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固网智能化是指引入智能用户数据,通过网络优化增强现有网络对业务的支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交换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基础。固网智能化能够解决多种智能业务的触发和用户数据的管理。本文简单分析固网智能化的意义和软交换的特点及其实现。
【关键词】固网智能化;软交换;实现;智能新业务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移动、联通运营商等发展迅速,固网运营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的压力,中国电信集团提出了由传统基础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服务。传统的固网没有了解用户的需求,没有针对性的业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固网引入智能数据库,提供丰富的业务。
2 软交换技术
2.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是指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与此同时,软交换提供连接控制、翻译选路、网关管理等功能。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主要任务是完成点对点的连接建立,通过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受处理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软交换是网络发展进程中分组交换的核心设备之一,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等,还可以提供可编程能力。
2.2软交换的功能
软交换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和部分业务功能,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
⑴控制功能。呼叫控制功能是基于呼叫的建立连接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
⑵互联互通功能。软交换是一种开放和多协议实体,采用标准协议,通过各种网关协议实现网络互通。
⑶媒体网关功能。软交换控制媒体网关可以选择语音压缩算法和打包成IP包在IP網络上传输。
⑷业务提供和交换。软交换能提供各种基本业务,还能协同呼叫控制功能实现业务交换。
⑸计费功能。采集详细话单和计次表话单功能并根据运营 需要将话单送至计费中心。
⑹网守功能。即接入认证与授权、地址解析和带宽管理。
2.3软交换的优点
⑴交换成本低,采用开放式的平台,易于革新,同时是利用普通计算机器件,性价比提高60%-80%。
⑵能够灵活选择交换的配置模式,功能块既可以分布在整个网络中也可以集中应用,功能具有灵活性。
⑶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有利于不同网关,交换机,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互通性,兼容性非常好。
⑷利用软交换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很容易地进行交换转移,处理复杂业务,还可以方便得进行网络升级。
3 固网智能化及其意义
固网智能化主要是指在固定电话网中,用户业务属性与业务承载网络分离,实现业务属性与承载网络的无关性。建立独立的用户业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引入固定电话网用户的集中属性数据库,集中管理数据库,实现多种网络,业务的数据共享。
3.1固网智能化的意义。
固网智能化有利于固网新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加固网业务的收入,促进固网业务的稳定发展。固网智能化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还能以下间接的经济效益:
第一: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减少客户的流失,打造品牌,使电信业务深入人心;
第二:有利于网络的相互兼容,相互融合,降低运营维护的成本;
第三:通过提供全网的预付费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欠费问题,保证电信集团资金的流动。
第四:市话详单可以分析用户的消费情况,根据用户的需要增加有针对性的业务,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更适合大众消费的精品业务。
3.2固网智能化改造所包含的内容
3.2.1引入用户数据中心
现今,PSTN用户数据存储在各个交换局的本地数据库中,固网具有封闭性以及终端的固定化,都为新业务的需求带来不利的影响。固网智能化可以在固网中引入用户属性数据库,,只要对用户数据中心进行修改就可以快速实现业务。用户数据中心通常在本地网中设置内外置两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在呼叫接续前,系统首先根据主被叫号码查询用户数据中心,来完成通话等即时性业务。
3.2.2构建业务交换中心
优化改造本地汇接局,使其成为业务交换中心,可以减少汇接局及汇接区的数目,降低网络复杂度。
3.2.3构建开放、综合的智能业务中心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当今社会,人们对通信业务的新要求,需要引入开放的综合的智能业务平台,来提供多样化,智能化的服务,使得不同的用户都能体验到相同的服务,但是智能网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加快其建设,完善其功能。
3.3固网智能化的局限性
固网智能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新业务的提供,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固网智能化改造智能提供基于语音的窄带增值业务,不能提供宽带多媒体服务;改造后的新业务是否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带来足够的经济收益还存在不确定性;为了满足未来网络的发展不能继续对PSTN进行大规模投资。
4基于软交换的固网智能化的实现
4.1软交换作为网络的汇接局
