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8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未来学习起着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和课堂提问是不可分割的。课堂提问作为英语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构成了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这是学生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有效的提问和应答就是有效的教学。提问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灯。如果每一个英语教师能对课堂提问有一个明确、全面的认识,并会分析课堂提问手段使用的情况和方法,就有助于教师客观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学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世界影响力的加强,我国经济国际化和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我国学生学习和正确运用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对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高中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任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现阶段,
期刊
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经常会听到“听、说、读、写”这四个字,在英语学习中也反复强调“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在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四大能力的培养中,听力的培养困难很大,纵观其原因,无外乎是语音障碍、母语干扰及听力习惯与心理因素造成的。  长期以来,在英语听力教学上,大量的集中训练是农村初中生英语听力学习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在课程任务很重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莫过于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也要属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学生积累性阅读的把握  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
期刊
“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是指在生本教育思想指导下,以让学生学为核心,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学以致用,强调差异性分层教学原则的一种教学基本策略。对这样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一教学模式的命名得到启示。具体的说,有如下的理解:  学:指学生“学”的活动。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走向积极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的行为。它包括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自学”,也包括课堂上
期刊
提到作文,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会皱起眉头,提到教作文,很多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进入三年级后,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大家都有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让她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与被认同的成就感,而不是把习作当作一项任务,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分析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
期刊
【摘要】在现实的语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论学"的英语教学方法仍然广泛存在与中小学甚至大学的课堂中。然而,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本论文试图证明英语教学方式从"以教论学"向"以学论学"转变是不可逆转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来实现这种转变。  第一部分,作者描述并比较了"以教论学"和以学论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好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昔日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孟子创造适合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良好品格、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作文教学的途径和目标。  【关键词】生活培养作文能力  成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成就越大,奋斗越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