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指导肺癌个体化筛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如何利用遗传风险评分,制订个体化的肺癌筛查方案。

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100 615例具有全基因组基因分型信息的样本,根据前期课题组发表的19个遗传变异构建肺癌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RS-19。以55岁且吸烟剂量30包/年人群的5年绝对发病风险为参考届值,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中分别计算不同遗传风险人群5年肺癌绝对发病风险随年龄和吸烟剂量的变化趋势,并绘制5年绝对发病风险分布图,从而判断不同遗传风险人群达到参考界值时的理论年龄或吸烟剂量。根据上述结果给出不同遗传风险人群参加肺癌筛查起始年龄的具体建议。

结果

CKB队列中55岁吸烟者,当吸烟量为30包/年时,5年内发生肺癌的绝对风险为0.67%。在吸烟者中,随着遗传风险增加,其5年绝对发病风险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高遗传风险人群应降低筛查起始年龄,遗传风险最高的1%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筛查;若保持筛查起始年龄55岁不变,则应在高遗传风险人群中降低吸烟剂量标准;不管累积吸烟剂量为多少,遗传风险最高的1%人群都应纳入肺癌筛查。在非吸烟者中,高遗传风险人群同样具备筛查价值,建议遗传风险最高的1%人群从62岁起进行肺癌筛查,而对于遗传风险最低的5%人群,当年龄达到74岁时才可达到参考届值。

结论

对于不同遗传风险的个体,可采用个体化的肺癌筛查方案,对于高遗传风险的吸烟者可减小肺癌筛查起始年龄或吸烟剂量,而我国高遗传风险的非吸烟者同样具备筛查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各种创伤患者及手术量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手术部位感染(SSI)及其引发创面也越来越多,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带来极大的压力与负担。本文重点探讨SSI及其引发创面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治疗策略等,特别是目前常见的SSI及其引发创面的处理,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目的探讨自体皮浆修复中厚皮供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火焰烧伤或热液烫伤患者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5±6)岁。患者均采用大腿中厚皮修复,中厚皮切取后形成面积为(121±33)cm2创面。将每例患者中厚皮供区创面分成面积相等的2个创面,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自体皮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
目的探讨游离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串并联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与足踝外科收治9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36~63岁,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本组患者清创/扩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30 cm×25 cm,采用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4例患者受区1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串联修复;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与人耳部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7年6月—2018年3月,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女9例、男1例,年龄19~59岁)耳部瘢痕疙瘩患者行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后弃用瘢痕组织及3例(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色素痣患者手术后弃用正常皮肤组织。取耳部瘢痕疙瘩表面分泌物,培养细菌并进行鉴定。取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骼肌功能变化,并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JAK/STAT3)通路抑制剂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2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和烧伤+JAK/STAT3抑制剂组,每组40只,后2组大鼠于背部、腹部造成50%体表总面积 Ⅲ度烫伤,假伤组大鼠致假伤。烧伤+JAK/STAT3抑制剂组大鼠腹
本文就近年来儿童医疗辅导游戏在急性白血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儿童医疗辅导游戏的相关概述、应用效果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为今后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更加深入实施这一干预提供思路。
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西方人群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确定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方式和效应大小,有助于明确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的收益大小,及指导相关指南的制订。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