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作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发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wh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作性思维是幼儿在自身知识有限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所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还未有足够生活经验的幼儿,对于这个世界是陌生也是好奇的。注重幼兒美术教育中的创作性思维培养和锻炼,可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本文通过讨论创作性思维的含义,和培养创作性思维的一些方法,来表述创作性思维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作型思维 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
  引言
  因为幼儿还没有养成一个成人的惯性思维和传统道德的社会观念,因此幼儿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并且源源不断的。幼儿从所接触的事物结合自身的想象力和不成熟的思维开始对世界的认识[1]。美术是人们看待这个世界最直观的表现,它的表现不仅仅在绘画的写实和描述上,更有在其中作者所看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美术发展至今,成为艺术行列中最具有个人意识的源泉[2]。培养幼儿的创作性思维,是培养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树立正确而独特的审美,是培养他们自己去探究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是鼓励他们勇于创新的一种手段。
  1.什么是创作性思维。
  创作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发散性思维,是人类开拓新领域,认识新成果的一种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的能力[3]。这是一种复杂的,跳出看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具有创新能力的思维方式。创作性需要人们依靠长期的知识学习和探索,依靠自身的推理、想象和直觉所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
  创作性思维求实行、批判性、连贯性;灵活性跨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创作性思维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意义
  2.1激发幼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思维进行中一项重要的能力。爱伊斯坦曾经所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绘画是美术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重要手段之一。绘画是儿童对于世界最直观的表现和看法。例如在成人的意识中,树叶就是绿的,树干就是深色。可是在幼儿的眼中这些都是五颜六色的。他们会将树叶和树干画成五彩缤纷的颜色。每一个小朋友画的都不一样。这是因为在幼儿绘画的时候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力,向我们呈现出他们眼中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只是遵循一种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创作性思维中的灵活性和跨越性让对于这个世界还处在认识阶段的幼儿会采用多角度来思考和表达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幼儿的在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会直观的表达自己所看到所想。创作性思维为幼儿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多的道路。
  2.3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创作性思维往往是人们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于一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的开始[4]。求知欲是创作性思维的前提条件。从小激发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当幼儿发现一个问题时,不是等待老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2.4孕育幼儿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一个新的要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们也必须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创新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美术方面尤为如此。幼儿在绘画和树立审美观念的时候会结合自身现有的认识,在这过程中会创造出他们自己独有的看法和认识。创作性思维能够让幼儿从小就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能力,这对推动中国的么美术事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如何培养幼儿在美术中的创作性思维
  3.1利用现实生活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想象力虽然是天马行空,但不代表它是可以凭空产生的。幼儿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一些想象力来理解和描绘。所以老师要让幼儿多出去看看,运用幼儿敏锐的感官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去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在学习颜色的过程美术老师可以给幼儿看不同的颜色板,然后询问他们这些颜色给他们的感受和感觉,或者让他们想起了什么。例如当看见红色时,有的小的小朋友会说太阳,有些小朋友会说过年,有些小朋友会说开心。每一个孩子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就可以从中找出共同点加深孩子对于红色时温暖、热情、喜庆、活泼的感受。
  3.2培养幼儿用绘画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和兴趣
  绘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幼儿表达自身感受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不断变化绘画课的形式,不在仅仅只是让幼儿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画画,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绘画能力,愿意以此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绘画之前,老师可以和幼儿进行互动和游戏。例如绘画课一开始老师可以给每一个孩子一份七巧板,让他们摆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想要的东西。之后,在将它们画下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增加的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充分感受绘画不仅仅是画自己看到的东西,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东西。
  3.3给幼儿营造一个宽广的创作空间
  幼儿才是美术教育的主体。在美术创作中,并没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要较少的进行干预和分析,让孩子自由发挥,充分运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论
  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启蒙和培养幼儿的审美和绘画能力[5]。创作性思维在激发和孕育幼儿的审美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表达这个世界,怎么在美术教育中增加自己的动手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创作性思维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滕兰亭.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J]. 发展,2011,04:149.
  [2]陈欣. 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培养的反思与建议[J]. 赤子(上中旬),2015,10:231.
  [3]张万群. 幼儿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 市场论坛,2015,06:91-93.
  [4]郑益乐. 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民族教育,2010,06:6-8.
  [5]何海蒙. 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51.
其他文献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
一、问题的理论背景  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人与事物带来有害结果的行为。据海和罗斯(Hay&Ross,1982)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表现了不同的攻击形式,不同性别的儿童攻击数量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男孩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男孩的攻击主要是身体形式,女孩主要是谩骂。  笔者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关注到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出现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攻击性行为。因此,笔者选择了班级中一位行为偏激的孩子作
【摘要】健全女工组织体系、以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为载体、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以小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最大限度调动女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发挥女工作用 健全组织体系 维护女职工权益 培养文艺骨干  管委会是社区最基层的单位,它不仅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还担负着社区居民事务管理、信访、稳定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目前女工人数达到了80%以上。做为管委会的主力军,这些女工分布在各个岗位,她们以其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