软交换替代原有汇接局,同时还负责控制中继网关和信令网关,实现呼叫控制功能。在软交换的网络中,汇接局的功能由中继网关和软交换共同完成,如果网络规模业务流量大,可愿意划分若干个汇接区采用双归属方式分担业务。实现智能化后,现网老旧的机型端局设备只负责接入,智能业务的触发由软交换实现。
4.2采用用户数据中心
用户数据中心作为网络智能化的核心,负责保存用户的逻辑号码,及智能业务属性等数据,完成主被叫用户逻辑号码和物理号码的查找映射,并能返回相应的接入码。用户数据中心是用户属性的数据库,管理用户数据,本地网所有呼叫先发送到软交换平台,再向用户数据中心查询信息,实现智能业务的触发。
4.3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新业务
基于用户数据中心提供的网络智能化服务。网络建设将建立一个智能业务的平台,更好地实现智能业务的触发,提升固网对新业务的支持能力,实现个性化的业务,拓展新业务用户群。
⑴预付费电话。预付费电话是利用智能网实现的固话新业务,用户预先存入一定的话费,就可以直接拨打电话,话费扣除至零时系统自动停止业务,极大的方便着用户,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欠费的问题。
⑵亲情号码。亲情号码业务是指用户可以设置几个亲情号码,享受拨打优惠的益处。
⑶一号通。一号通可以与用户登记的多个号码互联,可以为用户省去很多麻烦,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号码。
⑷移机不改号。移机不改号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实现固定网用户号码内部,固定用户号码和PHS用户号码之间的不改号迁移,
⑸同号。对业务用户而言,两个物理终端使用一个号码,来话时,同号业务号码可以同时振铃,去话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使用,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影响。
⑹新型无条件转移。新型无条件转移可以在任何一部话机上操作,与传统本机设置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新型无条件转移方便用户对本机电话进行转移操作。
网络智能化综合考虑了网络,业务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好地帮助固网运营商改造现有的网络结构,软交换只是固网智能化的开始,传统固网运营商在向IMS的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
5结束语
基于软交换的固网智能化是当今固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固网中汇接层引入了移动网络的用户数据集中管理的思路以及软交换技术,是目前改造本地电话网络最有效快捷同时符合网络发展趋势的方法,是目前固定电话网络的优化手段之一,对于固定电话网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明华,王继曾.固网智能化软交换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2(12):84-86.
[2]石炯.安徽电信软交换方式NGN改造与实施[J].信息技术,2010,5(10):44-46.
[3]陈晓玲.软交换在固网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与配置[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175-178.
[4]俞菡.固网智能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3(18):190-192
【关键词】固网智能化;软交换;实现;智能新业务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移动、联通运营商等发展迅速,固网运营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的压力,中国电信集团提出了由传统基础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服务。传统的固网没有了解用户的需求,没有针对性的业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固网引入智能数据库,提供丰富的业务。
2 软交换技术
2.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是指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与此同时,软交换提供连接控制、翻译选路、网关管理等功能。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主要任务是完成点对点的连接建立,通过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受处理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软交换是网络发展进程中分组交换的核心设备之一,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等,还可以提供可编程能力。
2.2软交换的功能
软交换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和部分业务功能,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
⑴控制功能。呼叫控制功能是基于呼叫的建立连接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
⑵互联互通功能。软交换是一种开放和多协议实体,采用标准协议,通过各种网关协议实现网络互通。
⑶媒体网关功能。软交换控制媒体网关可以选择语音压缩算法和打包成IP包在IP網络上传输。
⑷业务提供和交换。软交换能提供各种基本业务,还能协同呼叫控制功能实现业务交换。
⑸计费功能。采集详细话单和计次表话单功能并根据运营 需要将话单送至计费中心。
⑹网守功能。即接入认证与授权、地址解析和带宽管理。
2.3软交换的优点
⑴交换成本低,采用开放式的平台,易于革新,同时是利用普通计算机器件,性价比提高60%-80%。
⑵能够灵活选择交换的配置模式,功能块既可以分布在整个网络中也可以集中应用,功能具有灵活性。
⑶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有利于不同网关,交换机,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互通性,兼容性非常好。
⑷利用软交换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很容易地进行交换转移,处理复杂业务,还可以方便得进行网络升级。
3 固网智能化及其意义
