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量统计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及各地市体校的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使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河南 青少年 篮球运动员 损伤现状 预防
  一、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身体素质、技巧为一体的对抗性强、运动员身体接触多的体育项目。篮球项目是河南省运管中心重要的、开设最早的运动项目之一,河南省球类运管中心篮球部也是我国篮球运动员的重要后备力量之一。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整体快速发展,我省篮球运动也有很大发展,也呈现高强度、高速度和高对抗性的特征,这使得我省篮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几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系统、深入地调查和研究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近年来的运动损伤情况、损伤的主要致因、预防措施等方面的问题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对我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篮球部和各地市体校的篮球运动员(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并对损伤的主要致因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为我省篮球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有效预防各种损伤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河南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
  2.调查对象:以河南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篮球部的篮球队运动员共60人和部分地市体校的篮球运动员(学生)137人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7±2.62岁,训练年限3~7年。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需要,检索和查阅篮球、运动解剖学、运动损伤、运动医学相关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料、书籍或论著。
  2.问卷调查法。笔者为调查和研究的需要,制作并发放两份问卷(两份问卷都进行并通过了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一份是篮球运动员问卷,另一份是篮球教练员问卷。其中发放学生问卷170份,回收153份,回收率90%,其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为89.5%;发放教练员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4份,有效率为93.3%。
  三、结果与分析
  (一)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篮球运动技术复杂、对抗性强,运动员在运动中处于非正常状态,进而“被”损伤。通过对河南省青少年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得知,在调查的137名篮球运动员中,有108名运动员发生过不同程度、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等方面的损伤,损伤发病率达78.8%,未受伤的人数为29人,占总人数的21.2%。其中急性损伤有66人,慢性损伤的有4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1.1%和38.9%;男运动员发病率略偏高于女运动员。另外,在损伤的篮球运动员中,累计损伤人次(同一体位多次受伤只计一例)为314人次,2.91次/人。运动损伤的发生对篮球运动的正常教学、训练和比赛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
  (二)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损伤的部位
  篮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篮球运动损伤的多样性。经调查得知,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损伤的部位多聚集在踝部、膝部、手部和腰部,其余如大腿、小腿、头面、足和肩等部位也时有发生。统计得知,有105人次足踝部损伤,占总人次的33.3%;膝部损伤有90人,占选择人次28.7%;手腕部损伤有49人,占选择人次的15.7%;腰部损伤的有32人次,占10.2%,其他部位的损伤的有38人,占总选择人次的12%。从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河南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
  (三)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损伤的类型
  运动损伤的部位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软组织发生损伤,这其中包括擦伤、撕裂伤、挫伤和肌肉拉伤等;二是关节、韧带损伤,主要包括扭伤、劳损、韧带损伤和急性腰伤等;三是骨折。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以软组织损伤和关节、韧带损伤为常见。其中发生软组织损伤的有143人,占总损伤数的45.5%;发生关节、韧带损伤的有159人,占50.6%;发生骨折的有12人,占3.8%。损伤种类的相对集中与篮球运动项目身体接触多、对抗性等特点有一定关系。
  (四)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在篮球正常的教学、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发生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与其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有关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致因。在这里本文就青少年运动员损伤发生的主要致因进行调查分析。
  由调查统计结果得知(见表3),损伤发生的致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正确或说是技术动作错误、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度疲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损伤知识和重视度不够五几个方面,其分别占总人数的82.4%、62.9%、50%、42.6%、36.1%。另外,如果篮球运动的场地、器材、服装或气候等其他因素不符合要求,也会对篮球运动损伤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运动损伤也是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我省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以足踝、手指、腕和膝关节等损伤部位为主,且多是软组织损伤、关节韧带损伤。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发生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或犯规、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对损伤知识和重视度不够等。因此,鉴于目前我省青少年篮球运动损伤所存在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预防损伤的意识。加强运动员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预防认识,以克服运动员麻痹大意的思想,从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教练员和运动员自身都应加强篮球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和伤后紧急处理方法的传授,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损伤方面的教育,提高其预防伤病的能力和意识,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程度;同时也应强调训练后放松活动的重要性。
  (二)合理进行运动员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的专项训练,尤其是易伤部位及相对薄弱部位的肌肉力量和韧带弹性的科学练习,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坚固性和应激能力,这是有效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篮球教练员在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中,加强篮球正确技术动作的指导教学,使运动员掌握合理的篮球技术结构,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分析并及时纠正运动员的不合理动作,加强篮球专项动作的规范化。另外,应加深学生对篮球规则和体育道德教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篮球素养,杜绝故意伤人的粗野动作,维护球场秩序。
  (四)在参与篮球运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热身活动,如绕踝膝、踢腿、摆腿、拉韧带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运动量要依据每次运动内容、气候等情况而定。特别是易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尽量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注重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培养,合理安排运动量。
  另外,学校也应加强篮球运动场地和保护器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运动员自身也应选择符合要求的运动护具等,从而减少或减轻不必要的篮球损伤。
  参考文献:
  [1] 叶锐彬,张猛,杜文亮,等.国家队优秀篮球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06).
  [2] 于素梅.体育与健康课常见运动伤病防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153-154.
  [3] 邰龙.阜新篮校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4] 史清钊,姚鸿恩.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报告及病因学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02).
  [5]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6]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08.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地铁行车的安全管理相关内容,从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角度出发,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事故预防和管理策略。地铁客流量较大,若出现安全事故,极有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因此安全管理成为了地铁运营管理的重点内容。现结合具体实践,总结如何保证地铁行车安全的方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共享给行业人员。  关键词:地铁行车;安全管理;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U2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3  摘 要 以上海市游泳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测量与评价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运动员的躯干、身高、肩宽、髋宽、指距等形态指标作研究。探索躯干与身高之比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结合数据与文献,总结我国运动员在躯干核心能力上的现状,为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意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手段抑制腐败。我国在十八大以后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瞩目成效,这让全世界看到我国反腐的决心。不断深化反腐败工作,农村基层反腐是不可或缺
学位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及资料法,从训练学的角度对皮划艇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皮划艇运动员力量训练提供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 皮划艇 力量训练 方法  皮划艇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要使我国的皮划艇项目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作为皮划艇运动项目成绩取得的关键因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8年起至今,全国累计选聘了47万余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一线干事创业。他们用自己的知识、热情和汗水,带领广大农民群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摘 要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由于运动员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比赛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状态,单调枯燥的军营式封闭训练生活,容易引起运动员训练动机和直接兴趣的淡漠乃至丧失,加之有些训练节奏安排不当,训练手段方法陈旧,频繁的比赛致使运动员身心都承受较大的负荷量,特别是大脑皮层活动过度紧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3  摘 要 排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型项目,尽管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但随着每球得分制的实施,排球运动的激烈程度愈发强烈,对运动员的身体耗损程度和速度也愈发的明显。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到比赛中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技能的阶式提高,甚至关乎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以至我国排球竞技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摘 要 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二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散打、篮球、羽毛球)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性别差异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提供心理学上的参考。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自尊  由于身体自尊对研究体育锻炼参与的心理前因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体育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