前概念的目标,固然要依靠个人奋斗,而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越来越与城市密不可分。
其他文献
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使得人才外部化,人才共享成为组织获取技能型、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新兴研究领域,企业在管理临时知识型员工面临很大挑战。由于身份的外部性、临时性,员工关系基础薄弱,临时知识型员工专业能力发挥受限,工作场所关系需求受阻,导致自主性动机不足,影响绩效产出,而传统对外部员工的契约型管理难以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嵌入团队工作的临时知识型员工,研究基于关系型协调理论探索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升临时知识型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