固网智能化主要是指在固定电话网中,用户业务属性与业务承载网络分离,实现业务属性与承载网络的无关性。建立独立的用户业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引入固定电话网用户的集中属性数据库,集中管理数据库,实现多种网络,业务的数据共享。
3.1固网智能化的意义。
固网智能化有利于固网新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加固网业务的收入,促进固网业务的稳定发展。固网智能化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还能以下间接的经济效益:
第一: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减少客户的流失,打造品牌,使电信业务深入人心;
第二:有利于网络的相互兼容,相互融合,降低运营维护的成本;
第三:通过提供全网的预付费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欠费问题,保证电信集团资金的流动。
第四:市话详单可以分析用户的消费情况,根据用户的需要增加有针对性的业务,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更适合大众消费的精品业务。
3.2固网智能化改造所包含的内容
3.2.1引入用户数据中心
现今,PSTN用户数据存储在各个交换局的本地数据库中,固网具有封闭性以及终端的固定化,都为新业务的需求带来不利的影响。固网智能化可以在固网中引入用户属性数据库,,只要对用户数据中心进行修改就可以快速实现业务。用户数据中心通常在本地网中设置内外置两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在呼叫接续前,系统首先根据主被叫号码查询用户数据中心,来完成通话等即时性业务。
3.2.2构建业务交换中心
优化改造本地汇接局,使其成为业务交换中心,可以减少汇接局及汇接区的数目,降低网络复杂度。
3.2.3构建开放、综合的智能业务中心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当今社会,人们对通信业务的新要求,需要引入开放的综合的智能业务平台,来提供多样化,智能化的服务,使得不同的用户都能体验到相同的服务,但是智能网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加快其建设,完善其功能。
3.3固网智能化的局限性
固网智能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新业务的提供,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固网智能化改造智能提供基于语音的窄带增值业务,不能提供宽带多媒体服务;改造后的新业务是否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带来足够的经济收益还存在不确定性;为了满足未来网络的发展不能继续对PSTN进行大规模投资。
4基于软交换的固网智能化的实现
4.1软交换作为网络的汇接局
软交换替代原有汇接局,同时还负责控制中继网关和信令网关,实现呼叫控制功能。在软交换的网络中,汇接局的功能由中继网关和软交换共同完成,如果网络规模业务流量大,可愿意划分若干个汇接区采用双归属方式分担业务。实现智能化后,现网老旧的机型端局设备只负责接入,智能业务的触发由软交换实现。
4.2采用用户数据中心
用户数据中心作为网络智能化的核心,负责保存用户的逻辑号码,及智能业务属性等数据,完成主被叫用户逻辑号码和物理号码的查找映射,并能返回相应的接入码。用户数据中心是用户属性的数据库,管理用户数据,本地网所有呼叫先发送到软交换平台,再向用户数据中心查询信息,实现智能业务的触发。
4.3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新业务
基于用户数据中心提供的网络智能化服务。网络建设将建立一个智能业务的平台,更好地实现智能业务的触发,提升固网对新业务的支持能力,实现个性化的业务,拓展新业务用户群。
⑴预付费电话。预付费电话是利用智能网实现的固话新业务,用户预先存入一定的话费,就可以直接拨打电话,话费扣除至零时系统自动停止业务,极大的方便着用户,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欠费的问题。
⑵亲情号码。亲情号码业务是指用户可以设置几个亲情号码,享受拨打优惠的益处。
⑶一号通。一号通可以与用户登记的多个号码互联,可以为用户省去很多麻烦,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号码。
⑷移机不改号。移机不改号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实现固定网用户号码内部,固定用户号码和PHS用户号码之间的不改号迁移,
⑸同号。对业务用户而言,两个物理终端使用一个号码,来话时,同号业务号码可以同时振铃,去话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使用,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影响。
⑹新型无条件转移。新型无条件转移可以在任何一部话机上操作,与传统本机设置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新型无条件转移方便用户对本机电话进行转移操作。
网络智能化综合考虑了网络,业务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好地帮助固网运营商改造现有的网络结构,软交换只是固网智能化的开始,传统固网运营商在向IMS的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
5结束语
基于软交换的固网智能化是当今固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固网中汇接层引入了移动网络的用户数据集中管理的思路以及软交换技术,是目前改造本地电话网络最有效快捷同时符合网络发展趋势的方法,是目前固定电话网络的优化手段之一,对于固定电话网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明华,王继曾.固网智能化软交换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2(12):84-86.
[2]石炯.安徽电信软交换方式NGN改造与实施[J].信息技术,2010,5(10):44-46.
[3]陈晓玲.软交换在固网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与配置[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175-178.
[4]俞菡.固网智能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3(18):190-192