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SAR卫星平台载荷一体化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上海航天(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q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具备波束指向捷变能力的小型化敏捷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成像需求,提出了通过平台姿态敏捷机动和载荷波束捷变扫描一体化控制实现条带成像、多条带拼接成像、滑动聚束成像等传统成像模式的方法.针对配合成像过程提出的大角度机动和高精度高稳定度连续指向跟踪控制要求,采用5个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组成的“五面锥”构形控制力矩陀螺群作为执行机构,设计了基于姿态四元数和角速度反馈的改进型递阶饱和控制器,实现了平台的敏捷机动和对目标的稳定跟踪指向.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可行.
其他文献
为研究空间碎片表面材料发生镜面反射时的光谱特征,采用光纤光谱仪联合高精度测角光度计,测量了4种典型空间碎片材质在多种入射角下的可见-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发现三结砷化镓电池片和聚酰亚胺包覆膜的镜面反射光谱在近红外波段(1 000~1 800 nm)出现了明显的等倾干涉光谱条纹。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光谱条纹由空间材质本身的多层工艺结构特性引起,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建模计算求得砷化镓层厚度为5.518 9μm
面对新型威胁,围绕要地防空武器系统能力建设问题,建立了威胁目标、探测传感器、拦截导弹及其相互关系的物理数学简化模型.分析推导了传感器的可观测性、可探测性条件,以及武器系统对威胁目标的可防御性条件.给出了一种分析防空武器系统能力需求的简化方法.以中近程防空武器系统为例,分析给出了武器系统的能力需求.这种解析化、程式化的模型简化和分析方法,不受繁琐的细节性工作所限制以及系统构建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可应用于防空武器系统能力规划的前期分析中.分析结果可为后续详细的武器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聚焦新一代国产极轨气象卫星微波载荷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掩星临边观测的探测机理,及其各自仪器的性能指标和在轨运行的特点,利用201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的全球数据,开展基于GNSS掩星资料的风云气象卫星微波观测亮温对比和反演廓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在匹配数据时间分辨率为30 min和经纬度分辨率为0.5°的情况下,亮温偏差小于5 K,大气温湿度探测精度分别为1.92 K和22.8%,同时分析了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大气温湿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风云气象卫星微波辐射计具有全球全天候探测大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