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的高效课堂,即为使用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课堂训练层次分明,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的收获和进步。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训练
通过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其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对其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前准备,预设到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进行有效的预设。
(1)吃透教材,文本预设到位。新课程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预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学一篇文章,教师应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对文本潜心阅读、反复揣摩、细细咀嚼,悟出“三味”(文味、情味、人文味)。
(2)师本预设到位,以学定教。所谓师本预设就是根据文本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预设教法、学法,以学定教。如《野草》是夏衍写的一篇杂文,文章蕴涵着作者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作者的写作意图难以把握,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读者的距离?如何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机结合?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这是教学前反复思索的问题。课文中写到种子将人的头盖骨分开,小草从石块间透出,看似写种子的伟大生命力,实则在歌颂强大的抗战力量,无谓的民族精神。思虑至此,教学目的豁然开朗。
二、优化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到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到位。
(一)“质疑”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从题目上问、从词语上问、从内容上问、从矛盾处问、从语言标点运用上问、从写作上问、从中心上问、从省略处问、从结尾处问、从联系(句、段;课内外)上问。“质疑”能力培养分三个阶段,即:敢问——善问——拓问。
(二)“自读自悟”的培养
“自读自悟”是实现高层次思维的重要能力,其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从内容上说,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从呈现方式来说,可以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最想在课上和大家交流的“感悟”用不拘一格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借助“朗读”、“课本剧”、“说唱”、“摘录”等方式表达感悟。这样,学生才能悟出文章的味道,悟出思维的个性。
三、优化练习巩固,训练到位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的一个必要途径。练习并非只是机械的重复。练习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是每一位教师应努力去探索,去研究的。
(一)练习有“方”
“对症下药”总比“滥施药方”有用得多。每一次练习就好比一张方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练习有“味”
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和思考味。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练习还有那么点儿趣味,学生自主控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会陡增。而一定的思考味对那些喜欢动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帖最好的兴奋剂。因此,有“味”的练习,学生趋之若骛,而练习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练习有“层”
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的原则,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在基础练习中巩固新知,在发展练习中深化新知,在开放练习中內化新知。
(四)练习有“时”
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遗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优化课前准备、优化学法指导、优化练习巩固等方法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科学、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小组合作式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自主学习法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总而言之,高效课堂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要科学地导入新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出高效课堂,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雒亚琴(1988—),女,汉族,甘肃定西人,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训练
通过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其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对其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前准备,预设到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进行有效的预设。
(1)吃透教材,文本预设到位。新课程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预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学一篇文章,教师应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对文本潜心阅读、反复揣摩、细细咀嚼,悟出“三味”(文味、情味、人文味)。
(2)师本预设到位,以学定教。所谓师本预设就是根据文本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预设教法、学法,以学定教。如《野草》是夏衍写的一篇杂文,文章蕴涵着作者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作者的写作意图难以把握,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读者的距离?如何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机结合?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这是教学前反复思索的问题。课文中写到种子将人的头盖骨分开,小草从石块间透出,看似写种子的伟大生命力,实则在歌颂强大的抗战力量,无谓的民族精神。思虑至此,教学目的豁然开朗。
二、优化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到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到位。
(一)“质疑”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从题目上问、从词语上问、从内容上问、从矛盾处问、从语言标点运用上问、从写作上问、从中心上问、从省略处问、从结尾处问、从联系(句、段;课内外)上问。“质疑”能力培养分三个阶段,即:敢问——善问——拓问。
(二)“自读自悟”的培养
“自读自悟”是实现高层次思维的重要能力,其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从内容上说,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从呈现方式来说,可以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最想在课上和大家交流的“感悟”用不拘一格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借助“朗读”、“课本剧”、“说唱”、“摘录”等方式表达感悟。这样,学生才能悟出文章的味道,悟出思维的个性。
三、优化练习巩固,训练到位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的一个必要途径。练习并非只是机械的重复。练习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是每一位教师应努力去探索,去研究的。
(一)练习有“方”
“对症下药”总比“滥施药方”有用得多。每一次练习就好比一张方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练习有“味”
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和思考味。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练习还有那么点儿趣味,学生自主控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会陡增。而一定的思考味对那些喜欢动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帖最好的兴奋剂。因此,有“味”的练习,学生趋之若骛,而练习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练习有“层”
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的原则,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在基础练习中巩固新知,在发展练习中深化新知,在开放练习中內化新知。
(四)练习有“时”
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遗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优化课前准备、优化学法指导、优化练习巩固等方法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科学、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小组合作式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自主学习法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总而言之,高效课堂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要科学地导入新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出高效课堂,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雒亚琴(1988—),女,汉族,甘肃定西人,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