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如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组织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扎实提高课堂效益。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其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以任务驱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三是运用分组教学法,开展小组学习竞赛,让课堂活起来。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动环节,增加课堂教学交互性,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性很强,因此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在微机室或网络教室进行。一些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不爱学信息技术知识,爱上课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可以趁老师不注意玩一玩游戏,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最棘手的一个难题。有部分学校把计算机上所有的游戏,甚至Windows自带的游戏也删掉了,但还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有时学生宁愿自己漫无目的地改动计算机的各种设置,也不愿意做教师指定的练习。所以每堂课下来教师都觉得疲惫不堪,总是抱怨学生不听话。基于此现状,笔者认为,组织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
据调查,目前仍然有部分高中的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作副科,甚至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上网课、休闲娱乐课,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有很大偏差。端正学生的认识,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其次,作为高中生我们在高二的时候要参加全省的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对他们将来能否参加高考起决定作用,这对他们的平时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次,教师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清楚开设这门课的意义,懂得如何学好这门课。第三就是要多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优秀学生可以参加省市中学生作品比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进而体会到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第四,教师还要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教师还要保证制度的执行,不能流于形式。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信息技术课老师还要主动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学科考核,如果不合格制定一些处罚措施,学生自然不会轻视。
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对其认识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后,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事半功倍。例如,在“photoshop图像合成”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展示了几张我和同学们的合影以及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明星合照,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过来,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照片都很感兴趣,都跃跃欲试。展示完后我布置了这节课的任务:制作一张明信片。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软件以及发给他们的素材图片,想要开始制作,这时他们发觉自己还不熟悉怎么操作,这样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于是我开始讲解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过程,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很快就学会了,开始了自己的作品设计,个个都热情高涨,遇到问题后积极地与同学讨论或问老师。最后,我又展示了学生的作品,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选择适当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学生在学习中有动力,教师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只注重教,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有许多教学内容都在初中接触过了,容易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问题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问题很多,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尝试学习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信息技术课有个特别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有许多课都有示范的例题,例题中有明确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提出学习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例题,并根据例题的方法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4、运用分组教学法,开展小组学习竞赛,让课堂活起来
现在的班级一般都在五十人左右,信息技术课教师很难兼顾每个学生。分组教学,发挥部分“学生专家”作用,是一个很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按学生综合素质好差平均分配组建为合作小组。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可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和创造悬念,通过问难设疑,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答疑等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接受和创造,使每个学生有所思、有所求,有所为,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地发挥主体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自然会有序、有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始终是我们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扣住学生的心弦,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旅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性很强,因此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在微机室或网络教室进行。一些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不爱学信息技术知识,爱上课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可以趁老师不注意玩一玩游戏,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最棘手的一个难题。有部分学校把计算机上所有的游戏,甚至Windows自带的游戏也删掉了,但还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有时学生宁愿自己漫无目的地改动计算机的各种设置,也不愿意做教师指定的练习。所以每堂课下来教师都觉得疲惫不堪,总是抱怨学生不听话。基于此现状,笔者认为,组织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
据调查,目前仍然有部分高中的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作副科,甚至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上网课、休闲娱乐课,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有很大偏差。端正学生的认识,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其次,作为高中生我们在高二的时候要参加全省的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对他们将来能否参加高考起决定作用,这对他们的平时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次,教师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清楚开设这门课的意义,懂得如何学好这门课。第三就是要多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优秀学生可以参加省市中学生作品比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进而体会到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第四,教师还要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教师还要保证制度的执行,不能流于形式。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信息技术课老师还要主动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学科考核,如果不合格制定一些处罚措施,学生自然不会轻视。
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对其认识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后,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事半功倍。例如,在“photoshop图像合成”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展示了几张我和同学们的合影以及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明星合照,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过来,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照片都很感兴趣,都跃跃欲试。展示完后我布置了这节课的任务:制作一张明信片。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软件以及发给他们的素材图片,想要开始制作,这时他们发觉自己还不熟悉怎么操作,这样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于是我开始讲解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过程,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很快就学会了,开始了自己的作品设计,个个都热情高涨,遇到问题后积极地与同学讨论或问老师。最后,我又展示了学生的作品,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选择适当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学生在学习中有动力,教师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只注重教,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有许多教学内容都在初中接触过了,容易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问题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问题很多,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尝试学习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信息技术课有个特别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有许多课都有示范的例题,例题中有明确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提出学习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例题,并根据例题的方法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4、运用分组教学法,开展小组学习竞赛,让课堂活起来
现在的班级一般都在五十人左右,信息技术课教师很难兼顾每个学生。分组教学,发挥部分“学生专家”作用,是一个很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按学生综合素质好差平均分配组建为合作小组。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可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和创造悬念,通过问难设疑,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答疑等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接受和创造,使每个学生有所思、有所求,有所为,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地发挥主体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自然会有序、有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始终是我们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扣住学生的心弦,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